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假”不重要,游客知情权最重要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试营业期间,“假鲸鲨”引发游客不满,这一事件将文旅场所展品真实性问题推到了舆论前沿。游客花费近千元,本欲领略海洋生物的真实魅力,却看到仿生机器鱼,内心的失落可想而知。这不仅关乎游客的消费体验,更折射出文旅产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游客知情权的尊重与忽视。
游客出行消费,追求的是真实且独特的文旅体验。无论是探寻历史古迹,还是观赏艺术珍品,真品所蕴含的历史底蕴、艺术价值以及独特的文化魅力,是复制品难以企及的。比如人们前往敦煌莫高窟,为的就是亲身感受千年壁画的震撼与沧桑,那一笔一划间的神韵与历史的厚重感,绝不是复制印刷品能够替代的。游客付出金钱与时间,期待的是与真实的“宝藏”相遇,这种对真实的渴望,是文旅消费的核心动力之一。
然而,博物馆、展览馆等文旅场所使用复制品也有其客观原因。文物保护面临诸多挑战,有些文物因年代久远、质地脆弱,难以承受过多的参观压力,复制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公众的观赏需求,同时起到保护文物的作用。例如,一些古籍善本、丝织文物,展示复制品能避免原件因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加速损坏。此外,在国际文化交流展览中,出于运输安全、成本以及文物保护等多方面考虑,复制品也常常代替原件进行巡展,使更多地区的观众有机会领略珍贵文物的风貌。
但在这一过程中,关键在于是否保障了游客的知情权。文旅场所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游客不会在意或者应该自行知晓展品是复制品。当游客知情权被忽视,即使复制品制作精良,也会引发游客的信任危机。反之,如果能够明确标注复制品信息,游客便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复制品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甚至对文旅场所的用心产生认可。
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在满足游客对真实体验的追求和合理利用复制品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技术,为游客提供更多关于展品的背景信息、历史故事以及虚拟的“真实”体验,提升复制品的展示效果与文化传播力;另一方面,文旅场所要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展品的真实情况坦诚相告,积极与游客互动,共同探索文化保护与旅游体验提升的双赢之路。只有这样,文旅产业才能在尊重游客权益的基础上,行稳致远,让游客在每一次出行中都收获满足与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