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孙子兵法》谋攻篇 八、将能君不御者胜 中国学军事卷理论册孙子兵法篇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4-07-31 10:40:16
1789 0 2

戏说《孙子兵法》谋攻篇

、将能君不御者胜

中国学军事卷理论册孙子兵法篇

  文

、将能君不御者胜

孙子兵法: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才能而国君干预的,就能胜利。

预见胜利五条办法,这是最后一条,也就是俗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中国军事理论独具的特色,即司马法曰:“进退惟时,无曰寡人”根据形势来决定进退,不要管国君说什么——不过,这是不是理想化、太单纯了?

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国家是君王的,他有所有权,而战争情况再特殊,也没有特殊到连君王也不能过问战事了。孙开篇说,兵者,国之大事,关系国家的生死存亡。君王对关系自己生死存亡的事情,全权委托给将帅,自己不发表意见、不干预,是不是一点可操作性也没有?古往今来有几个君王能真正做到?更何况君王还有一群文臣、奸臣。将帅根据战场形势做决定,即便正确,但如和君王、朝臣的看法不一,事后也会被弹劾、清算如岳飞

汉宣帝时,七十多岁的赵充国受命出征西羌。西羌人在四川、云南一带活动,而且和匈奴等部落勾结,为患中国。出征前汉宣帝问平乱之策,百闻不如一见,出自赵充国的回答,他臣需要到达战场后深入了解情况后,才能制定相应的对策。赵率部“擒贼先擒王”,灭了带头闹事的先零部落及其首领,战事进入新阶段。赵认为,对作乱部落不能光打,应取剿抚并重策略,写了报告,命人快马呈报宣帝。于是赵充国和汉宣帝、朝廷的辩论开始了,忙坏了传递书信的骑兵因为汉宣帝有很多问题要问赵将军,来来回回一万里是有了。赵在一线,而汉宣帝和朝臣在长安,在后方,相隔千里,他并没认为君命有所不受,而是有问必答,最终汉宣帝和朝臣都认可了他的方针。曾国藩率湘军和太平军干,咸丰皇帝常问战况,曾国藩也是有问必答,且常上折子主动汇报战况。

所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理想情况,这条路现实中往往行不通。而可行之道是汇报、汇报解释、解释,像伟人评价赵充国那样,敢于坚持真理,能说服皇上采纳自己的意见这叫向上管理。淮海战役决策就是粟裕善于向上管理的成功案例——中央原指示粟裕西渡黄河进行中原战役,支援刘伯承,粟裕则建议不渡黄河,依靠山东根据地集中兵力直捣国民党统治中心,打小淮海战役,并反复汇报解释理由,终于被伟人笑纳,后来打成了大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全国的基础。

商场如战场,职场也像战场。我常常说: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经营,经营关键是决策,而决策的基础是信息,包括内外信息的知彼知己,尤其是己方上下左右的信息沟通。在职场,在公司,作为管理者,特别是高管,要多往老板办公室跑,频发微信聊天,多沟通,勤汇报充分了解老板的想法、意图,充分解释自己的建议、意见、行动方案,这样才能处想,做事一条心。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我不是股神
发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