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遥望武汉

小凌宪松 最后编辑于 2020-06-15 21:30:33
7424 3 3


讲讲武昌起义,讲讲“汉阳造”······

 

武进遥望武昌

 

(一)

 

新郎赵震杰在美国办理结婚手续,老美办理人员问:赵先生,《百家姓》上面“赵”姓排第一,你们家是中国最大的贵族吗?

赵震杰说:我们国家有官族,没有贵族。排《百家姓》是在宋朝,当时皇帝的名字叫赵匡胤,所以赵姓排第一。

我是赵匡胤34代孙······

 

讲赵匡胤,就会提到“陈桥兵变”,就会讲“黄袍加身”。

插播《陈桥兵变》花絮

  宋太祖赵匡胤是武将,武将夺取皇位的事情很多,但赵匡胤是“和平政变”,是“兵不血刃”。

在一些将领的朋友圈群里,有人跟帖: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他不懂得并在乎我们的重要,应该让赵将军做皇帝!

  部队到了陈桥的那个晚上,赵匡胤喝了点酒。微醉大睡,早晨被吵醒,朋友圈大喊:“请赵将军做皇帝!”

  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磕头高呼“万岁”。

好一个“酒醉醒来,黄袍加身”,有点诗情画意!有点像排练好的一出戏。

  赵匡胤有言在先:到了京城,要保护好周朝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

   好商好量,周恭帝让位,赵匡胤做了皇帝。大臣们向赵母太后祝贺,太后很忧愁:我听说做天子很不容易。国家管理不好的话,还不如做一个老百姓。

看来赵匡胤家教不错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藩镇割据的混战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具有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宽仁大度,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不近声色,崇尚节俭······

 

     很有意思的 是,我们小时候的课本上好像讲他是坏人的呀?

 

赵匡胤是历代皇帝中少有的好男人,其历史地位不亚于秦始皇和唐明皇。我们应该注意到,秦始皇占了很多的历史之最;唐明皇又有很多漂亮的光环;赵匡胤看上去只有“黄袍加身”的一个戏剧化符号······但我们透过这个符号,要看到他在历史上有一个十分独特的了不起——改朝换代的和平过渡、兵不血刃!

 

“兵不血刃立宋朝”穿越到“推翻清朝建立民国”,与“黄袍加身”相对应的是“披上了一件灰色大衣”······有点跟“黄袍加身”不同的是,武昌这边动了点枪炮。

 

(以下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偶发第一枪吴兆麟孙子吴德立亲笔)

1911109日,革命党人在武昌俄租界所藏炸药意外爆炸,湖广总督下令捕杀我军中的革命党人。我军中的革命党人感到不能坐以待毙,仓促中在19111010日晚上约七点左右发了起义。

由于情况意外,起义首先在吴兆麟所在的工程八营仓猝爆发,起义士兵聚集武昌楚望台军械库,人数不满300人,惶惶无主。

当时清政府有数万军队在湖北,这支小队伍随时都有遭到镇压的可能。义军此时最渴望的是在这紧急关头有一军官能出来组织和领导这支队伍,他们已没有了退路。

吴兆麟此时正当值楚旺台军械库的守卫队队官。吴平时在军营中素有威信三百多军士跪地求其出面指挥义军,此时陆续有许多各营起义军士兵也集中到了楚望台。

吴兆麟见此混乱无章的秩序,他作为一个初级军官指挥全局,心中不免忐忑,不知道士兵们是否能听从他的指挥。于是,吴兆麟大声向所有集聚到楚望台的义军高喊:“新军士兵们!我们已无退路,要就缴械投降,要就冒死一拼,大家选择好!”士兵们高呼:“我们听从指挥!”于是公推无吴兆麟为战时总指挥。

吴兆麟接下来又向义军喊话:“要举我为总指挥,就要绝对服从命令,我们现在要打的是一场夜战,夜战所需要的就是严格的纪律,成败就在今晚,天亮就会见分晓,如有不听令者和临阵逃脱者格杀勿论!”

 

(插入旁白)

看官看看,这吴兆麟的台词是不是跟那个赵匡胤“黄袍加身”时候的台词差不多啊?这是相隔了千年的戏文,只是“同样腔调,两个版本。”赵匡胤当时的职务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吴兆麟呢,是军械库的守卫。这里边有一点点相似,但不在一个级别。一个是皇宫,一个只是军械库。

赵匡胤不是有黄袍加身吗?请看辛亥革命的“黄袍”是怎么个“加身”······

第二天,起义成功了。吴兆麟觉得自己的级别不够坐新政府的头把交椅,就要把“黄袍”加到湖北军中汉人官阶最高的军官之一黎元洪的身上······

(以下吴德立亲笔)

黎元洪穿着一件灰呢长袍,被挟持到楚望台。吴兆麟领兵列队欢迎,当即要他做革命军政府的都督,黎一口回绝,并指责吴兆麟:“你怎么做出这种杀天灭族的事情来”。一位起义军军官愤而要杀黎元洪,被吴兆麟阻拦住。他将黎元洪挟持到咨议局,在讨论成立湖北军政府的会议上,吴兆麟建议举黎元洪为都督,汤化龙为民政府长,但黎元洪坚决不就任都督之职。

吴兆麟便将黎元洪软禁在都督府内,同时以黎的名义通电各省层响应革命。黎以绝食抗议。一些起义军官义愤不平地对吴兆麟说:“我们打的天下为何一定要他来坐?”大家共推吴兆麟为都督,杀掉黎元洪。吴兆麟力辞道:“中国崇尚权威,黎元洪为一协统,是湖北军中汉人官阶最高的军官之一,并且为人忠厚,待部下不薄,口碑上佳,如果他能出任都督,并可望号召各省响应,有了各省的响应,我们才有可能推翻清朝,革命才能成功。”

旁白:

看官看看,多么有政治觉悟,政治远见,政治策略。还不如吴兆麟自己当老大。

(闪回,吴德立亲笔)

一军官听了此言,并持枪进入黎元洪的屋内说:“你现在有两个选择,或者你做革命军政府都督,或者马上就打死你!”

黎元洪不得已只好同意做都督。吴兆麟马上就叫人找来剃头匠,把他的辫子剪了,使他不能反悔。实际上,此时他在名义上已做了三天都督了。

十月中下旬,清政府派兵南下,企图扑灭武昌革命之火。1028日黄兴到达湖北,吴兆麟向黎元洪推荐拜黄兴为民军总司令,理由是黄兴、孙中山均为国内外知名的民主革命家,对全国以至世界有影响力。黎元洪听从了吴的意见,在武昌筑台拜将,任黄兴为民军总司令督战汉口、汉阳。

黄兴首次被正规军拜将,头脑有些发热。他急于立功,取得成绩,随即组织兵力进攻汉口。作战中黄兴身先士卒,勇敢地站在战壕上观敌,吴兆麟当即请他下来,告知敌人会射杀他。黄兴说:我不怕!敌人的子弹过来,可以用手抓住回之。

旁白:

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描述有许多的版本,如果不是吴兆麟的孙子吴德立的亲笔所言,真的会让人以为是“戏说”。在此不作历史考究,只是穿越一下千年两头的两件“黄袍”······话倒要说:同样是改朝换代的大戏,这个“起义”的戏是不是戏剧性更强?更滑稽?

一脚踏不进两条同样的河,历史却能够惊人的相似。(不记得谁说)

 

话说回来:武昌的“黄袍”变成了“灰尼大衣”,而且比起陈桥赵匡胤改朝换代的“兵不血刃”,还多了些枪响人亡······但对于推翻清朝,偶然的武昌枪响,还只是“辛亥革命”大戏中的“开台锣鼓”和“转幕场戏”。

话说“灰尼大衣”过后,对于历史正戏,偶尔意外的“胜利”,并非可以当作“幕表戏”来演,并非可以如同戏文幻灯打出“结束了中国的封建王朝”······充其量是巧头戏!背后,一场可能尸骨成堆的血腥大戏正在拉开大幕······

 

“千年两头这一头的改朝换代,武进(常州)人赵凤昌运筹帷幄“南北议和”,利用“孙中山与袁世凯的互相利用”,避免了一触即发的天大“血刃”。由此,赵凤昌被称之为“民国诸葛”和“民国产婆”。

辛亥革命与“陈桥兵变”除了都是改朝换代,还有一个相同的“历史标签”——都做到了善待前朝皇室。

为何赵凤昌很长的历史时期没有被严重关注?那是因为历史的不正常······如果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么,避开长期以来选择性表述历史的习惯,正常着墨赵凤昌,就会影响了孙中山的光鲜······

 (待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桃子酱
  • jfzhuang
发送

3条评论

  • 把挫宋皇帝抬得那么高,有点过头了。
    2020-06-16 09:02:24 0回复
    0
  • 开局很小,幕开很大。黄袍加身是“好像”的吗?
    2020-06-16 08:29:08 0回复
    0
  • 遥望历史上的改朝换代。
    2020-06-16 07:36:46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