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   惜阴堂史话【二】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0-04-25 12:48:25
12865 0 3

图片1.png

陈平   惜阴堂史话

老杨对祖父杨铨的生平介绍让我唏吁不己,话题转到当今上海白领常光顾的南阳路154号的家酒吧,老杨轻轻地说,他们哪知,这里曾经是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著名的历史酝酿地惜阴堂,是江浙立宪党人密谋活动的中心。惜阴堂主人就是我的曾外祖公赵凤昌,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很有影响的立宪派代表人物。曾是张之洞最信任的幕僚,被公认为辛亥革命时期幕后牵线摇扇的关键人物。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感慨地说“晚清到民国初年,东南之局有大事,必与惜阴老人有关。”

老杨对我父亲杨小佛至今耳聪目明,还常对我讲起其当年在惜阴堂生活,与外祖父朝夕相处的情景;你曾外祖父晚年每天清晨在花园里散步一圈,但不出大门。早餐后,便坐在惜阴堂朝东一间书房里,每天必读报纸,或从书橱取出一册书赏读。

辛亥革命时期,惜阴堂一度成为南北双方联络沟通、交换意见的秘密通道和停战议和的主要场所赵凤昌则被时人形容为“民国产婆”老笑着介绍。

关於我曾外公为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不遗余力在孙中山与袁世凯中间周旋协调的关键,还在当时袁在军力财力远胜孙中山,后终於建立了民国政府,袁和孙都曾邀请赵凤昌去当政府顾问,但赵都捥言拒绝。后来民国政府颁发了一枚二级嘉禾勋章他,可惜文革中我母親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便将此勋章偷偷扔掉了。可惜,从此失去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对此我俩不胜遗憾。

据上海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工作人员李丽考证,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回国,29日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抵沪后,曾多次亲赴惜阴堂,与赵凤昌商统建国诸要端。

知名历史学家葛剑雄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上海光复后,清廷主政的袁世凯内阁派唐绍仪等来南方与独立各省协商议和大事。唐绍仪一行至上海当晚便“来惜阴堂深谈”,不少密约均诞生于此。剑雄说,1912年1月中旬,南北双方在惜阴堂达成清帝退位、拥护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密约。随后,在赵凤昌、张謇等人的筹划下,又在惜阴堂拟定了清帝退位诏书。至此,和平统一、创立民国的大局已定。

父亲杨小佛回忆说,当年的惜阴堂恰好毗邻著名的贝轩大公馆,只是原址建筑已毁,原本占地广阔的惜阴堂,而今周遭仅存一幢红砖老楼,让人隐见当年盛景。

现在这惜阴堂的情况如何?我问老杨,他对我苦笑笑说,走进如今仅存的这幢三层红砖楼,老屋当年的“豪华”仍依稀可辨。楼梯不宽敞,且陈旧失修,但依然精美。不同房间内的大理石壁炉风格迥异。楼梯踩上去依旧有厚实感,阳光还能从护墙的边窗投影下来。

老杨还对我说起他个人情况;上世纪的1958年,我从上海南洋模范高中毕业,由於父親的所谓政治原因,我被剝夺了上大学学习的资格,和学校的另外二个同学,几乎是相似的原因,去了甘肃刚新建的一所大学唸书。说是去唸书,实际上就是去边疆接受改造,在校的上海来的学生,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有各种家庭问题的,不是家里有右派,就是家里有人在港台或国外。

后因饥荒来临,学校因经费不足而停办,就把我们这些学生再送回上海而不是给转学,所以我们这些人中许多只好再到外地参加工作,我背上"可教育好的子女"的美名,直到(l981年)我父親获得平反,拿走他头上五类分子的帽子,可我的大好青春也过去了。所以我在学校出来后就在安徽省各基层单位工作,调到常州荧光灯厂后,我们才成为同事——各有各的人生之路,听天由命吧,这话让我又是一番感慨,想起我自己的曲折经历,深感听天由命这四个字体现在我们这代人的身上,真有点苦涩无奈。

知道他是1980年安徽贵池县化肥厂以电工身份,随妻子调到常州荧光灯厂当电工班长至退休,从此也没再回到上海。

上海南阳路10号惜阴堂(现是154号),老杨叹口气说,早面目全非。以前去过且现在还活仅有我父親,叔叔,妹妹和我四人,这里早已被工厂公司造了高房子,只是在街的对面是有人开了咖啡馆和小酒吧。说到此他稍微停顿后对我透露个鲜为人知的旧事;因为我的舅公赵尊岳(即赵凤昌的儿子),在抗战前与陈公博有一面之交,曾在伪政府做过宣传部长等职务,所以抗战后以汉奸罪被判了三年,同时把惜阴堂作为敌產没收充 好在《赵凤昌札记》收入文物部门,为后世留下珍贵史料。

据我查证,赵尊岳(1898-1965)原名汝乐,字叔雍,斋名高梧轩、珍重阁,江苏武进人,词学家。赵凤昌之子,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历任《申报》经理秘书、行政院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参议。

抗战期间,他投靠日本,历任汪伪政府要职抗战胜利后,赵叔雍沦为阶下囚,他和严家炽、汪曼云、俞绍瀛、张韬及其婿谭仲将等羁在上海南市车站路看守所,后来移到提篮桥监狱。

在监狱时,一些牢友总是愁眉相对,他却能不怨天不尤人,还是轻轻松松的那副老脾气。他和梁鸿志还在监狱里作诗,梁鸿志进提篮桥后的第一首诗就是给赵叔雍的。赵叔雍和梁鸿志隔室联吟,用宫体诗十余律,把阴森的监狱,描摹得恍惚成为红墙碧瓦、雕栏画栋般的皇宫。赵尊岳服刑三年后出狱,他于1948年寄迹香江,先为中华书局海外编译局的编辑,后又执鞭糊口,香港文商专科学校任教。

然而家庭变故接踵而至,先是他的儿子典尧1950年在广州病逝。后是与其夫人王季淑为流言所伤,晚年竟至失和。不久,由其女儿文漪接往新加坡奉养,他不甘坐食,应了马来亚大学之聘,在中文系担任词章教授,他写给亲友信中,有"寄迹南荒,索居苦寂,临老作嫁,为饥而驱"之语。他常往来香港、新加坡之间,与饶选堂、曾履川多有唱酬。章士钊每次来香港,都与之会聚。

1956年章士钊南来,所撰诗结集为《章孤桐先生南游吟草》,叔雍为之经营出版,并撰文介绍了章诗的特色,还对章士钊南来的意图有所披露,是值得玩味的文字。赵尊岳著有《明词会刊》(《惜阴堂丛书》)、《高梧轩诗全集》、《'珠玉词'选评》、《珍重阁词集》、《惜阴堂辛亥革命记》等文史作品传世。其部分手稿、墨迹由其女儿赵文漪捐献给国家图书馆。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赵叔雍辑《明词汇刊(又称《惜阴堂汇刻明词》、《惜阴堂明词丛书》),汇集明词二百六十八种,是迄今明词辑刻规模最大的丛书。赵氏搜辑明词,始于1924年。他早岁师从况蕙风,况蕙风辑《历代词人考鉴》已至元代,因明词无多,难以继续。赵氏承蕙风之业,遂立意于明词之辑刻。至1936年,得词林同道赵万里、唐圭璋和著名藏家董康、徐乃昌、叶恭绰等相助,汇集当时即已罕见之本,"随得随刊,将三百家,各集均撰短跋为记",即今《明词汇刊》本。唐圭璋先生为之撰写跋语评价说:"叔雍方汇刻明词,逾二百家,珍本秘籍重见人间,寻三百年前词人之坠绪,集朱明一代文苑之大观。"而赵叔雍也自认为:"执此以观,则明词非不繁富。惟因多附见诗文集,且有清一代,绝少搜辑之者,故未易获其全豹。即此不图,后更无及。充愚公移山之愿,竟精卫填海之功,亦谈兹道者所谬许乎。"可以说,赵叔雍对保存明词原貌与全面搜罗明词做了扎实的工作,为《全明词》的编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蒋锷初
  • 红山凤凰
发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