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语”——从“鸡娃”到“行万里路”的三点思考

得一长 最后编辑于 2024-03-23 17:17:30
1593 2 3

“平常语”——


从“鸡娃”到“行万里路”的三点思考

日,河南一对夫妇卖车卖房,决定带着六岁的儿子游学全国的新闻引发了热议。对于此次时间我认为有三点值得我们思考。

首先,对于“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观点,我认为这并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读书和行路都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只是方式不同而已。读书可以让人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行路则可以让人亲身体验和感受世界。这对夫妇用一年的时间陪孩子游学,正是对“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融合。孩子在游历的过程中将书本的知识转移到广阔的世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适应能力。

其次,孩子年龄太小,不记得这段经历”并不是衡量游学价值的唯一标准。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对儿童认知发展规律的误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认知特点,他们在游学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还可以锻炼自己的独立性、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素质。这些经历即使孩子现在不记得,也会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

最后,对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我认为“鸡娃”不如“鸡”自己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传统的“鸡娃”教育模式,过度强调孩子的学业成绩。其实,教育当多点自由,让自由吹遍成长的原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应多扮演榜样和引领者的角色,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孩子,而非只是一个管束者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摒弃“一刀切”的教育模式,给孩子们多一点“行万里路”的机会,不能只在“读万卷书”的笼子里转圈,从过度关注孩子学业成绩转向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顺其自然者
  • 泉水涓涓
  • 西江月
发送

2条评论

  • 确实什么都不是绝对的,本文也没有说家长带孩子游学一年就能成才。游学只是书本外教育的一种尝试,正如文章最后说的要多给一些机会,这里的机会显然不等于就是游学。我们也确实应该多给孩子一些走出书本锻炼自己的机会,不是吗?
    2024-03-24 10:27:14 0回复
    1
  • 什么都不是绝对的,这位家长卖房卖车花一年时间带着孩子周游全国,这孩子一定能成材?
    2024-03-24 09:59:46 0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