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学员优秀作品选【80】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0-09-22 14:34:27
8008 1 3

学员优秀作品选【80】

苏东坡与《石钟山记》  

文史语言系文创班 巢焕康

 话说鄱阳湖口古称彭蠡之口,尚通楚北,下达皖南,为七省通忂,实三江之门户。名山圣水,天下称奇,素称江湖锁钥,尤为名胜石钟山,那更是奇山突兀,佳木葱茏,危崖高耸,楼阁参差,中国的文化,在石钟山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就连那错落有致,鬼斧神工的奇石以及记载着天下兴衰的石刻,就能叫人叹为观止。

石钟山叫的确实很奇,围绕石钟山的地名,史上曾经展开过激列争论,众多人文学者、达官显贵、甚至戎马倥偬的纠纠武夫,都卷入了这千古悬疑,那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唇枪舌战、各执一词不肯相让。

在右侧石林中,有一座怀苏亭,亭中矗立着一块硕大的青石碑,有临摹书法大家翁方纲的墨迹石刻《石钟山记》。

细读方知,原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为求证石钟山的起名,曾经携同长子苏迈星夜泛舟,赴悬崖绝壁的湖水之中探其后得出结论,从而写下这《石钟山记》,文中对五百年前的郦道元、三百年前的李渤有关石钟山的起名予以正名。

  郦道元,公元(470一527年)河北涿州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写成的《水经注》,是中国古代关于河流方面的地理巨著。他认为石钟山之名是"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于是在《水经》中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此观点被后来的李渤否定。

 李渤:公元(772一831年)唐代大臣,砺志诗交,博学多才,821年调任江州刺史时到石钟山访其遗踪,对郦道元的石钟山起名观点进行批驳,他将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袍止响腾,馀韵徐歇。由此认为石钟山的石头有铜铁之相,似钟固得名。

苏东坡一生到湖口三次,第一次是元丰七年,1084年6日9日,为送长子苏迈赴德兴任县尉,入鄱阳湖来到湖口,对于郦道元和李渤的石钟山起名之说表示怀疑后,他决定进行实地调查,白天听小童以斧击石,夜晚父子二人驾小舟至绝壁下亲自探访,亲眼所见石钟山山体石头系石灰岩构成,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深浅,地表怪石叠出,瘦透嶙峋且中空贯通,水流气流作用回旋形成声响,由此苏东坡认为,郦道元的观点尚可,"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

尽管苏东坡的解释也被后人提出异议,但他强调注重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提出的"事不日见耳闻而臆断有无可乎"的论断,至今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1981年,当代著名科学家钱伟长游览石钟山后高度评价苏东坡,说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九百多年前就如此实亊求是,坚持深入调查,这精神不就是我们当代人应该去认真学习吗?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陈平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好文
    2020-09-22 14:45:10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