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鄤的真实故事:郑鄤的母亲吴氏是怎样的女性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0-10-09 09:53:07
8937 0 3

郑鄤的真实故事:郑鄤的母亲吴氏是怎样的女性

郑燮贤

 

郑鄤的母亲姓吴,不知其名。她出生在官宦之家祖父吴性官尚宝丞,父亲吴可行是翰林院检讨。由于丈夫郑振先是六品主事,她因而受诰封为“安人”。郑振先的四个儿子中,郑鄤、郑郏、郑郿是吴氏所生,郑郲是妾所生。但是她把自己的两百亩嫁妆田平分给儿子们时,对于郑郲的份额和亲生儿子同样对待。这事最可靠的依据是郑振先的亲笔记载,资料来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孤本《郑太初遗稿(手迹)》。

写到这里,必须要指出《明季北略》的《磔郑鄤》条目中的错误。该书中写道:“鄤继母,大学士吴宗达女弟也。”这里面有两个错误:其一,郑鄤是吴氏的亲生长子,何来继母之说?其二,吴氏不是吴宗达的“女弟”,而是堂姐。年龄依据在《北渠吴氏族谱》和《郑氏宗谱(赐逸堂)》可以查到,郑鄤写的《亡妣吴安人行状》和钱谦益写的《封安人吴氏墓志铭》也可参照。

2010年笔者撰写博文《浅议<明季北略>对郑鄤的记述》,首次在网络上指出这两个错误和其他问题。如果一个作者连吴氏的身份都搞不清楚,那么他写的关于吴氏和郑鄤的事情,可信度会有多呢?

后来在《山海经》杂志2016年第5期看到宇文思理的文章《明季郑鄤案》,里面有一小节为“鄤母考辨”,也指出了这两个错误。当时笔者有一种的感觉:学术界终于有人注意到这两个错误了!

吴氏的一生,受明代的政治斗争影响不浅,她是一个颇具政治头脑的官宦人家的女性。

吴氏年幼的时候,叔父吴中行因为反对首辅张居正夺情,受到廷杖的刑罚。吴中行反对张居正夺情最激烈,所以被打伤最重,如果不是预先做好抢救的准备,就会一命呜呼!吴氏亲眼看到吴中行拖着伤残的腿回到家中,也听父亲说起缘由,幼小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明代官员的父母去世以后,按规定必须辞职回家守孝二十七个月。所谓“夺情”,就是国家需要他继续履行职责,经皇帝批准,他就不回家而继续做官,被认为是移孝为忠。当然也有少数官员以“夺情”之名,行贪恋权位之实。

郑振先当礼部主事时,上奏章《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弹劾首辅朱赓。起草的时候他关上书房门,点燃香和蜡烛,然后奋笔疾书。但被吴氏在书房外透过门缝看到了。振先走出书房时,她迎上去说:“夫子你想做什么就做,何必瞒着我呢?我小时候就看到复庵(吴中行的号)公受伤的惨状。万一夫子你有不测,堂上的父母,膝下的儿女,养老和抚育的责任我来承担。”吴氏说出这话,该有多大的气魄!幸亏郑振先没有受到廷杖,而是被发配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叙永去做闲散的杂职小官。吴氏就让郑鄤陪着他父亲一同去四川。郑鄤的陪同果然起到不小作用,当郑振先想留在峨眉山出家时,经郑鄤劝阻而下山。现今查看地图,发现叙永就在泸沽湖风景区的附近

天启七年(1627)郑鄤的处境十分危险,他们家被东厂的特务监视,又有传闻郑鄤将要被逮捕进京。郑鄤如果被捕,等待他的将是杨涟、左光斗那样的命运——惨死诏狱。吴氏让郑鄤外出暂避锋芒,并且说:“儿子你如果哪一天必须做范滂,我也能够做范滂的母亲。”范滂是东汉末年的清流人士,在党锢之祸中被宦官害死。阉党覆灭以后,吴氏又对郑鄤说:“蝮蛇虽然死了,虫还在,儿子你不要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吴氏对郑鄤的告诫,显示出她的政治眼光。郑鄤躲过了魏忠贤的虐焰,却没有能够逃脱阴险的温体仁的毒害。

温体仁弹劾郑鄤的罪名是“杖母”,拿郑鄤的父母做文章。他的手法十分卑劣,明显是欺负郑鄤父母早已去世,谁也无法站出来证明郑鄤清白。“杖母”绝对不会有,经过历史学界的长期论证,强加给郑鄤的罪名已经彻底推翻。至于郑鄤的父母之间是不是因为婢妾原因曾经有过意见矛盾,同时代人文秉在《烈皇小识》里做了叙述,但是末尾又说,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十年,究竟怎样也说不清了。所以讨论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用一首诗中的两句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是合适的。诗的作者是吴氏的堂兄吴亮,他是吴中行的儿子。现今许多常州人知道吴亮,是因为他建造了著名的私家园林——止园。在晚明政治舞台上,吴亮是一个正直的官员,坚定的东林党人。他编纂《万历疏钞》把郑振先的《直发古今第一权奸疏》收入,还送给振先两首诗表彰的上疏行为。他同时写了两首给他的堂妹——郑振先的妻子吴氏。诗中有这样两句:“有㜫(读měi古同“美”)郑太君,节烈本夙植。


吴亮诗_郑太君诗.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方块糖
发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