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三)

泉水涓涓 最后编辑于 2023-12-22 12:06:23
2966 1 13



缅怀伟大领袖毛泽东(三)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纪念日。 

    今天我们深切缅怀毛泽东同志,就要深刻把握毛泽东同志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开拓者的卓越历史贡献,在推进“两个结合”、践行“六个必须坚持”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在旧中国这样情况特殊而复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必须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条件,作出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概括。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

    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号召全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之“的”。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这一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沿着毛泽东同志开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我们党先后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毛泽东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必须世世代代永远高举的光辉旗帜。

    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称为共产党人的“共同语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为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是中国共产党人永不过时的党内“共同语言”。只有坚持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才能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毛泽东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理论基础、历史基础、文化基础上内在一致,在政治立场、理论品格、价值取向、目标追求上一以贯之。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坚持和运用、创新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坚持和运用、创新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共同语言”,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把握的基本点。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两个结合”是根本途径。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同时,作为把中华民族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代表,他强调继承和总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的珍贵遗产,并提出“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等一系列重要方针。毛泽东同志有着极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善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化古为今、点石成金,能够出神入化运用中国历史典故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洋溢着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创造性提出“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融会贯通起来,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坚持“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

    毛泽东同志说过,不如马克思,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等于马克思,也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只有超过马克思,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道路决定命运。毛泽东同志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他很早就开始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提出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最终方向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及前途等,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我们党创造性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面对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课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以苏为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指引党和人民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不能否认,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走过弯路,但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100多年来,我们党能够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历史是在接续奋斗中不断前进的。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的坚持、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也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100多年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得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在今天的光明大道上回望过去,更让人深感前人开辟道路、探索新路是多么艰辛和不易。新征程上,我们要保持强大的前进定力,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转自《江苏省老干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凤凰
  • 细水潺湲
  • 双桂女
  • 小花尖尖
  • 二休
  • 汪万芝
  • 萧潇飘逸
  • 韩信
  • 少慰
  • 顺其自然者
  • 八月小龙
  • 祝渝华
  • 泉水涓涓
发送

1条评论

  • 当前形势,特别要加强全体党员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道德信仰教育。特别是农村。
    2023-12-22 13:03:36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