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预约”虽好,监管、准备不可少近日,北京市文旅局宣布,除故宫和国博外,全市旅游景区已全面取消预约要求。预约制在疫情期间被广泛采用,初衷是提升游客体验、防止景区拥挤并有效控制人流以保障安全,但随着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从积极角度来看,取消预约制为游客带来了更多的便利。游客无需再提前规划行程和抢票,而是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前往景区。这对于中老年游客和不太熟悉网络预约流程的群体来说,意味着能够更轻松地享受旅游的乐趣。此外,取消预约制还有助于释放潜在的旅游需求,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取消预约制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景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会出现游客激增、景区拥挤的情况,这不仅会影响游客的游览体验,还可能对景区的环境和设施造成破坏,甚至可能引发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一些热门景区和特殊时段仍然可能出现“一票难求”的问题,即使取消了预约制,游客也可能因为无法购票而失望,这无疑会损害游客的权益,并影响景区的形象。预约制引发的争议,根源不在于制度本身,而主要在于热门景区“一票难求”的现象。当前,游客对于各地的头部景区仍保持着高度的偏好,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并非仅通过调整预约制度就能够轻易解决。关键在于景区如何平衡游客体验与景区管理之间的关系,如何在保障游客权益的同时,确保景区的有序运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景区需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例如,增设售票窗口、加强巡查力度、延长开放时间等,以确保游客在取消预约后仍能够获得良好的游览体验。同时,景区也应根据自身的承载能力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预约政策。对于热门景区和特殊时段,可以适当保留预约制度,以有效控制人流量,进一步提升游客体验。此外,景区还应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游客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预测,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发布,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客流高峰。总体来看,景区取消预约制是对之前“一刀切”式预约模式的必要修正和完善措施。然而,这一决策的实施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并做出精细化的调整,以确保在为广大民众提供最大便利的同时,也能够保障景区的有序运营和游客的权益。这不仅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内在需求,也是推动旅游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