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家谱?家谱如何读——赵英雄读谱水准原形毕露

蓉湖古谷夫 最后编辑于 2020-07-24 07:57:24
13484 4 4

图一:《修谱指南》书影

 1《修谱指南》书影.png

按:众所周知,宋代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史迁“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经典诠释,此后赵氏后裔英贤辈出;今赵英雄移花接木,又证俗语“千古文章一大抄”的成功范例,可见英雄无须问出处,只要成功便有种!所不同的是,黄袍加身者,灵光一现,众星捧月,瞬间而成;剽窃文章者,煞费苦心,步步为营,三年终成。

图二:赵英雄2018年公众号结尾

2赵英雄具名.png 

2017年8月14日,赵英雄将本人于2013年为《修谱指南》所撰文稿《家谱如何读》转录于赵网,并于结尾补上一段称“赵氏宗亲归纳总结”。2018年1月15日再录该网时,末段写上“赵英雄”大名。不及全国,即使湖北赵氏精英,亦能知英雄无关于江苏常州吧? 2019年5月17日,此文又录于360“个人图书馆”,开头即具名“作者│赵英雄”。

英雄何方神圣?湖北赵氏文化联谊会“赵氏宗亲微信公众号主编”是也。至今该公众号编辑文章4254篇,阅读量达1288万,可称为湖北赵氏文化联谊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人忝列《修谱指南》编委,一则撰稿后从未个人网发,二则亦未加关注。去年,奚氏总会《中华奚氏手机报》转录此文,交流才知网上多帖;然而属于“剽窃”之类者,唯赵英雄也。

现将本人提供于《修谱指南》的原稿发表如下,仅适当改动两个字;对该书编委以及赵氏录文删改处,在原文后作括注说明。

以此纪念《天球河图,如何欣赏——如何读懂家谱》成稿七周年。

                         奚世明于二零二零年七月二十日

 

天球河图,如何欣赏

——如何读懂家谱

〖原稿正标题太深奥,贫下中农不易看懂,故《修谱指南》编委只用《如何读懂家谱》。今网络流行标题均为《如何读懂家谱?家谱如何读?》〗

 

旧时把家谱比作“天球河图”、“家藏珍玩”,可谓形象生动,那么,这个“天球”,这幅“河图”,这种“珍玩”,该如何欣赏?如何把玩?值得探究!用老百姓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如何读懂家谱?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赵氏不玩“天球河图”,删此段而开门见山。〗

 

家谱如何读?这个一个既朴实简单,又综合复杂的命题,既牵涉国学基础之功力,又反映人文理念之追求,更体现谱学理论之水准,故层次不同,读法不同,其欣赏视角及其效果同样迥然不同,此其一。其二,读与思,知与行是一个循序渐进,相辅相成的过程,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并非有哪位高人一指点,就能完全解决读谱问题。旧中国,普通百姓一般没有文化,故家谱犹如“天书”,如今,因一时国学断层,家谱被视为四旧而灰飞烟灭,家谱同样成为“天书”,因此,阅读家谱,可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如何读懂家谱这部天书,下面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根据三类人讲三大问题:第一类是家谱爱好者,第二类是文史爱好者,第三类人是谱牒型专家学者;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懂世系世表,二是如何解读史料文章,三是如何提升谱学理论。

 

一、会看世系世表,把握宗族脉络,厘清一条线,掌控一个面,才能真正成为修谱爱好者。

会看世系世表,是最具大众性、通俗性基本要求,既能体现读谱的切入点、基本点,也能反映读谱的趣味性、条理性,更能欣赏家谱体例的独特性。大凡爱好家谱,赞成修谱,或参与修谱活动的族人,都可以读懂世系世表。

 

1、以自家父祖为起点,纵向追溯,厘清始祖一条线。

从朴素的家庭情感、氏族情感出发,家谱续修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断层,再来发现,阅读,乃至续修,大多作为谱盲的族人,一般说来,都是以自身的家谱为起点的,也就是以自家的世系世表开始读谱的。如果没有专业人士的指点,首先,找到自己父祖的世系世表不易。必须从目录中寻找本家属于何支何派或何房何分,父祖为本支的多少代,谱名及其字号等各是什么。如果他们的谱名、字号均不太熟悉,就必须从同代近房的世系或世表排查,最终才能水落石出。其次,要懂得世系和世表的对应关系:世系为纲目,世表为人物信息的具体化表述;世系确定,脉络分明,世表解读,有血有肉。第三,必须厘清世系世表“五世一图”的版式结构,而有些家谱世表的实际内容只有四世,有的家谱世系和世表的世数在版式表述上并不完全同步,可谓各具特色。不管怎样,从自家的世系世表能向上追溯到本谱始迁祖,一线脉络分明,则可以说已大致会读家谱。大多不参与修谱活动的族人,能做到这一点就不错了。

 

2、以本家一线为起点,横向并线,汇聚同宗成一支。

在以本家一线为脉络追溯始祖的前提下,可以本村现有族人为基础,按上述方法汇聚同宗成一支。这里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由于村落人数的多少不同和各支(或派,或分,或房)的大小不同,有的同一个村有几支,有的几个村合并成为一支。二是注意“祖”和“宗”具有相对性:“世谱始祖”为祖,“远祖”为祖,“本谱始迁祖”也是祖,而“本支始迁祖”同样可以称祖;就相对而言,“本支始迁祖”则为“本谱始迁祖”的一个分支,即本谱始祖为“祖”,本支始祖为“宗”。三是要注意因为有一迁再迁的情况,因此就有“大宗”与“小宗”的差异,由于繁衍和迁徙的自然规律,造成支系结构的复杂性。四是要注意宗支命名的历史与现实情况。一般本支传代有五世以上,且历史上或现有一定人口,有一定规模的,才能独立称支,而刚迁入某地的单门独户不能称为一支。五是参与修谱的世系世表采编人员,应努力将本支的旧谱世系图自始祖起汇编成一图,有的画在挂历上,有的采用电脑汇编,打印拼接。旧世系图以本族男子为挂线依据,必须注意理顺出嗣与入嗣、出继与入继、出赘与入赘的关系,做到脉络分明,有条不紊。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读与思,知与行”高度统一。

 

3、以一个宗支为基点,横向并支,综合各支为一族。

如果说,一般族人无论是修谱前(大多不可能)或修谱后能厘清一条线,关注一个支(或派,或分,或房),世系世表采编人员能画出一张本房分世系图,那么,要综合各支汇为一族,就是主编的职责了。要完成续谱这个艰巨的任务,作为主编而言,第一,要厘清要各支系的大小关系及其各分支始迁人物、迁入地点,才能在此基础上实地采访,组织落实修谱活动;第二,要对照“修谱凡例”,全面把握旧谱世系世表编写体例,熟悉谱学理念;第三,要结合时代特征,要发现其他谱牒世系世表编辑的差异及其特色亮点,以传承为主,以创新为辅,学习构思新修家谱的体例特色,真正做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致力向知与行统一努力。

 

综上所述,概括为三句话:一、世系为纲目,世表为血肉。二、世系图阅读纵向由点连成线,横向由线聚成支,由支汇成族。三、读谱人的情感不同,身份不同,水准不同,追求不同,其读谱效果显著不同。所以,要切忌模仿盲人摸象,努力追求庖丁解牛。

 

二、熟悉人物传序,了解祠堂史、修谱史,掌握历史节点,做到“胸中有丘壑”,才能成为文史爱好者。

在初步了解谱系概况后,有兴趣有基础的族人不妨浏览一下家族的文史资料。解读人物传序、祠堂记、谱序等内容,文化基础是国学,情感动力是爱好。没有爱好,基础最好也是不屑一顾;有了爱好,即使基础不硬,也能因倾情投入,出现先天不足后天补的良好局面,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家谱文史资料,必须厘清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看各种人物传序,掌握宗族人物精英史。

读本家世系世表的过程中,可能会看到本家直系先祖之精英人物,他们有的有传,有的有序,有的传序兼有。据此,可以至人物传序栏具体按房分按世次查找到。若有较好的国学基础,尽管是文言文,繁体字,无标点,也能对内容了如指掌;若国学基础稍差,能多读多揣摩多查工具书,也能了解大概。有的家庭,其祖上精英人物可能有多个。就文体而言,不外乎传和序两大类,一般“传”是已故人物在修谱时录入的史料记载,“序”是修谱时在世人物的事迹记载。无论传还是序,都是记述该人一生的突出事迹:或尊老爱幼,或夫妻和睦;或助人为乐,或排忧解难;或积极修谱,或倾情修祠;或热心公益,修桥铺路,或注重教育,教书育人。总之,一切为表现人物的闪光点,体现儒家文化理念,使后人读后觉得可敬可亲,视为楷模。

人物传序,一般族人阅读稍有难度,修谱爱好者应有所涉猎,作为主编,应该通读,并且结合人物的支系、村落、世次阅读,找到对应的世表,理顺人物关系,把握历史脉络。

 

2、看祠堂记及其祠规,熟悉宗族祠堂修造史。

祠堂类文章比自家世系世表和人物传序易找,阅读此类文章,可以了解祠堂建造和修缮的历史,了解建祠精英人物、祠堂管理要求及其理念,可以深入解读传统文化。把握修祠一条主线,熟知各个人物亮点,清晰管理的各个层面,这是基本要求,一般祠谱委员会应予以关注,尤其是家谱主编或建祠主任必须掌握,当然,作为文史爱好者也应有兴趣浏览一下。

 

3、看历次修谱序跋,了解宗族家谱编修史。

谱序是史学性、文学性、儒学性综合的产物,且有些谱序为书法体,故在三大类家谱文史资料中难度最大,一般人不易解读,更是对主编水准的考量。首先,要了解本族的修谱历史,根据历次谱序理清历史线索;其次,要了解各次修谱中的精英人物,尤其是主修,并与修谱名录、人物传序、世系世表综合起来分析解读;其三,要了解参与谱事活动的社会名流,有哪些名人为本族谱作序,甚至有哪些名人为本族精英作传作序,更可以根据他人的族谱了解这些名人,拓宽自身的视野,将自己的谱事活动与社会横向结合起来。其四,从文学角度欣赏语言特色,结构层次,有语法、修辞、逻辑的感悟,有儒学理念的熏陶,这样对自己的写作乃至编辑起到渐移默化的作用。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交流,相互切磋,致力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谱学水准,才能逐步跻身于谱牒型专家学者行列。

理论与实践,总是相辅相成;理性与感性,常常互为因果。因历史的原因,谱事断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以现实为起点,边干边学,须知实践能出真知。作为谱学理论,至今尚无完整、系统、全面的总结性专著,如何做到源于实践,高于实践,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下面针对编委人员尤其是修谱主编,结合具体修谱情况,提出三点建议:

 

1、编委会要勤走访,多探讨,广读谱。

读懂家谱并不是成天捧着谱就能解决问题,还要多交流,多走访。要向周边修过谱的人请教,与正在修谱的宗族多多交流,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要广读周边的各种新旧家谱,发现差异,取长补短;要从细节上揣摩微言大义,去除文革余毒,减少口号文化,忽悠文化,融理论于实践。

例如,个别家谱强调男女平等,高唱“如今女子也上谱”。可是,“上谱”的意思是把有关人物的信息录入谱中,因此,旧谱女子也是“上谱”的,何谈“也”字?此处应该说成女子也“挂线”。可见 “上谱”与“挂线”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再如,因为女子能挂线,所以男女平等了。这是把法学理念、谱学理念简单化了。如果女子一挂线,男女就平等了,那么只要全部修谱挂线了,天下男女就真正平等了。实际上,男女平等主要是指法律地位和人格要求的平等,“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是一种省略了“法律”和“人格”两个大前提的说法。除了这两个大前提,我们必须强调:“时代再不同,男女永远不一样!”

 

2、多看谱牒研讨的书籍,了解权威学者的论述,吸取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解决理论联系实际问题,修出既具有时代特色,又符合谱学原理的好谱来。

随着电子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少宗族修谱,不仅有大量的活动文本资料,而且还编辑《修谱通讯》,因此各谱编委认真阅读,广泛涉猎,不断探索,必有好处。常武地区修谱,不仅有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引领,而且由专门报章杂志指导。如《谱牒文化》季刊,《常州家谱文化》、《家谱与地方文化》、《常州祠堂》、《朴耕者集》等专著,对于拓展视野定有积极的意义。诚然,因为历史的断层,因为国学的沦丧,更因为时代的剧变,在续修家谱过程中,诸多实践操作和谱学理论并不完善,甚至相当部分所谓专家学者自身并无修谱实践,多有务虚之空谈,少有实践之真知,或者多有“剔其糟粕,取其精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口号,少有高屋建瓴、行之有效的实用价值。尽管如此,我们必须坚持偏听则迷,兼听则明,相信而不迷信,真诚而不盲从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探索中不断完善,致力提高谱学理论水平。

例如,关于女子挂线的前提条件,如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探其本质,往往口号文化色彩强烈。一、旧中国为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是历史事实,家谱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过分指责,适得其反。二、夫妇两方的结合,无论后代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加上当今的生育政策,大多总有一方失去姓氏继承权。如男方失去了,即女方得到了;女方失去了,即男方得到了。从这一意义上讲,从古至今都是平等的,没有不平等可言。即使男权社会,出赘或出继的男子,后代同样可以失去本姓氏的继承权,而失去本姓氏继承权,自身也就没有挂线权。如今部分家谱,出嫁女子两头挂线,夫家由丈夫挂线,娘家由妻子挂线,可谓大搞特权,有违谱例,根本没有平等可言。挂线族人,其后代可能或者必须传承本姓氏,这叫做传承,从古至今应一脉相承;如今女子可以挂线,这属于创新,更进一步体现男女平等。两者结合起来,就叫既有传承,又有创新。

再如,照片在国民后期有个别上谱的现象,如今被新谱普遍采用。可是,在具体编排时,往往显得不伦不类,有的甚至杂乱无章。如大量照片均放入卷首或卷一,明显冲淡了家谱的文化内涵。而除了谱系和文史资料外,照片可谓是一种独特的谱例形式,如何处置,可谓棘手。于是,各方努力探索,《江阴延安刘氏宗谱》和《宜兴纽家谈氏宗谱》的创新可谓十分独特,刘氏将照片集作为《纪念册》附于谱后,谈氏将照片集独立成卷放于世系世表之后,并分为“修谱剪影”、“家乡风光”、“谈氏风采”等专题,且各部分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历史价值,又有现实意义,还有艺术性、趣味性。

 

3、多请谱师指导,多向专家学者求教。

常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不仅有专业刊物《谱牒文化》引导修谱活动,还每年召开全市修谱主编为主的研讨会,并聘请全国谱牒专家举办讲座,为当地家谱续修活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然而,如前所述,因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因素,谱学理论及其实践操作的要求还不完善,诸多问题,还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例如,在推动家谱续修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家谱与国史方志并列为三大史学支柱”之权威理论,在各类文章中可谓铺天盖地。可是细细分析,一是历史上清代以前的各种文章中皆无“支柱说”,似乎没有历史依据;二是查不到此说由何权威人士认定,且如今各种辞书中,有关平民家谱的常用词语如“字辈、入谱、挂线、出嗣、入嗣、顶嗣、兼嗣、兼祧及谱头”等等都不予录入,似缺乏现实根据,更找不到现有的政策法规依据;三是没有法律地位,新家谱有的注明“本谱材料不作法律依据”,这与国史、方志大相径庭。根据上述情况,本人认为,倾情家谱续修,为平民史册鼓与呼不错;一修家谱,其地位至高无上,其男女则一律平等,这未必可能。同理可知,倾情社会主义,为理想信念不追求不错,一种理想化的制度,能解决现实中的所有问题,使社会没有矛盾,没有问题,没有腐朽没落的一面,这未必可能。因此,修谱工作者除了提升谱学理论水平外,摆正情感与理智的天平,同样十分重要。

〖此段因与《修谱指南》主旨似乎不切,故编委删去。〗

 

最后,必须申明,由于历史条件和现实因素的制约,跻身于专家学者的行列可谓不易。本人作为家谱乃至史志的爱好者,仅以个人的感受及见解奉献于家谱和史志的爱好者,愿与大家共勉!

〖此段本属个人示谦客套语,作为书稿,内容与人称似皆不当,故编委删去。〗

 

综上所述,如何读懂家谱这个问题,表面看上去是解决如何阅读和认识家谱的问题,实际上也涉及如何解剖和编辑家谱的问题,从深层而言,同样体现如何评定家谱的问题。

如何读懂家谱,趙氏宗亲(微信号:zhaoshizongqin)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以上几点粗浅的见解,仅与家谱与史志爱好者切磋探讨,愿与大家共勉!

〖上段文字为赵英雄所补,且三录三变化:首录即补上此段,则为赵氏文稿也;二录再补上赵英雄大名,且删本人末段,英雄所著也;三录则本人末段恢复,所补末段删除,开头具名“作者│赵英雄”,名正言顺也。〗

 

                        蓉湖古谷夫于二零一三年八月十五日初稿,

                                 八月二十八日改定

〖《修谱指南》编委不录本人具名,顺理成章。〗

 

图三:360个人图书馆回复(下文“与”误录为“世”)

3个人图书馆回复.pn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桃子酱
  • 西江月
  • 方块糖
发送

4条评论

  • 既然"文章不厌百回改”,那么改它三处又何妨?可见天球河图须把玩,俚句俗语需斟酌。
    按语中“亦能知英雄无关于关江苏常州吧”多了后一个“关”,应删去。
    2020-07-24 06:55:51 0回复
    0
  • 人外有人。向奚老师的严谨学习。
    2020-07-22 08:27:48 1回复
    0
  • 错误订正:
    1、按语中将“2013年”误录成“3013”。进入“个人中心”的预览页面后竟无法改,请行家指点。
    2、最后图三中“常州谱牒与祠堂文化研究会”,“与”误为“世”。
    特致歉!
    2020-07-21 22:24:07 0回复
    0
  • 中国家谱有两个特点:一、纂修的连续性:家谱需要不断重修、增修和续修,才能保证其家族历史的完整和清晰。中国家谱一般都是一次修罢不久即着手进行第二次纂修,就这样一修再修、三修四修以至多修,除遇有天灾人祸外,是从不辍修的,因而形成一个鲜明的特点即纂修的连续性。二、笔法上的隐恶扬善:中国家谱有纂修原则即笔法上的基本倾向是“书善不书恶”、“隐恶扬善”。家谱为亲者讳、掩盖祖先的恶迹,只记好的而不记坏的,几乎是所有家谱的撰写通例。
    2020-07-21 15:24:48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