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去后,振兴一到村委办公楼,就把阿成叫了过来, 阿成年轻,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充满了活力。他快步走进办公室,微笑着对振兴书记说:“振兴书记有事吗?”
振兴朝他点点头,温和地说道:“这次‘芍药’ 种植500亩,涉及到两个村,用工对象我们上次开会己经讨论过了,贫困户优先,这方面工作有没有做?”金山村几百户人家,确定有十几家特困户,“芍药” 基地估计用工在四五十人之间,十几家贫困户要全部用上,今年就能脱贫。他把选择用工的对象确定为贫困户,向镇上汇报,得到了领导的表扬。
阿成说:“十几家特困户己经弄好了,通知各村的队长去办理,登记表都交上来了。”
“非常好,其余的用工人员,以增产村和丰产村征用土地人家为主,不够再用别的村人员,准备了吗?”
“准备了,都让队长去办理。”
振兴满意地说道:“很好,你陪我到几家贫困户看看,我要实际了解一下情况。”
阿成爽快地说:“好的。”
阿成有一辆别克轿车,他回到公共服务办公室,拿起包随振兴书记下了楼,开始带着振兴书记往贫困家去。
路上振兴对阿成说:“先去你们丰产村吧,你看哪一家比较合适。”阿成想了想说:“去老祥家怎么样?他六十多岁了,和女儿生活在一起,老伴残疾。”
“女婿做什么的?”
“瓦匠,他女儿比较呆,没读过书,和前夫离婚生了一个女儿,跟着老祥夫妇过,刚结婚的这个男人没有小孩。”
振兴听了心情很沉重,“去看看吧!”
拐进村,经过一条小巷,在村最前面,两间低矮的瓦房门前,阿成把汽车停了下来。
老祥和老伴刚好在家,看到他们来立刻笑脸相迎。阿成跟他们认识,热情地说:“伯伯,伯母,振兴书记来看你们了。”
憨厚的老祥连连表示感谢,请他们进屋坐,振兴看他们家虽小,贴着地砖,白色的墙,很干净整洁。他坐下亲切地说:“老伯家里种几亩田?”
老祥憨厚地笑道:“五亩,今年租了四亩种芍药,还有一亩口粮田。”
“平时还有没有别的收入?”
“没有?打工也没人要了。”
“这次到药材地里打工,一年可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够生活了吧!”
“够了,现在孙女不读书了,准备上班,不用交学费。女婿和女儿工地上打工,两人一天有二三百元。”老祥自豪地说。
振兴听了很满意,“一家五口人住两间屋小不小?”
老祥说道:“不小,你看,我们隔成了三间房,够住了。”他起身指给振兴看,一间大的女儿女婿住,对面一间隔成两间小的,老夫妻住一间,孙女住一间。振兴看了鼓励他们说:“一家人好好干,争取建楼房。”
老祥满脸堆笑地说:“好,谢谢政府的关心。”
从老祥家出来,阿成又带振兴去了老木家,老木是因病致贫,他瘦高个,六十多岁,老伴患有癌症已经好几年了,一直治疗不断,家里欠了很多债。儿子在外打工,老木一边照顾老伴,一边种田,维持生活。他们家住在村中间,去的时候,老木正在门口干活,看到他们,停下手中的活,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
振兴问及他家庭情况,他真诚地说道:“老伴的癌症也看不好,自从开了刀,这两年一直吃中药调养,病情稳定没有恶化。”
振兴问道:“医疗费贵不贵?”
老木说道:“开刀花了二十多万元,让整个家庭陷入困境。吃中药不贵,一年只要七八千元,还能承受得起。儿子在外打工挣钱,基本上都用来还债。”
他笑着说:“我以前一边种田一边照顾妻子,而且挣不到钱,现在好了,七八亩地全部征了,还能在里面打工,有近二万元的收入,医疗费和生活费都有了着落。儿子全心全意挣钱还债,再过三四年也差不多了。”振兴听了渐渐放心了,高兴地和他握手,希望他们早日过上小康的生活。
接着又去下一家,阿成说去增产村吧,看看老五。老五在家排行老五,所以老了人们还习惯地叫他老五。他是位残疾人,十多年前,在池塘里打水时,池塘水干了,他就下去把塘泥撸了撸。谁知这一撸,水泵的吸力非常大,把他的腿吸了进去。他拼命挣扎,无济于事,于是就用另一只脚去借力挽救,谁知两只腿都卷了进去。
他立刻倒在血泊之中,当村民发现他救起来,送到医院,他的两只腿永远失去了。老五曾经种有几十亩地,还会开拖拉机,是种田能手,现在什么都不能干。
当初儿子大了,他在城里帮他买了套房,结了婚。虽然贷款几十万元,但他充满了信心,苦不了多少年就能还清,没想到遇到这事。
失去了双腿就失去了劳动能力,虽然坚强,已经自顾不暇。儿子上班又不可能回来种田,压力都到了老伴身上,他很心痛,整天哀声叹气。今年好了,十几亩田、地都征了,队长说安排老伴在“芍药” 种植基地帮工,八十元一天,三个多月可拿到八九千元。加上征用的土地款一万多元,有二万元左右,他们一家对此非常满足。
老五家在增产村东面,如今家家户户都是楼房,他家的平房显得矮小了些,门口却很宽畅。振兴到他家门口,老五拄着双拐迎了出来,两只裤腿空荡荡的。穿着一件旧外衣,头发乱蓬蓬的,很可怜。
振兴和他聊起了家常,老五感激地说:“如果不是政府帮忙解决,老伴一个人这田无法种下去啊!空了那么多债,地也不想丢。老百姓地丢了,怎么生活啊!我儿子在城里上班,也只是位小工人,工资只有二三千元,非常艰苦。将来有点老家产,哪怕是几块薄地,回来也好种种啊。现在好了,租给政府拿租金,不要人那么辛苦,又能在里面打工,比自己干还挣钱。”他笑着跟振兴书记算了一笔帐,“十五亩地,一亩地一年挣一千元钱,就是一万五千元。可是我们家和别人家不同,我干不了,要请忙工付工资啊!这样算下来一万元钱都挣不到,只够家庭开支。而且一年忙到头,我常常为帮不上忙内疚,对不起老伴,现在好了,没有后顾之忧,拿双倍的钱,真要感谢党和政府。”
振兴听了乐了,笑着说:“你们满意就好。”
在回去的路上,他深刻地意识到:人们失去了土地,既使再多的福利,始终不保险。人在变,事物在变,所有的保障都可能变,唯有土地属于他们的。作为主人,用它就要付钱给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才是真正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