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典引经六四 進退有道之二 中国学历史卷古代册人物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12-05 11:13:51
619 1 3

据典引经

進退有道之二

中国学历史卷古人物

  文

历史上有个人知進退——范蠡范蠡,无疑精通“進退之道”。

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人。吴越之战,越王勾践被困会稽,范蠡得到勾践重用。范蠡凡事必顺天道,励精图治辅佐越王二十余年,终于使三千越甲可吞吴,号称霸王,范蠡功名可谓如日中天。但他洞悉越王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遂抛弃功名利禄,乘船飘海离开。

其实,从更深的层面讲,范蠡是洞悉天象和自己天命。他知道在这个天象下,越王勾践要成为一代霸主,而自己的天命就是辅助越王。完成天命,是進。而功成之后,无需留恋,退去就好,也是知天命。后来,范蠡在齐国隐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也就是“酒囊皮子”,这个名字也很有意思,“酒囊皮子”——能伸能屈。在齐地,范蠡和儿子们劳苦耕作,没几年就积累了数十万家产。齐人仰慕范蠡的贤能,于是拜他做国相。范蠡叹道:“在家可积累千金,做官可达卿相,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可是,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并不吉祥。”于是,他再次辞相,散尽家财,悄然退去。后来,范蠡又来到陶地定居做生意,不长时间,又积累了很多财富,人称“陶朱公”。后尊称“商聖”。

回看范蠡的一生,两次身居高位,都激流勇退;三成首富,却散尽家财。他给后人留下了的用兵之道,经商之道,进退之道,可谓震古铄今,高山仰止。但他在荣华富贵中,永远有清醒的觉知,每一次都能急流勇退。所以,司马迁说他 “富好行其德者”。这是很高的评价。能大舍,所以,有大德,而有大得。

当时,范蠡从越国隐退之时,劝过当时另一个同他一起辅佐越王的人——文种。但文种显然没有听懂范蠡的话,最终勾践听信谗言,赐文种一剑,只得自刎而死。

两种选择,两种结局。進与退,名利中的“進”是能力,而能及时知“退”,更是智慧和修为。“進”“退”之间,就是人生的路。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嫳屑男子
  • 子兵
  • 西江月
发送

1条评论

  • 聪明的人在哪里都能寻找到机会。
    2024-12-05 13:38:41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