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下的阳明心光

Joan 最后编辑于 2024-08-30 22:20:42
1565 3 5

自明朝中期开始,思想文化领域兴起了张扬个性、解放思想的新思潮,强调“心”为主体的阳明心学开始取代程朱理学,影响甚广。明朝中后期,复杂多元化的社会情态、空前异化的人际关系、持续延伸的义利话题之辨、是非标准的再三探讨以及本末内涵的抽换转移等等层面的动荡多变,使得正统的文学样式如诗、文等难以敏感地捕捉到社会的动荡变化,再加上思想领域内,思想家们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呼声日益高涨,重视自我、张扬个性的阳明心学的蓬勃发展,促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统的知识领域已经无法解释随着社会的巨变而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

“心即理”,注重内心情感

阳明心学反对程朱理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认为“心外无理”“心即理”,天理自在人心,人只要自明本心,即可体察天理。在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察觉到阳明心学的影子。

《牡丹亭》中写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者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此非情之至也”。杜丽娘情生情死,可谓极尽阐释了“人欲”二字。在第七出“闺塾”中,先生陈最良依《毛诗序》讲解《诗经》,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释为后妃之德。但在汤显祖看来,《关雎》流露的恰是男女之大欲所引发的深挚之情。

于是在看到后花园的满园春色之时,杜丽娘不由自怜式地感叹: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此姹紫嫣红之春色,正如锁在闺中的杜丽娘一般,鲜花白白凋谢,杜丽娘的青春时光亦白白流逝。明阳主张“心即理”,认为人的内心是真实的、自由的,应该摆脱外界束缚,追求内心的真实。恰如天地有春夏秋冬,杜丽娘之情其实并非不知所起,汤显祖从青年女子的宜家之愿出发,探讨杜丽娘身为适婚女子的生理欲望是自然而发、不可遏制的,对杜丽娘的情欲予以同情、理解和支持。

“知行合一”,追求个性解放

寻梦不成之后,杜丽娘亦未掩饰自己的梦中之情。当侍女春香谈及“只少个姐夫在身旁”之时,杜丽娘毫不遮掩地答道:春香,咱不瞒你,花园游玩之时,咱也有个人儿。将之与元杂剧《西厢记》中崔莺莺的犹豫、迟疑相比,不难发现“情”在杜丽娘身上已得到了主体性的确认。

正是因为杜丽娘自发地确定了“情”之主体性地位,所以她可以别无牵挂地为情而亡,而《牡丹亭》亦不需要向《西厢记》那样靠侍女推动情节发展。当丽娘以鬼魂之身重回后花园遇见柳梦梅之后,她自称西邻之女,主动接近柳梦梅。杜丽娘为情而死,为情而终,成为鬼魂后,大胆追爱,其真情、至情与阳明心学主张的“知行合一”相呼应,强调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

良知理性与致中和

杜丽娘因情而死,此情之真切虽极为动人,但无疑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父母之情、母女之情亦是真情,丽娘何以弃之不顾?事实上,在阳明心学那里,理性的地位其实也从未被颠覆,其核心“致良知”中就包含着理性成分。

汤显祖在肯定男女大欲之必然性的基础上,强调夫妇伦理道德的重要性。“鬼可虚情,人须实礼”,让杜丽娘在现实世界与柳梦梅苟合,是汤显祖不认同的,苟合行为破坏闺阁礼法,将有污杜丽娘宦门小姐的形象。梦中之苟合,则当不得不贞洁的证据,这是花神为杜丽娘向判官求得宽赦的理由之一。可见,阳明心学的良知在某种意义说就是中和,致良知也即致中和,既凸显了心的地位,但是并未消解理的地位。男女大欲与礼法道德,都是人性中所存在的,男女之情的适度与合理,便是礼法本身,礼法不在人情之外。

作为新思想,阳明心学强调“心即性,即理”,肯定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反对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存理遏欲”的主张,特别是对女性的赞扬以及对人欲的正视,流露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愿望,对于明中后期及明末时期的戏曲和小说创作有着特定作用。受这种思想影响,女性被赋予了话语权,也有了表达自己爱恨悲欢情感的机会,其地位在上升、权力在变大。

而受阳明心学影响的文人提出的相关的一些文学观念,如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性灵说”以及汤显祖的“至情论”等,强调抒发真情,标举个性,动摇了两千年来的思想迷信和偶像崇拜,使得禁锢世人达千年之久的理学统治趋于瓦解,引导世人进入一个全新的思想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作家们敞开封闭已久的心,使得头脑较之前清醒、视野较之前开阔,不再拘泥于固定的狭小天地闭门造车,而是大胆地打破旧有规矩、勇敢地迈步走向新视界,挖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创作出具有深刻人文关怀的作品。同时,作家们还尝试运用新的文学手法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使得作品更具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阳明心学对明代文学接受的影响

一、强调人的内心体验

《牡丹亭》以杜丽娘和柳梦梅之间凄美的爱情故事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力量和人生哲理,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这正体现了阳明心学对个体内心世界的关注和对情感体验的重视,重视读者通过作品来寻找内心的慰藉和共鸣,从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二、拓宽文学接受的角度和深度

在《牡丹亭》中,读者可以通过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的解读,思考封建礼教对人性束缚的残酷现实以及人性解放的重要性等问题。恰恰证实了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和“致良知”自我完善的精神,使得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作品内在价值和深层含义的挖掘,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单一欣赏,转向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人性问题等深层问题的思考。

三、促进文学接受的多样性和个性化

在阳明心学的影响下,明代社会的文化氛围逐渐开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变得更加多元化。譬如在《牡丹亭》中,不同的读者可能会对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等因素,对作品进行不同的解读和体验,这种多样性和个性化的解读正是阳明心学对明代文学接受的重要体现。

作为明朝风头一时无两的思想潮流,阳明心学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仅就文学创作和文学接受而言,其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推动中国古代文学在明代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珍珠传奇
  • 嫳屑男子
  • 顺其自然者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3条评论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 《牡丹亭》
    2024-08-31 10:19:49 0回复
    0
  • 看你写得字多,而且很认真的样子,不得不给你点赞。厉害了!
    青春版牡丹亭很好看,在线看过。
    2024-08-31 08:23:41 0回复
    0
  • 分析深刻
    2024-08-31 07:31:32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