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语(原常言道)2024年10月16日-2024年10月20日新话题

常言道 最后编辑于 2024-10-16 11:13:06
2122 16 4

兰州大学日前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引发舆论关注。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就多次登上热搜。硕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但也带来了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等议论。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你怎么看?请注意,每周日晚截稿)

即日起,《文笔塔·观点》版每周三出版

10月16日平常语刊发名单:

众志成城、也有人说



A0920241016C.jpg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 文学院
  • 白雨欣
发送

16条评论

  • 近日,兰州大学宣布2024 年在校研究生总数首度超过本科生这一消息,迅速成为舆论焦点。无独有偶,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也曾多次霸榜热搜,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探讨。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硕士和博士招生及培养规模的持续扩张,为国家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培育出了一大批高学历专业人才。在科技研发的最前沿,研究生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助力我国在芯片技术、航天航空、生物医药等关键领域不断突破;在社会建设的各方面,他们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城市规划、教育改革、生态保护等提供智力支持。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而言,这也是迈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必由之路,有助于提升高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科研实力。
    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用人单位不顾岗位实际需求,盲目提高学历门槛,使得研究生干着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这无疑是对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也导致了 “高学历低就业” 困境的出现。研究生学历贬值的担忧也在蔓延,曾经备受尊崇的硕士、博士学位,如今似乎在就业市场上也略显黯淡。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社会就业压力的层层传导不容忽视。在经济结构调整、就业竞争激烈的当下,许多学生和家长将考研视为获取更好就业机会的 “避风港”,甚至部分人仅仅是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读研,缺乏对学术研究的真正热情和职业发展的清晰规划。另一方面,高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也存在与市场需求脱节、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使得部分研究生走出校园后,无法迅速适应社会和职场的要求。
    面对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增长的趋势,我们需要冷静思考和理性应对。高校应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确保培养出的人才为社会所用。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摒弃 “唯学历论”,根据岗位实际需求招聘合适的人才,让不同学历层次的人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则要理性看待考研,结合自身兴趣、能力和职业规划做出选择,避免盲目跟风。
    我国研究生规模的扩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让高学历人才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而非陷入学历与就业的尴尬困境。
    2024-12-31 15:05:06 0回复
    0
  • 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机遇与挑战并存
    兰州大学 2024 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这一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也再次将硕博招生规模扩大这一现象推到舆论的聚光灯下。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层次上的提升。更多的人有机会深入学术研究领域,探索未知的知识海洋,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科研水平的进步。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如芯片研发、航天航空技术、生物医药创新等,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深入研究能力能够为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有力支撑。对于像我这样的大学生而言,这也营造了更为浓厚的学术氛围。身边越来越多的学长学姐选择继续深造,他们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钻研精神和严谨态度,无疑是一种激励和榜样力量,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等议论也随之而来。随着研究生数量的增多,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曾经,研究生学历在就业市场上是一块 “金字招牌”,但如今,不少研究生发现自己面临着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一些基础性岗位,本科生甚至专科生就能胜任,用人单位出于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可能并不会优先选择研究生。而对于一些高端岗位,虽然对学历有要求,但同时也看重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研究生若仅持有一纸文凭,缺乏实际操作和创新思维,也难以脱颖而出。
    以我身边的例子来说,有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本期望进入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但由于岗位数量有限,不得不与众多竞争者争夺,甚至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与自己专业并不完全对口的工作。这种现象反映出当前研究生教育与就业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培养质量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不能仅仅为了扩大招生规模而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内涵。课程设置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多提供实践实习机会,让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同时,也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选择是否考研深造时,也不能盲目跟风,而应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规划和专业前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
    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性成果,它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只有各方共同努力,优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合理引导就业预期,才能让高学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避免学历贬值等不良现象的进一步加剧。
    2024-12-26 21:15:22 0回复
    0
  • 研究生教育需要平衡数量与质量

    近日,多所高校宣布研究生数量首次超过本科生,硕士点、博士点的扩增带来硕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社会舆论关于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等的议论。尽管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不断上升,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高技能的人力资源,但也不可否认的出现了学历贬值、就业困难、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等不良现象。如何在提高研究生教育数量的同时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成为问题的关键。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看研究生教育扩张,在短期内是弊大于利。一是在生源录取上,与以往相比大大降低录取标准甚至没有标准,会导致招收来的未必是真正对学术科研感兴趣、有能力从事的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教育资源无法匹配真正适合从事科研的学生,不利于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学生本人而言花费数年宝贵的青春学习与人生不太相关的技能,也是教育资源的另一种浪费。二是在学习风气上,当研究生教育失去选拔功能,成为某些社会人士给简历“镀金”、社交途径或者晋升的跳板,文凭变相成了一种买卖交易,则名校不再是名校,学历不再是学历,会败坏学校风气和长期积累的教育品牌。三是在就业需求上,学历原本在就业市场具有信息功能和筛选功能,是人才的标签,可以帮助用人单位以较小的成本筛选出合适的人才。然而,当研究生教育大规模扩张后导致学历“注水”,用人单位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去判断对方是否是所需的人才,也会变相导致本身具有实力的人才需要花费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去竞争合适的岗位、去向用人单位证明自身的实力,扰乱了就业市场秩序、导致毕业生之间无意义的内卷、用人单位越发苛刻和奇怪的招聘需求,比如新闻曝出高校招聘博士当宿舍管理员。

    从长期看,采取配套措施保障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才能让研究生教育扩张利大于弊。一是做好分类教育,比如大量扩招的研究生教育类型为非学术型硕士、非学术型博士,学术型的硕士和博士按照需求小幅稳步上升,避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才培养错配。二是加大对职业型教育的投入,自上而下重视职业教育,做好职业教育的宣传,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隐形“歧视”,设立职业教育的专属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社会对于职业人才教育的需求。三是及时调整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教育培养之间的关系,保持动态平衡,在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中提前布局当下市场急需人才以及未来具有潜力的行业人才。

    在研究生教育中“双管齐下”,既提高研究生的数量又保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才能让我国的研究生教育真正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2024-10-21 08:32:50 0回复
    0
  • 763
    高学历人才是科技强国之本
    人才,强国之根本;科技,兴国之大计。一个国家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这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高低。在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下,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社会对高学历 人才的需求,也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科技强国的需要。
    随着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效,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走向了大众化、普及化,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为推动实现科技的进步发展作出了贡献。但与世界先进发达的国家相比,在科技水平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一些高尖精领域,成为了卡脖子工程,这些领域就需要高水平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就需要更多的硕博毕业生,来担当这样的重任。另外,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需要大大的提升,才能满足经济转型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之所以目前会产生一种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的感觉,问题还在于我国的高科技产业没有形成足够的就业容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还没有完全转型,一些前沿领域还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导致对研究生的需求上升不快。而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孕育发展,对硕博等高学历人才的需要肯定不断增多,就是从人才的储备角度来说,也需要一个学历提升的过程。
    所以,当下的研究生扩招,是国家的战略之一,对于研究型的大学来说,更应该以培养硕博生为主,这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国家的希望,更是科技强国的需要。
    2024-10-20 21:40:30 0回复
    0
  • “本研倒挂”彰显时代深刻变化

    近日,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生。高校培养了大批高学历人才,但也带来了研究生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的情况,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研究生超本科生数量,已成为全国许多本科高校的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首先,随着我国社会进步与经济快速发展,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从而高校对研究生进行了扩招;其次,“学历改变命运”的观念对人们影响甚深,高学历可以找到稳定工作,可享受高待遇,从而许多学子不满足于本科学历,而考研深造;再次,在当前就业环境压力大的情况下,许多本科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以考研提升自己,为日后找工作铺路。曾经专升本、本考研、研攻博,学历成金字塔结构,“物以稀为贵”,越往上人数越少,高学历显得很金贵。而如今“本研倒挂”,从而出现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科研机构、高端制造业及信息技术等领域需要高学历人才。而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往往从经济成本考虑,更倾向于动手能力强,能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本科生。有关报告显示, 2024年全国普通本科院校的硕博毕业生的就业率仅为33.2%,大部分硕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本人认为,“本研倒挂”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深刻变化,学历贬值不等于能力贬值。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建设科技型强国需要大批高学历人才。在这大环境下,我们应适应新形势乘势而上。作为高校除了对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外,更要注重创新意识、实践技能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走上社会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作为硕博生毕业生也应转变就业观念,不要片面追求高大上的工作,应从基层工作做起,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在实践中提升自己,以适应新的挑战;作为企业,应引进高学历人才,企业不断创新,通过转型升级使企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对学子来说,应转变思想观念,理性看待考研,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明确自己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切莫盲目跟风。路在自己脚下,金子在哪总会发光。

    “本研倒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我们应理性看待,不必焦虑。
    2024-10-20 20:17:50 0回复
    0
  • 研究生超本科生:教育新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的现象多次登上热搜,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近日,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笔者认为,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现象。
    首先,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无疑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旨在培养更多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科研实力,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然而,研究生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研究生学历的贬值现象日益凸显。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历门槛逐渐提高,一些原本只需本科学历即可胜任的岗位也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这导致许多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陷入尴尬境地,他们的学历优势不再明显,甚至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也值得关注。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期望过高或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还可能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不同方面去解决。首先,教育部门和高校应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其次,用人单位也应转变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学历高低。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2024-10-20 15:03:19 0回复
    1
  • 研究生超本科生:教育新趋势下的机遇与挑战
    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的现象多次登上热搜,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近日,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这一消息再次引发了社会对教育的关注。笔者认为,面对这一现象,我们需要理性看待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的现象。
    首先,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无疑反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随着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旨在培养更多具备深厚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这一趋势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整体科研实力,还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
    然而,研究生数量的激增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研究生学历的贬值现象日益凸显。随着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学历门槛逐渐提高,一些原本只需本科学历即可胜任的岗位也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这导致许多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陷入尴尬境地,他们的学历优势不再明显,甚至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另一方面,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也值得关注。部分研究生在毕业后,由于专业不对口、就业期望过高或缺乏实践经验等原因,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育资源,还可能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和职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从不同方面去解决。首先,教育部门和高校应适时调整教育策略,优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更要注重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研究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其次,用人单位也应转变用人观念,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招聘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而非单纯追求学历高低。最后,社会各界应共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2024-10-20 14:59:32 0回复
    0
  • “本研倒挂”:教育新趋势下的冷思考

    近日,兰州大学宣布 2024 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与此同时,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在去年便已超过本科生。这种“本研倒挂”的现象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首先, 从社会需求角度来看,“本研倒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长。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许多领域对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生教育能够培养出具有深入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金融等领域的需求。例如,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对于推动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然而,这也可能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如果研究生的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可能出现高学历低就业的情况。
    其次,从教育质量角度而言,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挑战。一方面,高校需要投入更多的师资、教学资源和科研设备来满足研究生的培养需求。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科研条件受限等问题,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大规模的扩招可能导致研究生入学门槛降低,部分学生可能缺乏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研究能力,影响整体的教育质量。
    此外, 从个人发展角度出发,“本研倒挂”也给个人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攻读研究生学位虽然可以提升个人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增加其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但同时,研究生学习也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且会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的不确定性。对于那些盲目跟风读研的人来说,可能会浪费时间和资源,并且无法获得预期的回报。
    总之,“本研倒挂”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我们应理性看待。社会、高校和个人都需要共同努力,以确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社会应加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引导;高校需合理控制招生规模,提高教育质量;个人则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选择是否读研,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本研倒挂”的浪潮中,保持清醒头脑,找准定位,在知识的海洋中驶向成功的彼岸,实现教育与个人发展的双赢。
    2024-10-20 09:15:54 0回复
    2
  • 正确看待“本研倒挂”,实现突围

    作者:十八籽

    近日,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引发舆论关注。无独有偶,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超过本科生的话题也多次上了热搜,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就此,网友们纷纷议论,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带来了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升学历有没有必要?在我看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方能突围。
    首先,在当今世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进程越来越快,社会很多领域需要一大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硕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是为了顺应社会发展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社会逐渐进入人才红利时代,更加注重人才能力的提升。以前,毕业包分配,仅凭一张学历证书就可以进入岗位。而在当今这样一个人才大爆发的时代,学历显得尤为重要,不断提升学历似乎成为每位学生的追求,每个人都在用力向上爬。
    其次,面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学历贬值、高学历低就业的问题,个人专业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学历固然重要,它是求职路上的敲门砖,但学历也要有“含金量”,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这就要求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潜心深入学术研究,提出自己创造性的见解,形成实打实的学术成果,而不是做做表面形式,为了学历而提升学历。有含金量的学历才能为社会接纳,才能在社会久立而不倒,不至于沦落到高学历低就业的地步。
    此外,对于本科阶段的学生而言,个人选择也尤为重要,要认清自身方向,找准定位。是选择继续深造提升学历还是尽早就业,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既不能盲目从众、随波逐流,也不能固执己见、躺平摆烂。但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都要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和能力,确定方向,认清定位,做好充分的日程准备,迎接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积极适应外部环境,努力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把现实情况和未来预期充分考虑其中,方能应对复杂的大环境,实现自我突围。
    2024-10-19 10:58:31 0回复
    1
  • “本研倒挂”背后的教育结构转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兰州大学日前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量首次超过本科生,这一消息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关注。去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超本科生的话题也多次登上热搜。这些现象背后,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深刻变化,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和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研究生数量的持续增长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国家对科研创新的重视,使得研究生教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是为了满足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

    然而,研究生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最为突出的就是研究生学历的贬值和高学历低就业的现象。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数量的激增,硕士学位的稀缺性降低,导致其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在就业时发现,自己的高学历并未带来预期的高收入和高职位,反而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的教育和就业体制密切相关。在教育方面,高校扩招研究生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避免“唯学历论”的教育观念。同时,要加强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

    在就业方面,政府和社会应当共同努力,为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企业也要转变观念,不应仅仅看重学历,而应更加注重个人能力和潜力。此外,研究生自身也应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应将高学历等同于高薪和高职,而应更多地考虑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前景。

    总之,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我国正在向知识密集型社会转型。面对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教育、就业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结构,以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更好匹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10-19 08:38:09 0回复
    2
  • 本研“倒挂”无需过度焦虑

    2024年9月,兰州大学宣布2024年在校研究生总数首次超过本科生总量,本研“倒挂”现象引发网友热议。“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否意味着学历贬值?”“本科生毕业还有活路吗?”这些疑问层出不穷。我认为,本研“倒挂”现象并不意味着学历的绝对贬值,相反,这是我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突出表现。面对该现象,本科生和研究生们也无需过度焦虑,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关键。
    对国家而言,国家建设急需人才力量,我国始终把培养国家重大战略急需人才摆在突出位置。2024年,我国加大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力度,增设国家战略急需专业布点1673个,撤销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布点1670个,努力提高本科专业建设与学生全面发展的适配度,研究生数量的增加正是国家教育的质量和结构调整的体现。对企业而言,就业市场也同样需要高质量人才,特别是对于专业技术要求高的岗位,企业要求研究生学历也是理所应当,毕竟在基本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学历是证明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个人而言,考研不仅是职业规划,也是个人追求。许多人选择考研不只是职业发展的需要,更是因为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热爱,希望在学术上继续深耕的人才自然也不在少数。
    诚然,从“毕业即失业”到“孔乙己的长衫”,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实给求职者,特别是毕业生群体造成了严重焦虑,为了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读研看似是一条必经之路。本研“倒挂”现象很大程度上源自“就业难”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功。
    从国家层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做好宏观规划,营造公平就业的良好环境,继续做好稳就业、促就业工作。从企业层面,应明确招聘标准,做到公开透明,学历固然重要,但还是要以考查综合能力为主要标准。从高校层面,理应积极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明确努力方向,同时不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及时疏导。从个人层面,大学生群体与其跟风宣扬就业焦虑,不如在大学期间努力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理性面对未来,避免盲目从众,做好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是金子就不会被埋没,被洪流淹没的,永远是那些犹豫者、懈怠者和畏难者。
    2024-10-18 21:17:39 0回复
    0
  • 真正的知识不会贬值

    李寅初

    最近几年,硕士、博士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数量越来越多,高学历低就业、学历贬值的现象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当今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里,学历会贬值,但知识不仅不会贬值,反而会不断升值。
    首先要承认学历贬值是一个客观现象。20年前,笔者上大学的时候,硕士、博士还是珍稀物种,哪家单位要是引进了一个博士,还会引发不大不小的轰动。而今,就算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要想进个好点的高校当老师,那不仅要有过硬的学术实力,还要有运气爆棚的机遇。至于本科生、硕士生在流水线上做工人、应聘餐饮服务员、宿舍管理员这些基础岗位,那也早就不是新闻了。
    当学历的光环褪去,“香饽饽”变成了家常菜,是否就意味着知识也在贬值呢?笔者认为,恰恰相反,知识不仅不会贬值,反而在不断升值。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岗位分工越来越细,复合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对那些掌握了高技术、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不仅未减少,反而一直在增加。
    许多人有一个潜在的认识误区,总是在学历与知识之间划等号。事实上,通过学知识,可以获得学历,但有学历未必就有知识。或者更准确地说,知识有很多种形态,死记硬背地名、人名是一种知识,能够自主设计实验、分析数据、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考证新问题也是一种知识。前者是事实性、表层性的知识,后者却是上升到概念理解、创新性的知识,显然后者的要求更有挑战性。夸张一点说,前者是“假知识”,后者才是真正应该掌握的“真知识”。
    在以前高等教育不发达、社会变动不大的时代,学到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就可以谋得饭碗,一辈子安安稳稳地做下去。但在今天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社会显然要求的是后者的真知灼见了。某种意义上,这也启发我们今天的年轻人,在获取学历的道路上,真正要学习的是提升自己的思维、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变化的时代里,它远远比死记硬背的知识要靠谱,更能助你立于不败之地。
    2024-10-17 09:29:23 0回复
    0
  • “本研倒挂”的新局与破局

    “本科生遍地走,研究生多如狗。”这句读书无用论的戏谑之语,戳穿了成年人残酷的职场真相,而且从未像今天这样逼近现实。现在不少高校的研究生招生人数已经超过本科生,由于原先处于塔尖的精英人士超过了数量庞大的中坚部分,自然就颠覆了大众对高等教育的认知,触动了人们敏感的神经。于是这种所谓的“本研倒挂”现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面对“本研倒挂”的现象,有人担忧这会导致学历内卷贬值,加剧就业难度。然而业内人士认为,在研究型高校中,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生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对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人们对更高层次教育的渴望日益增强,研究生扩招成为必然。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也是教育强国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从长远来看,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将为更多人提供不断学习深造的机会,也有利于向全社会源源不断地释放教育和人才红利。
    其实,部分高校“本研倒挂”并不值得公众为此过于担忧。首先,“本研倒挂”即使是事实,也并非整体事实。根据2020年人口普查结果,中国人中拥有本科学历者仅有6.67%,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者更只有0.76%,接近9:1。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也显示,普通本科招生近500万人,研究生招生刚过130万人。其次,高校改革破局前行重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如强化通识教育、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以及研究生培养“量质齐升”、避免学历注水等。
    研究生数量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市场的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加剧就业竞争、加速“学历贬值”。不过,既然时代新局已经开启,有理由相信扭转“唯学历论”、摆脱“学历情结”的破局之举就在路上。
    2024-10-17 08:56:19 0回复
    0
  • 博士,博后,不够用了。上面还需要再设两级。
    2024-10-17 08:19:25 0回复
    0
  • 水涨船高、宽进严出、缓解就业
    2024-10-16 23:46:30 0回复
    0
  • 硕博多于大本等于本末倒置,很是荒唐!
    2024-10-16 12:55:40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