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困局·郑鄤章》的延伸阅读:再说是郑郿还是郑郏?

清凉黄昏 最后编辑于 2024-10-15 13:44:11
900 1 4

《江南困局·郑鄤章》的延伸阅读:再说是郑郿还是郑郏


前天写了一篇博客:初读《江南困局·郑鄤章》的困惑,其中提到一个问题,出庭作证郑鄤杖母的郑鄤弟弟,是郑郿还是郑郏?今天这篇专门就这一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讨。

杖母是家庭中房帷内之事,外人的传说不能作为过硬的证据。如果由亲属作证,例如郑鄤的弟弟,分量就重得多了,也就七不离八,三法司可以作为定案的证据了。从历史事实来看,确有郑鄤的弟弟出庭作证郑鄤有杖母之事。

 

《江南困局:晚明士大夫的危机时刻》第四章 “被千刀万剐的学霸”(以下简称《江南困局·郑鄤章》)在写到最后一次对郑鄤的审讯时,书中这样写道:

“正当审判陷入僵局时,一个重要证人现身堂上。看到他,郑鄤彻底破防。

来人正是郑鄤一母同胞的亲兄弟郑郿……他的证词可谓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全章的最后,这样写道:

“已经是大清的天下,郑鄤的儿子郑兢在一场诗文会中邀请了叔叔郑郿,叔叔为侄子新修的庵堂写了三首诗。看来,时过境迁,郑鄤子辈已经有人原谅了这位大义灭亲的叔叔。

 

先来看一看郑鄤有几个弟弟。郑鄤为长子,次弟为郑郏,比他小十二岁。又次为郑郲,庶出,郑振先任嘉兴县令时其妻为他纳妾,由妾所生。最幼为郑郿。这些从郑鄤的《亡考彖斋府君行状》,可以查证。(见郑鄤:《峚阳草堂文集》第十四章)需要说明的是:郑郏后改名郑一谦。

 

那么就读一读其他几篇写到郑鄤案的文章吧,看它们写的是郑郿还是郑郏

 

早先,清初的计六奇的《明季北略·郑鄤本末》是最流行的叙述郑鄤之文,不少人是因为读了计六奇的《明季北略》,才知道明末原来有郑鄤这样一个人物。但是计六奇在写到那次定案的审讯时,没有写郑鄤的弟弟出庭之事。我想,大概他并不清楚其中的情况,所以不敢轻易落笔。他只写:“至十二年(注:崇祯十二年即公元1639八月初六日,凡词中之男妇老幼,听勘于公庭。”所谓被奸污致死的韩女的祖父,他倒是写到的,不过只称他为“韩媳之祖”和“韩翁”,恐怕也是因为不知道韩锺勋之父、韩女之祖的名号。

 

2002年,复旦大学叶军的博士论文,《郑鄤研究:兼论明代后期党争》则明确指出了出庭作证的郑鄤弟弟是郑郏。论文中写道:“迫害郑鄤最厉害的还有郑鄤的弟弟郑郏,郑鄤死后郑氏通族有《诛不弟郑一谦檄》,把郑郏逐出郑氏家族。

 

2013年,庞乃明、闫志猛的《教科书里没有的明史》出版,里面有一篇文章专写郑鄤的冤狱,题名为《“崇祯遭温(瘟)”与“郑鄤之狱”》,里面写道:“……郑鄤的弟弟郑郏出庭作证了。郑鄤非常伤感……看来兄弟之间的矛盾,在于郑鄤对他们的过分约束。因为‘造谤杀兄’,郑郏后来被逐出郑氏家族”。

 

观点姑且不论,出庭作证的到底是郑郿还是在郑郏?答案是肯定的,是郑郏

 

至于《江南困局·郑鄤章》写到的诗文会是有的,郑郿是参加了。郑鄤死后,其幼子郑兢被出嗣到横林,他的嗣父景怡公家境富裕,学郑振先舍宅为庵,但是一直没有给庵取名。后来郑兢特请五牧的薛寀给庵取名,因而有了这次聚会,时间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四月。一同参加聚会的有横林的黄永(清顺治时刑部员外郎,是他给郑鄤的《峚阳草堂集》作序),郑兢的儿子郑敏的老师钱陆灿(号湘灵)也受邀参加。他是常熟人,清代诗人和藏书家,一度坐馆于金陵和常州。

薛寀给庵取名“六一”,取“天一生源地六成”之意,并写绝句八首,聚会的人员都依韵唱和八首。郑郿当然也在受邀参加之列,他没有因为辈分高而例外,也写了八首和诗,遗憾的是他的诗只留下了三首,《郑氏宗谱》的“舍宅篇”特别注明“缺诗五首”。

 

使得笔者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作者所列参考资料中有一篇论文,即吕杨的《党争和乡评漩涡中的江南乡绅:明末郑鄤案考论》,作者文中采用了其中的一些资料。《明末郑鄤案考论》这样写:郑一谦的举报如同一枚重磅炸弹炸响,使杖母案彻底坐实。郑一谦,即郑郏。为什么作者偏偏没有看到郑一谦”三字,而要写郑郿出庭呢?

 

按照《江南困局·郑鄤章》的书写,前面出庭作证的是郑郿,后面参加诗文会的也是郑郿,作证致死郑鄤者,被郑鄤的儿子郑兢原谅了,叔父郑郿是“大义灭亲”!作者创造出一个多么富有戏剧性的结尾!可是,这个创造和历史事实大相径庭了。毕竟是历史通俗读物,而不是小说啊。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 顺其自然者
  • icloud
发送

1条评论

  • 您之前是在豆瓣发过这篇文章嘛?
    2024-12-21 23:51:15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