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锡“鱼划子”到定居戴溪的渔民——54年,他让一条鱼成为常州名菜

常人 最后编辑于 2025-01-10 14:09:36
3576 0 0

早晨5点,洛阳戴溪南苑家庭农场门前,一个头发花白的老汉麻利地跨上电动车。也就3分钟,电动车停在了一个鱼塘边。天还没亮,这里一片闹忙:围网中肥美的大鱼,噼里啪啦地翻滚跳跃。

老汉叫杨福兴,今年74岁,养了54年青鱼的他在常州青鱼圈子里名气很响。这时,渔民们纷纷跨上小船,一条接着一条把肥鱼扔进桶里,直到装满后,再用吊机把桶搬上鱼贩们的电三轮。在一阵阵吆喝、口哨中,鱼贩子骑着电三轮满载而去……

“一天差不多能‘掮’两万斤鱼,我们的鱼从来不愁卖,老顾客上门抢,不用进市场。”这位戴溪青鱼的创始人脸上露出喜悦又自豪的表情。

一条戴溪青鱼至少要养4年

在肥鱼跳跃的同时,围网中也出现了四五斤,甚至只有两三斤的小青鱼,渔民们特地挑出来,重新又扔进池塘。

“我们的戴溪青鱼,至少要养4年。”杨福兴指着东西的两个鱼塘说道,“东边这个小塘养的鱼苗,青鱼鱼苗重一两左右。第二年就会长到两斤,第三年长到三到五斤,到了第四年的春天,就会抓到西边这个塘里。在这个过程中,会把一些小鱼也‘带’过去。青鱼最合适的重量,一般是12斤左右,10斤以下会放回去再养一年。”

杨福兴和戴溪青鱼收获的奖项

“你看,我们戴溪青鱼体型瘦长,通身乌青,摸上去比较硬,鱼鳞不容易掉,肉质紧。如果吃了速生的饲料,鱼骨格长得慢,肉长得快,就容易成‘胖子’,这种鱼一般二至三年就出水进市场了。”捞起一条青鱼,杨福兴向大家介绍道。

从84条鱼到全镇年产百万公斤

渔民忙碌的同时,几十只水鸟在上空盘旋,等着捕食塘中其他小鱼。这一幕场景,让杨福兴回忆起了年轻时的往事。

旧时,鱼产丰盛时,稍有本钱的渔民买一条轻便的手摇木船。全家住在船上捕鱼,就近找热闹的集市贩鱼,人称“鱼划子”。而杨福兴就是“鱼划子”出身,8岁就跟着父亲捕鱼,吃住都在船上。家人捕鱼,经常有水鸟在船尾追。

“我是无锡人,就在武进洛阳镇边上。”小时候,杨福兴跟着父亲摇船去了上海、苏州、金坛,在船头撒团网捕鱼,睡在中间的船舱,在船尾生火做饭。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上岸后,他来到当时的戴溪镇种水田,1970年开始养青鱼。当年,一共养了84条鱼,虽然数量少,但个头大肉质美。

“当时,用猪草和螺蛳喂养,100斤螺蛳只要7角。第一年的84条鱼,我们自己都舍不得吃,卖7角4分一斤。这个价格在当年可不便宜,肉一斤才5角4分。”杨福兴的成功得到大队认可,他在1973年正式开了45亩鱼塘,到1978年增加到110亩,2000年,他又壮着胆子承包了160亩。

破冰捕鱼

2007年,杨福兴办了合作社,带领村民群众共同致富。“戴溪青鱼的品牌,就是那时候有的。”他去常州市里参加青鱼评选,11个评委尝了他烧的青鱼交口称赞,被评为十大农家菜。之后,各种荣誉便来纷涌而来,戴溪青鱼拿的奖从区里到省(部)里,在办公室挂了整整两面墙。“2009年,注册了商标。现在,农业部门每年还要买了我家的鱼回去检测,如果有问题,这个招牌就砸了。”

在杨福兴的带动下,如今整个洛阳镇的戴溪青鱼,年产量已经达到百万公斤。

不再用螺丝喂养,肉质依旧细腻肥美

“青鱼很聪明。我们以前用螺蛳喂鱼,大一点的螺蛳,它们会非常轻巧地把壳咬破吐掉,把肉吃下去。小一点的直接吞,绝对不会卡伤喉咙。”看着有些瘦弱的杨福兴,谈起青鱼就滔滔不绝。

这几年,因为禁捕,渔民不能再去太湖捕螺蛳,吃螺蛳的青鱼几乎绝迹。“不能吃螺蛳,我们就吃最好的饲料,用鱼粉、大麦、小麦、黄豆、豆粕配的,绝对不用抗病药物。吃得好,自然就长得好,肉质没得说。”

好的食材,只需要简单的烹饪方法。在杨福兴看来,戴溪青鱼有两种吃法:水汆和红烧。把鱼切着块,水汆的话厚度只要两厘米,用生姜、盐、黄酒腌制,一个半小时水烧开,放下去汆三五分钟,放点盐即可;红烧青鱼,切成十公分的厚块,放油厚,用生姜、黄酒煎炒一下,加入水没过鱼,加酱油烧到水干,出锅前放点糖和一点点味精即可。“如果用新鲜的戴溪去炸爆鱼,就是暴殄天物了。”

鱼池3次遭雷击,加装避雷针让渔民安心

在54年的养鱼生涯中,2008年那年的光景,是杨福兴最不愿意去回想的。那一年的春天,他的鱼塘遭遇了重大损失。“诺,你看这个路灯顶上,和其他不一样吧。”杨福兴来到鱼塘的东边,抬头指着一盏路灯说道。记者看到,这是一根避雷针。

加装避雷针,避免再殃及池鱼

杨福兴记得很清楚,那天早上6点多钟,他看到自家养殖场南侧几个鱼塘处电光一闪,接着一声雷响,震得人耳朵都疼。他本能跑到鱼塘边查看,110亩水面的11个鱼塘里都有死鱼浮起,还有不少遭雷击未死的鱼在乱跳。最后,村民从鱼塘中捞起的死鱼有4万斤,杨福兴济损失起码在30万元以上。

“1983年和2000年也被雷击过两次,但2008年那次最严重,鱼脊椎骨都断了。以至于,我们一听到雷声就担惊受怕,养鱼的积极性大受影响。”杨福兴多方联系,在政府部门的帮助下,常州气象局防雷中心为养殖场安装了4套避雷针装置,“从那以后,再遇到打雷下雨,村民们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

(记者 汪磊 摄影 高岷)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暂时没人点赞或者收藏
发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