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典引经五七:
中国地名别称
中国学文化卷古文册经典篇
安 文
一、海内、九州、八荒、六合、四海、中国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九州:传说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八荒:原指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如“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过秦论》)。
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如“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过秦论》)。
四海:指天下、全国。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
中国:华夏先民多建都于黄河南、北,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原”“中州”“中夏”“中华”同义。随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黄河中下游一带也被称为“中国”。后将所辖范围全部称为“中国”。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二、江、河、江东、江左、江表、江南、河北、河南
江:古代多专指长江。如“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
河:古代多专指黄河。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秦汉后习惯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如今苏南,为江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乌江》)。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群英会蒋干中计》)。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赤壁之战》)。
江南:长江以南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和黄河以南的地区。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三、五岳、山东、关西、关中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山东:古时多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地区。如“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鸿门宴》)。“山东”之“山”,也可指华山、太行山、泰山等不同的山,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关中: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
四、州、郡、道、路、府、省
州:为行政区划,历代数目不同,秦汉前有九州说,汉时十三州,三国十八州,唐三百多州。
郡:秦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隋唐时改郡为州。
道:唐代始设的行政单位,略相当于汉代的州。
路:宋时改“道”为“路”,和今天的省大致相似。
府:唐代大州称为府,如常州府辖八县,“府”隶属于“道”,宋隶属于“路”。
省:本是官署名,指中书省,如今日本仍是,中国后成为行政区名。
五、古地别称
南京—金陵、建业、应天、建康、江宁、白下。如“江宁之龙蟠……皆产梅”(《病梅馆记》)。
扬州—广陵、江都、淮上、维扬。如“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扬州慢》)。
杭州—临安、武林。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苏州—姑苏。如“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福州—三山。如“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指南录〉后序》)。
成都—锦官城。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夜喜雨》)。
绍兴—会稽。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西安—长安。如《长安秋望》(杜牧)。
镇江—京口。如《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开封—东京。如“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柳敬亭传》)。
六、山水阴阳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如溧阳;以山北、水南为阴,如江阴。如“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洞庭之阴”(李朝威《柳毅传》)。
老外为什么称中国“china”?china英语就是瓷器,中国名瓷之都景德镇,之前因在昌河以南,名昌南镇,老外将昌南镇瓷器与中国相提并论,china是昌南音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