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话题】让刻骨铭心的思念静默无声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0-04-03 08:13:28
10346 4 6

【清明话题】让刻骨铭心的思念静默无声

无所求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春和景明,莺歌燕舞。走进自然旷野,欣赏绿水青山,拥抱春日芳草,融进旖旎风光,乃是度过寒冬之后久久期盼的最美丽的心灵之约。每当享受生活美好、尽情荡胸骋怀之时,总是想到最亲最爱的人,更想着已没有机会陪伴的人。于是,踏青放飞和追思逝者便成了春天里的二重奏。

  年年春有信,今年风不同。2020年的春天,被不期而至的新冠病毒,完全扰乱了舞步的节奏。居家隔离,与春天隔窗相望。保持距离,春天里不能结伴而行。清明节结队相伴去扫墓,自然的习俗成了暂时的不相宜。生者追思逝者,生者的平安也是逝者的遗愿。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今年的祭祀需要改换形式。

  4月2日新华社转发民政部消息,为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今年清明节大力推广非现场的祭扫方式,包括网络祭扫,推广家庭追思,开展公益性的代祭服务等。近日来,全国多地相继发布通告,疫情防控不松劲,暂停现场祭扫活动,于是出现了现场代祭、直播树葬、“云祭祀”等新的方式,寄托对逝去亲人的哀思。

  日前中国常州网龙城博客发出议题,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祭祀祖先、缅怀故人。现如今,祖宗崇拜、清明祭扫还有必要吗?烧纸烧“元宝”应当禁止吗?出于环保、消防要求,传统的烧纸习俗正逐渐取缔;选择海葬河葬等新型殡葬模式的人越来越多,这些殡葬模式下的祭扫该用何种方式?清明习俗是不是也要与时俱进?目前有些公墓推出的代客祭扫会形成新习俗吗?

  其实,清明节无论以何种方式打开,都是表达同样的情感。族人家人集体前往墓地祭祀,是土葬时代传承下来的打开方式之一。随着对自然与生命认知的加深,随着生活与环境制约的加持,随着科技与表达水平的加厚,祭祀方式正静悄悄地与时俱进。说到底,追思缅怀是个体内心深处的情感活动,不必轰轰烈烈肆意张扬,不应由此给别人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种文明的素养。

  幸好有了互联网,有了手机,给祭祀先祖的仪式,有了隔空进行的可能。顺应疫情防控之需,祭祀先祖、缅怀逝去的亲人,可以在网上举行仪式寄托哀思,在社交群里展开活动表达怀想。网上可以敬献一束鲜花,可以表达一句悼词,可以书写一段祭文,可以呈露一种表情。仪式可以存迹,活动可以留痕。这是墓前达不到的效果。

  仪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仪式都是健康的。墓前燃放烟花爆竹就是一种喧闹,就是破坏逝者安息的宁静,同时破坏大自然的清新,也妨碍他人祭祀先祖缅怀逝者时的沉思冥想。墓前的高声呼叫、笑语喧哗,更让祭祀仪式感的意义清零。刻骨铭心的思念,一定是静默无声的,连哀乐都是多余的。而万方来者齐聚墓场、车水马龙络绎不绝,环境的静默早就远走高飞,那祭祀的效果很难说称心如意。

  刻骨铭心的思念,一定是静默无声的,甚至是需要独处的。即使没有新冠病毒的骚扰,清明时节去墓前祭扫逝者,一定要有寂静无声的时刻。今年清明时节不能到墓前去,不妨网上祭扫、群里共念,待疫情退去,选一个假日,到墓前默默地徘徊,静静地献一朵花、轻轻地作一个揖。记住,不要弄出声响,不要生出烟火。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竹青
  • 官方小可爱
  • 西江月
  • 嫳屑男子
  • 蒋锷初
  • 吴晓娟
发送

4条评论

  • 以前每年清明前都回乡扫墓祭奠逝去的亲人,这几年扫墓事已交给年轻一代,我将祖母、父母亲的放大遗像常年挂在小书房内,逢年过节特别是清明时节都能在遗像前进行纪念追思!
    2020-04-02 13:58:18 0回复
    0
  • 文明祭祀 思念也可以静悄悄
    2020-04-02 08:47:03 0回复
    0
  • 仪式感是必要的。但不是所有的仪式都是健康的。
    2020-04-02 08:40:02 0回复
    0
  • 让刻骨铭心的思念静默无声
    2020-04-02 08:27:14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