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双亲
葛维亚
我家世代务农,祖上生活在山东和河北大明府等地。清朝嘉庆以前苦闯关东,先后落脚于辽宁大连、吉林农安、黑龙江拜泉、克东地区。到了祖父一代家境渐好,靠六个子女的辛勤劳动,成为拥有自己劳力、土地和牲畜(马、骡、猪、鸡等),可以自耕自种的中农。祖父几个兄弟的子女,按长幼次序统一排行,我父亲葛永茂排行第六,其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姐妹,为二伯、三伯、五伯、老叔(七叔)、五姑、老姑等。全家人中,只有二伯读过一两年私熟,粗通文字。祖父在兄弟中排行第六,父亲小时由祖父做主,过继给他的无子女的五哥,于是五爷、五奶就成为我的祖父母了。
五奶(以下均尊称祖母,五爷以下均尊称祖父)葛龙氏为人谦逊和善,虽目不识丁,却明辨是非,通情达理,聪明能干,智慧过人。对十六两一斤的斤两法心算既快又准。在父亲从事律师工作后,她耳闻目染,竟能初通法律,有时替父亲接待来访,口头咨询,成为父亲事业上的得力助手。祖母心胸宽广,目光远大,非常相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道理,因而对父亲管教极严,要求父亲走读书发家之路。在父亲十二三岁时,祖父英年早逝,祖母靠自己和我亲生祖父、叔伯的资助,供父亲读私熟、上小学、中学、大学。终于改变葛家多少代以来没有读书人的历史。也使葛家的一支终于从农村走向城市。
从祖父、祖母算起,我们这一支已相传五代,共60余人全部生活在城市,儿孙们大多数大学毕业,从事军政、科技、教育等工作。有的在国内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有的已移居国外,创业发展,成为葛家第一代外籍华人。此皆祖母之功,恩泽后人,永远受到子孙后代的怀念和敬仰。
祖母一生治家严谨,对子孙教育有方。经常给我们讲故事、说格言,教我们如何行、走、坐、卧,如何处世待人。在儿孙面前从不动怒、发脾气、讲粗话,总是循循善诱,以理服人。
祖母一生勤劳节俭,吃苦耐劳,直至晚年仍劳作不息。整天絮棉、纺麻、擦地、带孙,一刻不得空闲。最拿手的是自制黄豆酱,色美味鲜,邻里闻名。
祖母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同族亲属有了困难,总是鼎力相助,克己待人。我家常年不断有人来家吃住、求借,祖母自己省吃俭用,接济亲友却从不吝啬。她同邻里关系极好,礼貌待人,和睦相处,在亲友和邻里中,为忠厚长者,具有很高的威信。
父亲葛永茂生于1902年6月,自幼刻苦读书,奋发向上。1923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该校为国民党法律界王牌大学,在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法律界的泰山北斗、重要骨干,多数为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生。对于一个出身贫寒,且已娶妻的农家子弟,从北大荒赴京求学,并非易事。在祖母决定和亲属全力资助之下,祖母、母亲协同父亲一道进京,在朝阳门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安顿下来。父亲苦读,祖母和母亲支撑起生活重担,整日为人做些浆洗与缝补等手工,籍以贴补家用。父亲在京期间,广结朋友和同乡知己,其中不乏开明的国民党员与共产党员。比较知名的有国民党政府司法界权威夏勤,还有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担任共产党解放区东北行政区副主席,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的林枫,黑龙江省省长、共产党中央统战部部长的于毅夫等。当时正处于奉系军阀张作霖的白色恐怖之中,对国共两党进步人士,无情镇压。父亲埋头学习,很少参加党派活动。在一个穷学生眼里,读书立业,养家糊口,才是正事。
1925年、1927年,我的姐姐和大哥先后在北京出世,给本来拮据的家庭带来更沉重的经济压力,但也带来了欢乐与希望。
1927年,父亲在北京朝阳大学法律系毕业,成为葛氏家族第一代知识分子。父亲毕业后,谢绝留京及去首都南京司法部门任职的邀请,尊母之命,同时带着对故乡黑土地的眷恋,毅然回归白山黑水,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卜奎中学担任训导主任,月薪大洋150元。这对当时两个银元可买一袋25市斤面粉而言,等于一步跨入高薪阶层,给家庭带来欢乐,也给葛氏大家族带来一份体面。
大约在1929年,父亲辞去中学职务,专门从事律师工作。曾担任齐齐哈尔市律师协会会长和东北律师协会理事。
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从不趋炎附势结交权贵。他正直善良,洁身自律,处在伪满恶劣环境下,多次保护和资助抗日人士,避开日伪的迫害。以其出众的才华和高尚品德在齐市享有盛名,成为一位受人信赖尊重的大律师。
父亲乐善好施,诚恳待人,经常接济贫困亲友,施恩从不图报。他心胸豁达,文明礼让,从不计较个人恩怨,不为区区小事纠缠不休。
父亲思维敏捷,具有雄辩之才,常以孔孟之道和中华古训教育子女。告诫子女“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与行”。
父亲在“伪满”时期,痛恨日寇侵略,从不与“伪满”和日本政界、军界权贵来往,并多次拒绝担任司法官员。但苦于生计,无奈的从事着律师这一自由职业。
鉴于他上世纪二十和四十年代两次有着和国共两党接触的历史背景;鉴于他的清贫出身;鉴于他对自由、民主、世界大同的向往;鉴于他同情弱者和升斗小民的悲惨生活, 他对共产党的“反剥削,反压迫,反独裁,要民主”的主张出自内心的拥护。
1945年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占据齐齐哈尔,拉拢父亲担任黑龙江省司法厅厅长,被父亲拒绝。因为抗战时期国民党的“积极反共消极抗战”、 “高层政要叛国投敌”、“利用抗战发国难财”、“五子登科”、“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贪腐大案层出不穷”、“吃空饷”等丑闻给父亲留下极坏的印象。那时,父亲总给我们几个子女讲国民党腐败,老百姓遭殃,共产党清廉,注重民主民生的故事,以致影响到我的两个已经成年的哥哥,暗中参加共产党外围组织,从事地下活动,受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1946年国民党从齐齐哈尔撤退时,要求父亲一同撤离,遭到父亲的拒绝。
1946年4月24日共产党及其部队解放齐齐哈尔。由于父亲与延安任命的黑龙江省省长于毅夫和省议会副议长、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老干部、黑龙江省统战部长张瑞麟是故交,来往密切。并积极参加过各种政治活动,成为当地最知名的民主人士,担任了黑龙江省副省级的省议会(相当于省政协)的副议长 。
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1946年齐齐哈尔刚刚解放,我的两个哥哥就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四野前身),跟随林彪从东北一路南下,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围攻长春,攻打四平,锦州战役,平津战役,进军武汉、长沙、广东等地。建国后从解放前的营连级逐步成为师级高级干部。
粉碎”四人帮”后,全面拨乱反正形势下,春风化雨,父亲“文革”沉冤得以昭雪。1980年,他应邀参加全省民主人士座谈会,据传还要恢复他副省级工作。可惜会议期间,因疲劳和兴奋过度,突患脑溢血在宾馆不幸去世,享年78岁。
父亲生活在中国社会激烈大变革时期,他的坎坷一生深深带有历史的烙印,父亲对此非常理解,,因而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处于何种逆境,始终无怨无悔,相信共产党, 拥护社会主义。以历经清朝、民国、伪满之身,坚定与新中国同行,坚决跟着共产党一路走过来,他一生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这一天,个人受再大的冤枉又算得了什么呢? 他对我们几个子女谆谆善诱,总是要求我们朝前看,好好学习,好好改造,好好工作, 做一个有益于新中国,有益于社会的人。
父亲申明大义,顾全大局,委曲求全,无怨无悔,始终坚持自己的政治追求,是我们子女的楷模,他永活活在我们心里!
母亲满敬堂原籍为黑龙江省讷河县,1903年2月(阴历为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一生操持家务,抚育七个子女。母亲自幼丧母,家境贫寒。有病无人照顾,冷暖无人关心。外祖父曾续弦两次,又先后生下三个女儿。母亲20岁嫁至葛家,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供父亲读书。全部家务由母亲和祖母操持,辛辛苦苦抚育子女。一生任劳任怨,把自己的青春和心血献给了亲人。解放后,她积极支持我的两个哥哥参加第四野战军,枪林弹雨,从东北一路打到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广州。
母亲是世界上最苦、最累、最可怜、最具有伟大母爱和牺牲精神的人。她为儿女甘心忍受生活的煎熬、人间的凄苦和晚年的孤寂。她一生节俭,没吃过一口美味佳肴,没穿过一件华贵衣服,没享受过一点人生乐趣,没得过一刻的空闲。盖的是多年旧被,坚硬如铁;穿的是破衣旧衫、布鞋、线袜;吃的是残汤剩饭。为儿女甘心受苦,用生命换来儿女的成长和平安。
她日夜操劳,五更起,半夜眠。苦心育儿、买菜、烧饭、缝衣,干不完的活,流不完的汗。儿女的衣食住行全靠他来打点,新鞋未做好,旧鞋已穿破。母亲一生不知缝制了多少衣服,做了多少鞋袜,直到把十指累弯。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忍受饥寒,到晚年体弱多病,仍养猪喂鸡,一步一挪的去市场买饲料,自己却不肯吃一块肉一个蛋。养猪卖钱供弟弟上学。鸡蛋留下给儿女们吃。在她病重住院时,想吃鸡蛋竟无处去买,未能如愿。
母亲开朗坚强,从不考虑个人得失,用一生的心血抚育七个儿女,帮助子女升学、就业、参军、结婚,一个个远离自己的身旁。她为儿女的前途,从不挽留和阻拦,默默忍受常年离别之苦与刻骨的思念。
1968年病重住院,为不影响儿女工作,一个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和病床的凄苦,住院半年竟无一人服侍。为儿女劳累一生,却没有等到儿女的回报。1969年元旦,伴随着残冬飞雪,穿着旧衣,带着思念,一个人悄悄的离开了人世,享年67岁。
回忆我的父母,他们申明大义,光照宇宙,令我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