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要下雨 水往哪里去?

泉水涓涓 最后编辑于 2020-07-21 08:12:54
13819 5 13

 

        老天要下雨   水往哪里去?

   

    “三顾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讲的就是在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国属于大河文明,农业历来在经济占主导地位,而水利灌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耕地有限,所以从商周时期开始就注意农业生产中的精工细作和兴修水利,诸如都江堰之类的宏伟工程。
    在人民公社和学大寨年代,“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兴修水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观念深入人心,每年秋收秋种后,全国农村掀起大规模的兴修水利的群众运动,千军万马投入筑渠挖塘、疏通河道、建造水库、拦坝建闸的热潮,确保粮食旱涝保收。
    后来,由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农民纷纷进城打工,农村成了后方,农业成了副业,农民成了老人。虽然中央三令五申要重视“三农”,但是现实中要做到真难。如今干旱尚无问题,只要长江里有水,我们就不怕老天不下雨。可是一旦遇上水灾,被淹的概率仍很大。原因很多:
    一、围湖造田。滆湖是苏南地区仅次于太湖的第二大淡水湖,为武进和宜兴共享,水面积25万亩,有史以来,滆湖一直承担着蓄水、泄洪等功能。1971年前后,围湖造田成风,武进在湖里建了“五七农场”约2万亩,宜兴建了一个“宜兴滆湖农场”,炮九师也建了一个农场,滆湖水域至少减少1/6的。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二、耕地锐减。以前大面积水稻田是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如今水稻面积还有多少?大家有目共睹:高铁、高速、高架四通八达,开发商全面铺开盖高楼大厦,市、区、镇都建开发区,这几十万亩地块非但不能储水,反而要向河里排水。
    三、沟塘消失。过去,农村到处都有小沟小塘,村民在村前屋后的沟里淘米洗菜汰衣裳,是孩子们夏天洗冷浴的好地方;农田的灌溉和排水基本依靠小沟小塘。如今小沟小塘都进了博物馆。
    四、河床增高。过去河塘里的淤泥都是肥料,因为没有化肥,即使有也没钱买。每条河里的淤泥都被刮得干干净净,我记得在农村河塘里弄不到肥料,就开着水泥船到城里来罱河泥。现在呢?哪里还有人罱河泥,哪条河的淤泥都有几尺深。
    上面这些地方都不让水安身,你说它不发脾气才怪呢?我们违背大自然的规律,老天就要惩罚我们。今年特大洪水使得人们措手不及,许多地方险象环生,损失惨重,截至13日上午7时,洪涝灾害已经造成了全国27个省区市3873万人次受灾,141人死亡失踪,倒塌房屋2.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861.6亿元。近日,多地发出汛情红色预警,防汛形势非常严竣。各地要从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严格落实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准备,全力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洪和救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的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大灾过后,各地必须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面对现实,采取强有力措施,兴修水利,真正做水旱无虞。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江南一舟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jfzhuang
  • 荷边垂柳
  • 何伯良
  • 西贝
  • 桃子酱
  • 竹青
  • 吴晓娟
  • 双桂女
  • 米眯
  • 人参果
发送

5条评论

  • 环境保护不能是一张空话。
    2020-07-21 13:20:25 0回复
    0
  • 生态环境要保护!
    2020-07-20 19:32:07 0回复
    0
  • 农村沟渠基本没有了。
    2020-07-20 08:33:15 0回复
    0
  • 水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应该有它的领地,现在人类占领了水的领地,水一定不服,会反目成仇。
    2020-07-19 15:37:30 0回复
    0
  • 泉老分析很全面!
    2020-07-18 10:26:21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