龘常州 乡愁 江南无二蒋 中国学常州卷社会册人口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12-09 12:32:57
716 1 3

龘常州 乡愁  江南无二蒋

    中国学常州卷社会册人口篇

 

     常州民谚“江南无二蒋”,据常州市公安局原常务副局长刘持平 介绍,常州蒋姓,皆出于汉代蒋默、蒋澄之后。千年前,蒋氏族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开枝散叶。而今,单是以“蒋”为首字的村、巷、塘、桥、湾就多达120余处,武进湖塘周围更有“18个半蒋家村”之说。

image.png 

 宝谟阁直学士蒋重珍(11831237

     常州蒋氏历来英才荟萃,名人辈出,800多年前,更走出一位开家族之先的耀眼人物——蒋重珍。他是南宋常州第一位状元,以其夺魁之路激励无数后进学子,成就常州科举蔚然之风。

寒门贵子:红梅花开成状元

    蒋重珍状元之路,充满坎坷与艰辛。其父蒋文璧家境贫寒,却对儿子学业倾注全部心血,一心盼他能拜入“南宋中兴四大家”之首、时任吏部尚书的尤袤门下。为方便儿子就学。特在常州无锡县雪浪山朱家村购地建三间草屋。然而,命运弄人,草屋初成后蒋文璧因病离世,困顿之下,蒋重珍只得寄居雪浪庵僧舍度日。

image.png 

 惠山万卷楼

    所幸蒋母顾氏是一位知书达理的女子,毅然挑起教导儿子的重担。而蒋重珍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年仅十七便在私塾讲授“小学”,以此补贴家用。此后,他先后在安阳山北筑“文峰书屋”,雪浪山麓创“重珍书院”。讲学期间,依旧不懈跟随尤尚书研读伊洛理学,沉醉于尤家万卷楼书香之中,直至尤袤逝世。

  嘉定十五年(1222),卸任的临安参政张正甫迁居富安邻乡新塘梅棠村(今武进区雪堰镇),闻蒋重珍学问高深,恭请到府上坐堂讲学。面对即将到来的赶考,张参政请求让他难以推辞,于是蒋重珍一边备考一边授教。除沉醉于书海,蒋重珍对竹梅更情有独钟。相传张府堂前红梅已然枯萎,他心生怜爱,讲学之余,精心呵护。一日,灵感忽至,在枯梅前祈祷:“某若能及第,汝当复生开花。”

image.png 

 红梅盛开

或许应了心诚则灵、金石为开的吉言。次年初春,那株枯枝竟奇迹般地绽放出满树红梅。下半年,即嘉定十六年(1223),蒋重珍一举夺魁,试礼部第一,殿试癸未科一甲一,成就一段“红梅花开兆状元”的佳话。自此,蒋重珍自号“一梅”,世人尊称“一梅先生”。而那株神奇的梅树也被后人誉为“状元梅”,讲学的坐堂取名“一梅学馆”。直至民国年间,雪堰镇梅堂村坐堂老屋的正厅上方,还悬挂着“一梅书屋”的金字匾额。蒋重珍也由此成为家乡骄傲,激励无数后学之士。常州在州学前“状元桥”(北宋时表彰状元余中所建)边,另建“状元坊”,以表褒奖之意;无锡县亦在学前街学宫东南建状元坊以示纪念,后成为无锡科举功名坊,凡元魁、鼎甲都会列名其上。

坎坷仕途:刚正不阿斥权臣
  蒋重珍为官之路,并未因状元光环而一帆风顺。他的第一份官职是“建康军(今南京)签判”,是个闲职,无法满足他为国解忧的宏大志向。嘉定十七年(1224),母顾氏辞世,悲痛万分的蒋重珍,此为由回乡服丧。守孝期满后,改任“昭庆军(今湖州)签判”,本想有所作为,无奈与部属意见不合,心中满是郁闷与无奈的他,再次请求回乡祭母,以此排解心中的烦闷与失落。

绍定二年(1229),蒋重珍奉召入京(杭州)应对。怀着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他以“本心与外物两者界限”为主题,向宋理宗进言,提醒宋理宗时刻警惕权臣专权,务必亲揽大权,切不可让朝臣们“知有权势,不知有君父,如有他变,何所倚仗?”宋理宗大为感动,授予宝章阁直学士(从三品)的官职。

然而,身处朝纲废弛、宰相擅权的南宋后期,刚正不阿的蒋重珍并未在朝堂一展抱负,次年因遭权贵忌惮,被差遣到镇江府任通判,蒋重珍坚辞不就。恰逢京城火灾,皇室宗庙皆毁,唯独相府完好无损。蒋重珍愤而上疏,指斥史弥远擅权,又进《为君难》六箴:“践言、防欺、任贤、去邪、得民心、顺天道”,再次提醒宋理宗防止大权旁落,其胆量、识见与风骨可见一斑。彼时,金兵又来进犯,蒋对局势洞察敏锐,提出暂缓出兵关、洛建议,可惜未被采纳,最终宋军大败。事后,蒋被授为秘书郎(八品)兼庄文府教授,官职一落千丈,直接打入“冷阁”。

    高中状元的12年后,52岁的蒋重珍总算大器晚成。当时权相史弥远离世,宋理宗亲政,他被改以集英殿修撰身份任安吉知州,诏令代理刑部侍郎(正四品)。但进入“知天命”之年的他,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三辞不许,最终以“自劾不能取信朝廷之罪”,才得以获准离职退休养病。

image.png 

 蒋重珍塑像

    蒋重珍告老还乡,卸下了往日繁重,过着恬淡生活。为母养病而建的老宅已被他人所占,仅剩东南一隅“一梅堂”,他便修缮,前植古梅,后修列竹,手持藜杖,身着野服,日引儿侄们在悠然踱步,安心问道讲学,广交朋友,以琴书自娱,修身养病。

image.png 

 蒋重珍诗作

    这段时光,蒋重珍笔耕不辍,留下《一梅堂记》《万竹亭记》,以及《乐溪居万卷楼三首》《自题云龙小隐》《雷雨夜赋》《题慧山二首》《题亭侯祠》《题萧岳英常州朱氏画虫草卷》《登云海亭》等经典之作。

image.png 

 雪浪山巅的蒋子阁

端平三年(1236),蒋重珍病逝,享年54岁。宋理宗感念其一生忠勤,赠其“朝请大夫”,赐谥号“忠文”。《江南通志》载:“侍郎蒋重珍墓在无锡县西四十五里谢堰。”当年长住的雪浪山,至今留存着一座标志性建筑——“蒋子书院”,其上挂有清代两江总督何桂清题的“蒋子阁”和康有为写的“蒋子读书处”两匾额,以及吴堃所书“高纵绍濂洁,杰阁名古今”楹联。蒋重珍一生虽未得重用,却留下了为官正直的英名,为后世所敬仰。史家论曰:“蒋重珍自擢巍科,既居盛名之下,而能树立于当世,可谓难矣。”宋史专门撰有蒋重珍传,使得他的事迹与品德,为更多人所传颂。

蒋氏传承:千年家族溯源流    

说回蒋氏。蒋姓相传源自周公后裔,周公第三子伯龄封于蒋(今河南省淮滨县期思镇),建蒋国,后被楚灭,伯龄后裔皆以国为姓。

 image.png

 康熙《常州府志》

常州蒋氏世居毗陵已2000余年。康熙《常州府志》卷22记载:“蒋默,字秀芳,阳羡人。……默(八子)居滆湖之东,澄(九子)居滆湖之西。帝悟其诬,而录横之后就居封之,滆湖东者封云阳亭侯,西者封��亭侯。”正是这两支蒋氏徙居滆湖之滨后,家族开始人丁兴旺、子孙繁盛。汉以降,江南蒋氏大多源自毗陵。其后蒋姓子孙在苏、浙、皖、闽、粤等地开枝散叶,逐渐成为典型的南方姓氏。其中,蒋秀星晋时从宜兴迁移至浙江台州,成为现代奉化蒋氏的始迁祖。

image.png 

 蒋子奇像

《毗陵戚里蒋氏宗谱一梅堂》载:该族蒋氏系出北宋第九十世观文殿大学士蒋子奇之后。蒋子奇第三子蒋瑎于元祐三年(1088)进士,官兴元知州。其子兴祖,官饶州录事,开封府阳武县令,抗金英雄,为国献躯,赠“朝散大夫”。蒋兴祖的次子蒋迈,即本文主角蒋重珍祖父,于南宋政和年间由阳羡祖地,迁居无锡太湖之滨富安乡蔡村(即今无锡的胡埭镇)。蒋迈之子蒋文璧以私塾教书为业,育有两子,长子重玉,次子重珍。蒋重珍后代在常州亦枝繁叶茂。长子蒋仪,由无锡富安乡迁至常州戚墅堰,成为戚里蒋氏始迁祖。后戚墅堰西街建有戚里蒋氏祠堂,以“一梅堂”为堂号,纪念其父功德。至今已近800年,子孙繁衍至30世,先后散迁至雕庄上蒋村、下蒋村、武进湖塘蒋家村等地。另据《毗陵蒋氏宗谱》记载,至元末明初,蒋默兄弟后世迁往江南各地支派已达170余。明清两朝以来,蒋氏族人不仅遍布大江南北,甚至跨越重洋,在海外数十国落地生根,开启蒋氏更广阔篇章。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人参果
  • 子兵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谢谢分享
    2024-12-09 16:57:09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