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头”计费 莫丢“人性”
白雨欣
近日,北京李女士使用共享充电宝时,因使用共享充电宝的时间为30分钟27秒,尽管超出时间不到1分钟,根据“使用时间不足30分钟,按照30分钟计费”的规则,还是被按照60分钟计费。这种计费方式不仅让李女士感到不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类似收费模式的关注和讨论。
“使用时间不足30分钟,按照30分钟计费”,这种“零头”计费规则实际上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一种侵犯,缺乏人性化。按照该收费规则,难道仅超时1秒也要按30分钟收费?这种看似明确的规则,实际上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公平。这种冷冰冰的硬性规则,没有体现出规则的灵活性。作为消费者,当然希望支付的费用应当与所获得的服务能够相匹配,但如果该计费规则让消费者感到被过度收费,显然有失公平,给消费者一种“被坑”的感觉。
“零头”计费规则的制定体现出商家的投机心理。在共享充电宝的实际使用过程中,部分商家并没有明确标出收费规则,缺乏透明度。同时,消费者在归还充电宝时,有时会遇到找不到充电站或者充电站没有空余位置的情况。当然,在归还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显然也属于计费范围。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规则漏洞,通过计费“零头”牟利。笔者发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而共享充电宝的这种计费方式,显然涉嫌违法。
用户体验是口碑的关键。丢失人性的“零头”计费方式无疑是对商家口碑的损害,长此以往,也会降低消费者对共享产品的信任度和使用意愿,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针对这一市场乱象,监管部门理应加强对此类服务模式的监管,确保收费透明、合理,保护消费者权益。企业也应重新审视和优化收费模式,按实际使用时间或充电度数进行计费,立足用户思维,方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