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常州居民区
寺墩遗址列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最新进展
中国学常州卷历史册考古篇
安 文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通报常州寺墩遗址和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天宁区,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4500年。这是笔者前述舜率领禹等良渚部落团队迁来常州焦溪高山(后名舜山)之前,郑陆已有良渚同乡聚居的有力证明,表明当海水倒灌良渚城后,舜部落北迁常州乃必然选择和不争史实。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持续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南博于成龙副研究员汇报了常州寺墩遗址的考古进展。他介绍:寺墩遗址以一椭圆形土墩为中心,周围分布十余处小型墩、台,外围有双重水系环绕,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杆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其中:
寺墩遗址发掘区航拍
墓葬区墓葬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
寺墩遗址出土玉璜
寺墩遗址出土玉琮
中国学常州卷历史册考古篇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通报常州寺墩遗址和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等4项考古最新进展。
寺墩遗址位于常州天宁区,是一处以新石器时代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体的中心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5500—4500年。这是笔者前述舜率领禹等良渚部落团队迁来常州焦溪高山(后名舜山)之前,郑陆已有良渚同乡聚居的有力证明,表明当海水倒灌良渚城后,舜部落北迁常州乃必然选择和不争史实。
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2019年以来,南京博物院持续开展寺墩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南博于成龙副研究员汇报了常州寺墩遗址的考古进展。他介绍:寺墩遗址以一椭圆形土墩为中心,周围分布十余处小型墩、台,外围有双重水系环绕,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遗址崧泽文化遗存分布于墩北和墩东台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已发现墓葬区、杆栏式建筑、水井等遗存。其中:
寺墩遗址发掘区航拍
墓葬区墓葬40座,分布于墩北台地北部与西部,北部墓葬等级较高,随葬物多在30件左右,出土璜等玉器。
寺墩遗址出土玉璜
寺墩遗址出土玉琮
寺墩遗址出土十一节兽面纹玉琮
杆栏式建筑 位于墩北台地东缘,东西长近30米,南北宽约10米,由立柱、横木、植物茎秆铺面组合而成。
水井 位于墩东台地,井内出土6件漆彩陶壶,以红、黄、黑三彩绘制的编织纹卷尾鸟形象陶壶最为精美,与奄城太阳鸟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他们都崇拜太阳神,都是极为罕见的珍贵历史文物。
漆绘彩陶壶
于成龙介绍,良渚文化时期,寺墩遗址已形成以圆形土墩、周围台地和双重水系环绕的聚落形态。土墩底部由青灰色“草包泥”堆筑而成,北坡发现一处石砌遗迹,可能做排水或护坡之用,墩顶发现多条红烧土基槽,表明曾有大型建筑;墩体北侧发现多处良渚文化建筑基址及灶、水井等生活遗迹。
墩东台地位于内圈水系外侧,面积五千平方米,有两处良渚文化贵族墓地,曾出土大量玉器,在台地南界的G17中,出土有“日月山”等刻符的大口缸残片,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与海岱地区存在密切文化联系的证据。
寺墩遗址出土文物上的“日月山”刻符
寺墩遗址出土文物
这次考古进展,有力佐证了笔者前述“常州历史不是奄城发端的三千年,更不是延陵季子起的二千五百年,而是寺墩证实的五千年“。因为寺墩遗址出土文物上的“日月山”刻符,如不持西方双标观念,那就像公元前3,100年埃及法老王那默尔铠甲关节板上象形早期刻记文字,和玛雅图形符号一样,就是常州良渚部落的符号象形文字,是后来甲骨文的根源之一。这就有力反驳了”常州有文字记载历史只有二千五百年“论者。
欣闻为提高考古发掘保护和展示利用水平,天宁区今年启动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建设工作,并联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进行方案设计。近日,由天宁区、镇两级政府共同推进的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已有初步设计方案,正处于建设前期准备阶段。 根据初步方案,寺墩遗址考古工作站占地1.4万平方米,建筑规模约3500平方米。局部两层,主要有展览区、研究区、休闲区等功能区域,具体包括遗址核心展示区、湿地展示区、农业体验区。初步方案将建设寺墩遗址博物馆、国家遗址公园等远期目标一并考虑在内,对土地性质、环境现状、交通条件等要素进行了评估。
寺墩遗址是祖先遗留的得天独厚的江南乃至全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也是远古常州早就是长三角区域中心之一的不可多得的史实证据。希望当地不要再犯蟹王毁遗(毁寺墩遗址挖蟹塘)的错误,全力支持国家和常州做好这一极其珍贵、无法再得的历史文化遗产财富保护利用工作,让以往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五千年前常州居民区遗址上“活”起来,促进常州历史研究发展,大大提升常州人文化自信心,推动万亿城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