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出了好几本有关育儿教育的书籍,每一本我都细细拜读过。可借用电影里的那句话是:我看了那么多的育儿书,依旧教育不好孩子。尹老师的女儿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只能望尘莫及。为什么呢? 最简单直接的原因就是尹老师有条件自己带着孩子,而我们,至少我周边的妈妈们二十个里只有一个是自己带孩子的。
第一、尹老师那个年代,还是允许把孩子接到单位上等父母下班的年代。现在的时代,只能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幼儿园门口排队等接孩子回家,老人也没法教育孩子一回家先写作业再玩,只能随着孩子撒开了玩耍,等爸爸妈妈六七点下班回家来一顿“鸡飞狗跳”,折腾完就已经十点多了,哪里还来得及说一说睡前悄悄话、来一段母慈子孝的温馨场面。
第二、尹老师自身就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所以能够为孩子做好榜样。在很多书中,尹老师都提到自己经常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在无形当中让孩子学习认字,喜爱诗词。而现在很多父母,别说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让他们不玩手机好好陪孩子玩耍都难以做到。一回到家抱着手机不放,孩子哭了闹了手机一扔过去,孩子就闭嘴了。 最典型的例子是,尹老师陪女儿去上课,路上要坐很久的公交车,他们打发坐车无聊时间的游戏是背古诗,而我们现在让孩子打发无聊时间的方法就是哄孩子睡觉、喂孩子吃零食、给孩子看手机。
第三、尹老师自己带孩子能够做到教育观念一致,没有不和谐音符。现在因为客观、主观条件限制,很多孩子是由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块带的,六个人的教育理念不尽相同,即便妈妈再如何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理念,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朋友小米就说,自己三番五次地对孩子和婆婆强调,孩子都上中班了,必须要让他学会自己吃饭。可平日里小米都早出晚归,早晚饭都由婆婆负责,小米只能鞭长莫及。周六周日好不容易把习惯改回来,周一交到老人手上,又打回原形。小米索性都不管了。
第四、尹老师有个好队友。无论是尹老师还是杨绛先生的家庭,丈夫的责任一直都有人实实在在承担着,丈夫多半以家庭为重心,陪孩子、陪妻子、与妻子共商育儿方法,孩子的成长导师不止妈妈一人,而是爸爸妈妈合力培养。 而现在网络上已流行出“丧偶式育儿”的热词,可见当今社会男人作为丈夫、爸爸的位置一直缺失,纵使妈妈想要把孩子教育成像尹老师女儿那样,也心有余而力不足。人家是俩人,我们这是一人要干俩人的活,谈何容易? 因此,想要真正教育出像尹老师女儿那样的孩子,光学习她的教育方法还不十分顶用,改变自己的现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