沿红色旅程前行·访志士故居感恩

初音の未来 最后编辑于 2021-02-18 21:03:31
8447 3 6

众所周知,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23年起,正值青春年华的他就主编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新青年》、《前锋》,参编《向导》。出任上海大学额社会学系主任,主讲《现代社会学》、《社会科学概论》,后来还自编了《瞿秋白论文集》。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社会学家。他为许多热血青年开门引路、奠基铺石,让他们一个个走向革命的道路,才创造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惜天妒英才,1935年,年仅36岁的他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严刑逼供下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敌,最后被凶残杀害。连伟大领袖毛主席都高度赞扬他:“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一边默哀一边慢慢地走向了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黑瓦白墙,书香气息浓厚的大门,黑漆木门上面悬挂茅盾先生题“瞿秋白同志故居”的金字额匾,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我顿了顿足,低头默哀了三分钟后,才缓缓走入大门。这是瞿氏家族祭奉祖宗的祠堂,两边各有一根三狮戏球浮雕石柱,显示出当时这个大家族的高贵。再往里走是第二进,一块黑色碑屏上写着“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一旁竖板上写着“为大家开一条光明的路”……我心情稍微有点澎湃起来,觉得似乎充满热血,想要到瞿秋白同志活着的时代去感受一下革命的熏陶。接着往前走,就可以看到几个厢房,我直奔瞿秋白同志读书和就寝的房间,想看看当时的大户人家是怎样的布置,结果与我的想象并不完全相同: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点缀,只有简朴实用的纯木桌椅和单薄床铺,原来革命志士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的,我突然想起了那首有名的《陋室铭》……后来我还看了瞿秋白同志当时的厨房、厕所等生活场所,一切都是那样的“朴实无华”——相比今天的我们,那时候的大户人家也略显简陋了,可见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祠堂后面那个小小的“天井”,这天井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看上去不足我们学校的半个球场大,但是其四周围绕回廊,中间有一眼古井,庭院中也有各种花花草草,虽然是冬季我看不出它们是啥,但是我觉得不远的春夏,它们肯定茂密盛开,清香自来。据说,瞿秋白同志在比我大不了两岁的时候就在此题诗《白菊花》一首:“今岁花开盛,宜栽白玉盆。只缘秋色浅,无处觅霜痕。”祠堂旁边是纪念馆,里面有《瞿秋白生平事迹展览》,陈列了他以前的照片、文字、所用实物等,有工作人员为我们讲述他的人生历程和英雄事迹。他的那尊铜雕像惟妙惟肖、庄严威武,仿佛在一直提醒着我们珍惜今天的一切。就连纪念馆前广场周边的梅花、月季、桂树、罗汉松等这些他生前喜爱的植物,也无不在寒风中挺拔地向我们传递着坚强自信、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

通过这次红色之旅,我更进一步了解了革命先驱们那个时代所负的使命,也在对比反思中深刻地体会到:我们当今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没有饥寒交迫、没有列强侵袭、没有缺教少学,我们所处的是丰衣足食、和谐团结、资源共享的社会,每天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只有自己不学好,没有用心学不到的东西。因此我认为,我们今天的少先队员,首当其冲就是要热爱生活、热爱学习,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才是我们对革命先辈浴血奋战、舍身就义换来的幸福安康最好的报答!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做人、学处事、学知识,沿袭“勤·诚·节·坚·全·乐”的家风家训,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陆吾
  • 西江月
  • 泉水涓涓
  • 竹青
  • 人参果
  • 八月小龙
发送

3条评论

  • 童心向党
    2021-02-19 08:32:05 0回复
    0
  • 红色旅游要学习先烈为民族解放的献身精神。
    2021-02-19 08:30:03 0回复
    0
  • 新春红色之旅。有意义。
    2021-02-19 08:29:58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