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权背后的文旅之思

霉霉 最后编辑于 2024-12-14 22:08:06
626 1 1

在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游客的抱怨声中,一场关于文旅场所展品真假的讨论悄然升温。游客们满心期待邂逅海洋巨兽鲸鲨的灵动身姿,却只面对毫无生气的“假鲸鲨”,那份失落恰似被精心编织的美梦骤然戳破。游客们花近千元购票,买的不仅是入场资格,更是对真实奇观的满心憧憬,这背后,实则是大众对文旅体验真实性的深度诉求。

从游客角度而言,掏腰包出行,怀揣着对未知与美好的向往奔赴景点,所求无非是身临其境触摸真实。如远赴埃及,只为在金字塔下感受古老文明的沧桑石砖,若被告知眼前是仿造建筑,震撼力定会大打折扣;步入艺术殿堂,渴望与梵高《星月夜》原作笔触间的灵魂共振,一幅复制印刷品怎能承载原作百年前的情感激荡?游客花钱买的是一段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记忆,真品蕴含着历史沉淀、自然本真或创作者心血,是复制品无法僭越的。这种对真品的执着,源于人性深处对纯粹、原初之美的本能追逐,以及旅行纪念意义的坚守——毕竟,谁愿相册里满是“赝品留念”?

视角转换,博物馆、展览馆等也有苦衷。文物保护如履薄冰,岁月侵蚀、环境变数让脆弱珍宝不堪重负,适度以复制品示人,实则是平衡科普传承与文物保育的无奈之举;像秦兵马俑,大量游客呼出二氧化碳都可能损害俑身彩绘,复刻展品可供游客近距离观摩,能分流人群、延续文化香火。再者,全球巡展交流中,跨国运输风险、高昂保险费常令真品“望路兴叹”,高质量复制品此时便成文化传播使者,使偏远地区民众也能一窥瑰宝风貌。

而此次事件的矛盾焦点,在于信息透明度。文旅场所不能默认游客“心领神会”复制品存在,明示与否是尊重游客知情权的关键分野。清晰标注“复制”字样,游客瞬间理解策展苦心,转为欣赏复刻工艺精妙,抱怨自消;反之,隐匿真相,便是利用游客信任,贩卖虚假期待,哪怕展品精美,信任崩塌后只剩差评如潮。

未来文旅发展,需在真实与复制间寻精妙平衡。科技可助力化解僵局,虚拟技术能为复制品赋能,游客扫描二维码,便可借手机屏幕见证文物出土瞬间、生物原生海洋环境,虚拟影像叠加真实展品,真假互补,丰富层次;场馆运营方要重塑理念,将游客从单纯“观光客”视为“文化体验合伙人”,开诚布公展品规划,甚至邀游客参与复刻监督,共筑文化保育防线,让游客在知晓真相下欣然接纳复制品“替身”角色,文旅之路方能在真诚基石上,迈向多元融合、宾主尽欢新篇。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PAL
发送

1条评论

  • PAL
    红星新闻(成都传媒集团打造的一款主流新兴媒体,属于官媒)二0二四年十一月十五日稿:

    据读特新闻记者在深圳小梅沙官方公众号搜索"鲸鲨"时发现,此公众号曾以"来小梅沙打卡华南首条机甲鲸鲨"作为标题,对该试运行项目进行过"亮点"宣传,宣传文稿详细介绍了仿真鲸鲨的制造工艺和仿真效果,并配有视频和动态图。
    对一件事情的评论,得尽量掌握其完整的信息,因为不完整的信息就是个错误的信息。
    主办方在售票时没有强调告知顾客,又是在国庆节期间的试营业,抢票抢到手软,到了现场大梦初醒般的才知道亏大了,叫售票员一一告知好像也不太现实吧,又不是卖瓜的王婆;在售票处竖几块"机甲鲸鲨"的"说明书"以资宣传,我想小梅沙没那么傻吧,不偷奸耍滑就是客气的了。
    兵马俑可以用复制品,鲸鲨是活体动物,只能用"仿真品"三字,与复制品不搭。
    2024-12-15 14:05:40 1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