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文/老虎不哭
日前,北大又一次冲上热搜,北大教授李植因没有授权,无法通过门禁人脸识别系统,只能亮工作证出入校门,而当天值班保安却不允许其亮证进入,在他跨栏进校后,保安开始追他,最后,这场“跑步比赛”以李植向换车追来的保安出示工作证为结局。
我们在调侃专业保安跑不过大学教授的同时,更是唏嘘如今的“大学校门真难进!”网友们普遍认为,大学和中小学、幼儿园不同,需要的不是封闭、门禁,而是开放与包容,因为大学是培养“人”的最高学府。
大学确实不应该是一个禁锢的“密封圈”,而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研究的中心、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年轻人的家。但我们却非常遗憾地发现,如今的中国,真正的大学太少。问题出在什么地方?答案有很多,但我认为关键是大学不再把“育人”当做主业了。
要知道当年的北大是五四运动的摇篮,是“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倡导者,但如今却一再成了热搜的焦点、百姓的槽点。如此代表,不能不说是中国大学的一大悲哀!对比一下当年哥伦比亚大学邀请敌对国家的领导人伊朗的内贾德到校演讲,他们不怕得罪当局,不为吸引眼球,而坚持给予所谓的敌人言论自由,因为他们认为大学有责任让年轻人更全面地了解世界,倾听不同的声音。
只看金钱,只有知识,但没有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绝对是不行的。北大教授钱理群曾发文称“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确实,当下我们的大学行政化、经济性过重,很少尊重师生的民主与自由,建设目标似乎也不是培育对国家、社会、人类有担当的“人”。
教育产业化这么多年,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但对教育的诟病却越来越多,有着引领意义,但近来却偏离人本教育、人民教育思想的大学难辞其咎。以人为中心,提供学生各种知识、技能之外,大学更需要的是培养他们自由的灵魂、强健的体魄、独立的能力,以及勇于担当和甘于奉献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