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机械地“按整点”切割
近日,北京李女士使用共享充电宝,根据规则“使用时间不足30分钟,按照30分钟计费”,她的租借时长为30分钟27秒,尽管超出不到1分钟,还是按照60分钟计费。这一事件不仅突显共享经济收费规则的弊病,更促使我们对消费市场中公平合理的深度探寻。
共享充电宝“超一秒即按一计时单位收费”,看似为保资源高效利用,实则对用户极不公平。李女士超 27 秒却多付半小时费用,“按整点计费”太过僵化,毫无弹性与人性关怀。30 分钟与 60 分钟的差距,对于用户而言,是真金白银的损失,直接冲击其经济利益。
此事件也映射出共享经济收费模式的沉疴。当下,诸多企业为逐利最大化,炮制出看似简易却有失公允的收费规则。以停车场“超时收费”为例,不少地方对超出时间收费手段严苛,用户于不经意间费用陡增。这种做法,既惹消费者怨愤,亦损企业自身信誉。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虽有制定收费标准之权,但务必秉持公平公正之则。现今,众多企业在拟定收费规则时,常因过度追逐效率与收益,而罔顾用户切身体验与内心感受。实则,合理的收费标准应综合考量用户使用详情,在时间计量上,给予适度宽宥,莫要机械地“按整点”切割。
我们应呼吁共享经济企业,令其收费规则趋向透明合理。如交通出行领域的滴滴出行,依实际行驶时间与距离灵活计费,此模式既公正又合理,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强化用户忠诚度。
监管部门亦不可缺位,需适度介入共享经济发展进程,构建并完备相关行业规范,捍卫消费者合法权益。借由设定合宜收费标准,引领企业在逐利之际,重视用户需求与感受,推动共享经济稳健前行。
一言以蔽之,李女士之事非个例,实乃共享经济普遍性症结的缩影。展望未来,盼企业能妥善权衡盈利与用户体验,推出更具人性化的收费规则。唯有基于公平合理,共享经济方可践行利他初衷,收获消费者的信赖与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