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空黑马庄深【中】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4-05-04 08:31:56
1538 0 2

微信图片_20240503121657.jpg

6826af84757a1530ad7e8f223ec03c2.jpg

行空黑马庄深【中】

第三,你四个月写60多万字,不到两年时间又写了70万字,这个产量太惊人了,有种让人觉得不钦佩都不行。但看作品并没有看出匆忙感,急着出小说,很深沉。实际上我觉得发力都是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自己的家乡、家族产生的人和事,庄深先生不是读了别人的小说受到启发,是他不自觉当中正好碰上了,和他们暗和的趋势。

中国最近几年的长篇小说,大家都以纪实的方式写长篇小说,有的不自觉的做到的,有的是刻意这么写,每个人都生怕别人不知道小说里的人物故事就是和他有关的,就是他们家的事,甚至就是本人的事情,所以人名、地名、姓氏本来就有,而且和他密切相关的。这部《脉》也具有这样的特点,《根》写5个家族,《脉》6个家族,庄氏家族是你主要写的,你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下来,这一点也能够看出敏感度。昨天说每个人都是通过百度了解的,他也能做的同样精彩,甚至我觉得这部作品在这方面还有很多启示性的东西。

最后,作品的语言也是很有味道,他从人物架构,从表达有点接近红楼梦,但从小说语言来说,他也不刻意江南,就是写的不温不火,非常好。我觉得风俗化或者小说的地域化不要过度文化化,不要过度符号化,这个作品并没有一定把常州写的多么好,是很自然达到的,而且还写了甘肃,不是完全追求所谓的文化性的要求。所以这个作者非常了不起,有很多可以给人启发的地方,小说品质包括语言品质并不是新手,很有老道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又很朴实,我觉得非常不错。

当然我们对任何一部作品都有各种各样的看法,是不是长度上考虑一下,这就是今天召开研讨会必要的原因所在,大家在一起一定会提出更多、更新、更好的意见,以便于在这个基础上再来一部,当然也要保证自己的身体,谢谢!

丁捷:谢谢阎主席,充分肯定庄深老师在处理小人物与宏大历史的关系技巧等等,非常高的评价,也对庄深老师充满了温情的祝福和提醒。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杨剑龙老师发言。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杨剑龙:庄深让我写序我觉得有点勉为其难,当时我写序是对一般读者去的,让他想读这部作品。我的序写的很浅,不想写的过于深,我说序不能写太长,人家读这个序小说都不想读了,所以我这个序也是勉为其难……这篇文章从几方面结构,我来说说我的结构。

第一,我用标题“黑公牛斗来斗去的反省”,小说开头就是黑公牛,这也是有象征意味。从共和国这段坎坷历史做了全面生动的描写,做了深入的反思,所以以制作的追求和过人的胆识,以四世同堂的庄家为主和其他家族的因缘关系书写中,在家族历史的梳理中形象呈现出共和国曲折坎坷的历史。庄家村的支书杨伢子有段话,他说那时候年轻,满腔热血,从斗庄家到分田地开始,“三反”“五反”等,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我才真正弄明白斗来斗去都是斗自己,没人斗了,最后发现斗到自己人身上。这段历史就是斗来斗去,所以在文章梳理各个时期的斗来斗去。法国小说家说,真正的艺术作品是随时让你感觉不舒服,恰恰在你不舒服的时候才有真实性。读这部小说会感到不舒服,里面是真实性,这是第一。

第二,“南瓜地,生命的挣扎”。专门引来了南瓜地,救了很多人,这里面生命的挣扎,呈现出很多命运悲剧,死亡成为悲剧无奈的结局,在这样的背景中写了很多死亡故事。

第三,“银项链,寻觅与追踪”。里面有一个传奇的东西,寻找银项链,设计很多寻找的情节,一个是寻找尸骨、玉石、银项链、金条,所以这个作品在寻找过程中有种传奇色彩,引诱你读下去。法国小说家谈到,如果借助回顾过去的叙述情节也被安置在时间顺序的连续性之中,那两个时间会互相重叠。我觉得将历史和现实,过去与现在,在增强作品的传奇色彩中呈现出历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第四,“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小说写了一棵银杏树,这个树充满累累伤痕,成为华夏民族性格的象征,虽然经历了磨难与坎坷,呈现出坚定执着顽强的生命力,小说里很多人物形象,尤其是作品中很多人有这样顽强生命的形象,我就不一一说了。作品从写人、塑造人物出发,很少关注抽象的概念,在反思共和国历史,在回眸故乡生活和家族发展中塑造很多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可以说丰富当代小说人物画廊。

家族长篇小说大多以家族命运写出历史坎坷发展,所以这部小说虽然有描写人物过多导致某些人物的平面化,讲述多、描绘少的缺憾,因为努力创作的业余作家,庄深先生的《脉》具有填补家族小说创作的描写空白,价值应该给予充分肯定,而且创作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贺仲明先生发言。

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我主要三点感受:第一,这个作品确实是很有抱负,很有追求的作品,体现作者对文学的追求。两部作品我都看了,从这两部作品的篇幅都是这么厚的,另外时间跨度,里面人物众多,体现出作者对文学的抱负。第二,抱负和追求体现在对精神的追求。文学是一方面原因,里面更大要表达出情怀精神,对国家、对的家族的热爱,对人民的热爱,这种情怀是渗透在作品里。我从两部作品的名称可以看出,一个是《根》,一个是《脉》,根脉紧紧相连,对生命的思考、对文化的思考,一种精神的关怀。

第二,纪实与虚构结合。第一,还是赋有感情色彩,也和情怀连在一起。另外生活的细节,阎晶明主席讲的地方色彩、风俗化,确实这也是作品很重要的艺术魅力,我对生活细节,一个个生活场景非常生动,日常细节化,主要是普通化的叙述,个别地方也用了常州的地方方言,很有生活情趣。另外,虚构带来一个特点,历史对人性的思考有他自己的思考,刚才阎晶明主席讲没有刻意把具体的时间展现,是自然融合在人物的生活里,体现出作者的追求想法,不是追求时间感,而是立体感,更侧重于对人、精神的深度镌刻,不是追求流动感,所以故事生活的画面感很强,也可以说对人的精神刻画有比较好的追求。

第三,日常性与传奇性的结合。这个作品最感人或者最能吸引读者就是对生活细节的展示,无数个很有生活情趣的细节构成这个小说的主体。另外赋有传奇性,刚才几位专家讲把抗战、寻宝等等穿插在一起,这个小说阅读还是非常流畅的,通过生活能够吸引读者。

读的时候感觉写了6个家族,人物众多,对中心人物感觉有一点散,特别是中心人物,一部长篇小说最能够体现中心,中心人物能够更立体多方面展示更好。

谢谢!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王春林先生发言。

山西大学教授王春林:拿到这个书感觉特别畏惧,感觉阅读是一个困难的事情,但没想到打开以后认真阅读,发现这个小说写的很流畅,很自如,很有吸引力。当下时代的小说创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职业写作,一种是非职业写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庄深先生的创作毫无疑问是属于非职业写作,他本身是个工程师。这个小说读完以后感觉完成度相当高、相当饱满,一种突出的感觉就是民间有高人。

读完小说突出的感觉就是实实在在的“实”,满满的干货,没有注水的感觉,有的长篇小说是有注水的感觉,所以我就想到实在的“实”,特别扎实的一部作品。总体上叫实实在在,总体感觉就是质朴。

昨天和庄先生聊天,说里面很多人物、故事都是有原型的,这篇小说纪实性非常突出。纪实性当然值得肯定,但还应该考虑到小说这个文体,本质来说是想象虚构的文体,小说创作的本质就是怎么通过想象虚构的方式写出更本质、更内在的,比生活还要真实的真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未来庄先生继续从事小说创作,一方面纪实性的东西当然是非常可贵的,但怎么在想象虚构的层面上下点功夫。像红楼梦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那种在纪实的基础上想象虚构是更值得注意的方面,在纪实的基础上借助虚构创造了一个艺术世界,所以可以在这方面努力。

这个小说各位都提到是典型的家族小说,有《根》有《脉》。这反映出中共文化的特点,我们就是祖先崇拜的国度,《根》《脉》都和祖先崇拜的传统紧密相关。一方面当然是家族小说,另一方面我也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部历史小说,聚焦表现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历史全景图的历史小说,就像建国后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在作品当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关键的问题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历史事件之间的转换非常自如,不留痕迹,不同时代的转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完成,这确实是很高明的艺术技巧。

它既是家族小说,也是历史小说,还是自转体的小说,我觉得都是作家庄深先生巧妙的方式。我们知道人物形象塑造和刻画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很多作家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庄深先生写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也可以被看作是人物群像式的长篇小说,很多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非常认可的印象,李邱巴、巧凤等等,这些人物形象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能够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最后,这个作品是一部清明上河图样的长篇小说,如果有问题就是过于求全。这里面有传统新长篇小说和现代性长篇小说区别的问题,两种不同的长篇小说理念的问题。传统的长篇小说往往追求全景式、百科全书式,但现代长篇小说可能就不是这个样子,现代的长篇小说抓住一点深入挖掘和深入表现,所以庄深先生此后长篇小说创作是不是考虑由传统长篇小说向现代长篇小说转型的问题,如果那样来写可能长篇小说就是另外一种景象。

我就说到这,谢谢!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杨辉发言,大家欢迎。

《小说评论》主编杨辉 :我读完作品以后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昨天晚上和庄深老师喝咖啡,他一方面谈到自己个人,也谈了生活经验,也谈了作品背后涉及到写作,直接和作品相关或者间接相关的相当复杂的人士,包括中间有一些重要的人物,也是我们在读的过程中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复杂性不亚于作品中已经描述的东西。

昨天听庄深先生分享事件的事情,我当时比较感慨,古人读《三国演义》的时候有一个说法,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格局,觉得留是因为作者本身知道十分,但在作品呈现的不过一二分,所以里面有很多留白的东西,留白和展现的层次对照,恰恰让我们意识到文本的显和隐的区别,虚和实的区别,有很多需要花费很多精力才能发掘的。

本身这部作品的体量已经是70万字,体量已经非常庞大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切入的话,我想谈从庄深先生整个作品描述里来看,我是来了以后才知道他是1956年的,谈到的生活经验,谈到的内容,在作品里除了看到明显的近70年的时间跨度,我在里面专门找过线索,开场写的50年代初中期,后面有一次点出了时间,写到2014年,仅有的一次。

这些非常复杂的,即便是单纯从家族史的角度来写,背后的信息肯定是海量的,而且写故事的时候明确都涉及到1950年代初中期,甚至延续到当下中间整个大的历史重要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在作品中都是可以找到。作者的高明之处,个别的内容,不一定是重复,至少有一些对应的,没有直接去写这些东西。包括写到50年代、60年代,写到文革,都是处理的非常巧妙,都是把大历史的变化最后落实到具体个人命运的起伏,这一点是给人印象非常深的。

第二点,人物塑造。其他老师反复提到作品里的人物可能是近年小说为数不多涉及到人物非常多,下次出修订版的时候可以列一个人物表,有好多人物出现了以后一闪而过,如果把人全列下来的话,我估计一两页都列不完,6个家族人物线索比较多。围绕核心几位就是庄、黄、袁、刘、李这几家,至少都写了三代,有的写了四代,庄家贯通的,李家三代贯通,这几家的笔墨还是比较重的,前因后果,生命的变化、各个代际之间面临新的问题,包括和前辈的关系,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中间空间的处理也是比较好的,主要就是几个重要家族的重要历史变化。

第三,我读小说的时候一开始没有读杨剑龙的序言,我是刚把序言读了。第三点小说的大方式,空间主要是两个大的空间变化,时间的跨度是一个维度,空间的跨度也非常明显。因为人物比较多,故事的起承转合非常考验作家的功力。有一点我还是比较吃惊,涉及到内容这么复杂,庄深老师不是写作多年,第一部《根》是2019年出版的,短短的时间,整个气韵很饱满,虽然涉及到如此之多的人物,如此多的事件,但整个气韵非常饱满。中间有张弛,笔墨有浓淡,但整个气韵是比较贯通的。

几位老师提到文化氛围,对常州的历史文化的描述有很多重要的笔墨,读的过程中稍稍有点不满足,我觉得确实对文化根脉的描述,这些内容还是可以写的更丰富一些,如果也包括对文化、历史遗存的思考,这部分的内容更丰厚,而且意义更开阔。

最后,写乡村的风俗化、风景化,作品的风景描述也比较多,很多东西写的比较到位,但有写风景化、风俗化的东西还可以强化,强化之后整个历史文化包括人事的变化,混溶之后形成广阔风景,所包含的意义对作品来说不光是丰富性的拓展,而且对精神的提升也是会有一定的价值。

我就谈一些粗浅的看法,谢谢各位老师!

主持人丁捷:下面有请丁帆先生发言。

3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丁 帆2020年我接到一个信,介绍了在上海开的讨论会,去了不少有名的人,但一个没写文章,我去一看最吸引我的写了70万字,我觉得太长了,这个非长篇阅读时代,集中写人性的东西写的很多,家族史和人性的东西写的很生动,这个最吸引我。我在文学报的2020年11月5号版上写了,我写了我的想法。比如说家族史的传奇性,里面写土匪,土匪写的很生动,能把除非写成传奇性的人物也不简单。但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家族传奇性小说,这里面有它的特色,不是为虚构而去创造人物,是因为本身的生活素材非常好,原生态的素材非常好。要是70万字变成30万字里面就剩精华了,上5下6,这么多家族,集中两家三,其他作为辅线表现。这么多家族,你应该弄一个家族关系的人物表在前面,不然读者要理顺这个,现在人们不适应长篇小说的阅读,70万字,你集中在舍得和舍不得,你要舍得删,我觉得还可以浓缩。

《脉》我看的电子版,我一看说不能写反应到文革,出版社怎么处理,你把背景全部虚化掉,最多是用年代标识,不写也行,看得懂的自然能看懂,重点突出人性,这一点处理还是做的不错。删掉一半可惜好的素材,你可以把家族故事做另外一本处理,三部曲写完,另外的东西再写,我是这样想的,这样可能更好。杨剑龙是一直追踪的,我当时的衡量标准,我正在看紫金山评奖长篇小说,我一看这个小说远远高于报上来的很多小说,大家后来给小说一个提名奖。我当时用了一个词,我说这是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的新质写作。

 主持人丁捷:感谢老师把江苏作家队伍里优秀作品和出现的新人推荐给我们,谢谢。下面有请王彬彬发言。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前面各位讲的非常精彩,要想讲出心意有点困难了。前面的我没看过,《根》我读了几页,让我想到了【高晓声的】《青天在上》,那个年代可以写的更充分,但因为高是一个胆小的人,写的还是非常节制,但也写了20人。

读庄深先生的小说,你是搞建筑的,我就思考很多问题,文学创作与个人天赋修养之间的很多问题,有时候一个人审美经验太丰富,读的小说太多是不是对自己的写作有好处,有时候还真不一定,因为被套住了。

小说家的基本能力就是讲故事的能力,把故事讲的清楚明白,不拖泥带水,如果没有这个基本能力写小说就是不可能写好的,这就像搞工程砌墙,不能砌个大肚子。我不知道是不是读了很多小说,讲故事的能力很好,基本的叙事能力很好。前几位都说了语言也很好,语言不是套话,不是城市话的语言,很独特、很新鲜的表达,这也是很不容易。

讲故事的能力,过去一直有一句话可能是偏颇的,文学创作是形象思维,我觉得这个用在小说创作上不太全面,小说创作应该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统一,小说创作没有逻辑思维就导致故事不成立,我们今天有很多小说家故事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没有限制可能性,故事本身讲的很好,但这个故事逻辑漏洞百出,故事不成立,逻辑思维有问题。我觉得庄先生小说故事讲的好,故事都是成立的,现在生活中不一定真的发生这样的事,但有可能发生这样的事。最让我佩服的就是结构,70万字如果没有非常好的结构能力,写小说结构非常重要,包括写论文也一样,结构非常重要。70万字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组成合理的结构,这是不是和学工程有关系,因为搞建筑结构很重要,先天的结构能力,有的人就一塌糊涂,写的乱七八糟。70万字太长,但能够结构起来很不容易。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