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岕口村看银杏去
今年的公历12月初,从节气上来说,已不是初冬了,起码可说是仲冬的了。天气预报颇为殷勤,通过手机上好几个软件的信息推送,来告诉我气温怎么怎么样,几号可能要下雪,还不忘指出北方几个省已是风雪交加的了。
今年一是由于疫情的缘故,不确定到底现在是严还是松,可以确定的是疫情没有官方宣布结束,因此还在防控阶段,二是由于本人的身体不好,老婆担心我的出游带来危险性。两者合一,今年几乎没有出远门旅游过,若是以往看我的朋友圈,每年都要十多次的旅游,最紧迫的时候,甚至五日游刚结束到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又踏上了远去六日游的行程。
妻和我协商,今后咱这个店,要转变一下经营思路,组织部分一线品牌的名酒回来陈列销售。我们这里毕竟是乡镇,消费者见世面的层次不一而足,很多品牌酒,在他们嘴里可以蹦出这么三个字“没听过”!首先组织来的是舍得酒,这在央视的广告至今延续已多年了,可惜我们这里有能力消费的人,或许是买不到这个酒,更多的情况是不想喝这个酒,再说不给面子的话:是没听说过这个酒!
舍得酒的代理商安排我们这些烟酒店经销商一次去湖州旅游的机会,我去了。第一天的行程,对我来说感触不深,反正就是吃饭、喝酒、参观、游览,今天午餐后,参观了大岕口村的十里古银杏长廊,才觉得有必要写一篇游记。
首先就得说说这个大岕口村的“岕”字,今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依照景区提供的导游图上介绍,以及景区停车场树立的大石头文字注音,指出读“卡(ka)”第三声,这就使得我拼音打文章标题时,打不出这个字。好在,内事不决可问度娘:山字头下面一个介字,马上给出好几条结果:岕,音jie,第四声;也有度娘指出,有另外的读音为“卡”,但是在拼音打字软件里,偏就显示不出这个字。这里开始科普一下“岕”是什么意思的了,毕竟对于外地人来说感觉很陌生这个字,对于宜兴、长兴、广德一带的人说,又实在太平常的了,带这个字的村名,那真是太多太多的了。岕,意为介于两山峰之间的空旷地,也泛指两山之间区域,比较长的山沟;也相当于山冲的意思。要知道,咱国的幅员辽阔,类似这种两山夹一块狭长的小平地、又是人类村庄集居处的地方很多很多,往往这种地方,又都是都是交通闭塞方言集中,少开化之地,所以,叫法各不相同且特别明显带有地方特色:湖南那边,叫山冲;福建、浙江南部叫岙;宜兴、长兴那边叫岕,山西、陕西那边叫峪。莫看这些叫法的不同,除了一方面的语音的区别,居然还有真正地形上的区别,如山冲,往往是三面环山,有一处大的豁口连通外面的世界,相比了四面环山,又是不同的;而岙这种地貌,猜测是两山之间的平地有点大吧,不至于两山的山脚相距过近,几乎相连的样子;那么岕的地形就比岙紧迫多了,常见于那种两山脚相距才数百米,几乎刚下这座山,又上那座山了。
理清了岕这个字,方才开始回忆,并书写古银杏长廊之旅吧。
银杏树对于咱国人来说,不陌生,简直到处都有,尤其是农村的祠堂庙宇内,更是司空见惯。而且在我们江苏的泰兴市,号称银杏之乡、长寿之乡,据说银杏树在全县六百三十万株之多呢。我们老家那里虽说银杏树不是很多,但已数百年树龄的银杏树还是手指道来的,因此,我坐着旅游大巴跟随着导游去看所谓的古银杏长廊,颇为不情愿的:觉得,银杏树有什么好看的?!尤其是,银杏树的寿命很长,长出来的气势也比较符合年代的特征,不比一些硬木树,长了三五十年,还是只有拨火棍那么个粗细;泰兴和苏北其他农村的新种银杏树就不说了,大凡要有个一人抱圆的银杏树,都得百年左右的树龄了,这搁在人身上,得有三四代人了。
古银杏长廊所在地,全称是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大岕口村。这是一个行政村的设置,通过路边的村委院内的橱窗介绍,这原本是界于长兴两大高山——方山与岩山之间,为长兴最大的一座山岕(山谷),古行政区划曾经属于第八都,故名八都岕。大岕口村和柏家村原本都是行政村兼自然村,从属于八都岕的区域内,如今由于部分行政村合并,启用新的地名便是小浦镇大岕口村,所谓的十里古银杏长廊的主要景点,就在大岕口村内,当然也有部分零散分布在沿途的农村和山坡之上。
在这个时间点上看银杏树,稍微的晚了那么十几天,要说银杏树平时也没啥好看的,唯有秋深冬初之时,银杏叶发黄,掉落在树根周围,除了一小部分被风吹远了,大部分如黄金地毯一般铺设在树根周围,煞是好看!不管是手机拍照,还是单反拍照,自带的镜头美化功能,此时恰到好处的派上了用场:照片上,黄金遍地,金黄灿灿,甭提多美了!
大岕口村内的银杏树例外得很,竟然树叶都秃光了,然而从景区入口的公路两旁,银杏叶虽然偏偏金黄,却顽强地长在树枝上,变成了一棵棵黄金树。这倒是很有点奇怪的。我没和导游一起走,又没去问当地人怎么回事?至今,对我来说,都不知道怎么会这样?
在这条号称十里古银杏长廊的景区里,唯一不少见的,便是银杏树,树龄百年左右的,算是小年轻了,两三百年的银杏树也只能算是青年人,毕竟还有七八百年的树,千年以上的树也有好几棵的,更有一千三百多年皇后树呢,按历史年份来算,那得是唐中宗和武则天时期就种植的了。据估算,整个长廊长约12.5公里,宽在5公里道500米之间,长廊中散落着3万株原生野银杏,其中百年以上的老树2700多株。同游者还有更多人不约而同为提出一个问题:“这个树龄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提这个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你想想几百年的树,若不是当初种树的时候就登记在册,并且这个登记本还得保存完好,一路延续下来,否则,经过岁月风霜、人员变迁,哪还能确定呢?我却没有这样的疑问,因为我觉得这样的景区要接待五湖四海的人,那么关于树龄的标牌上,用不着造假,毕竟以当今的科技手段,检测树龄还是小意思的了。
在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皖南、云贵川等地,山连山、山叠山的地貌太多了,因此隐藏在山沟沟里的村落更是不计其数,这些村落数百年来因为交通闭塞,留下的旧宅自然也多的。因此,在大岕口村内,保存比较完好的吴宅,变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其他建造于民国时期的普通民宅多是多,没啥研究价值,还住着人呢,除了能显示农村的古朴之外,没啥可看的。当然,在这样的山沟沟农村,各种庙宇道观总还是多的,年代不一,若时间允许,还是可以进去欣赏欣赏的,如大岕口村内关帝庙后面,新修建了空王教寺,两侧阶梯走廊上数十尊大型根雕罗汉,颇为壮观,世所罕有。
虽然,面前这个空王教寺是新建的,但人家还是有来路的,附近村人介绍,空王教寺原来在县西北二十里,最早的旧寺在县东九里,名天居寺,即陈武帝故宅,在光大元年(陈朝废帝元年)诏立为寺。但当地的传说,却又比陈武帝早多了,一致都说汉代刘秀曾八躲追兵至此,言之凿凿指出刘秀被王莽追杀时躲进了小浦林场西侧的一座寺庙中,进庙时他倒着走进去,进去后躲在佛像的背后。追兵追到这里,看到有一座庙,立即冲了进去,刚探头进庙门,一张蜘蛛网贴在了脸上,追兵一想,刘秀已经走了很久了。再朝地下一看,一排脚印向外延伸。他们断定刘秀已经逃走,立即向东追去。刘秀躲过了生死一劫。岕里的老人讲述这个故事,总忘不了用这样一段话作结尾:这叫“是个天子屠不死”。是天意,那只蜘蛛是老天安排的。后来,刘秀建立东汉,当了皇帝,这里因为天子住过,故名“天居寺”。但考虑到皇帝的像不能立于寺中,因此后来又改名为空王教寺,也有兼写作“空皇教寺”的。是不是?先有空王教寺,后有陈武帝将寺庙改成自家的故宅呢?如今宣传景点的时候,大书特书刘秀的事,对陈霸先倒是轻描淡写的,事实上,据历史学家考证,刘秀不管是不是逃难还是当皇帝巡守,都没有来过长兴县,而陈霸先目前文史界一致认可是长兴县人,甚至陈霸先故里那个村,距离大岕口村也不是特别的远,并且陈霸先在历史上还是蛮有名的,知道的人不少吧,为啥不传说一些陈武帝和空王教寺的相关的事迹呢?
对于众多游客来说,欣赏古银杏长廊的风景,才是最重要的,至于人文史迹,毕竟有么就顺带着看看吧,全中国历史悠久,文脉数千年延续,无论哪个城市,总能扒拉出几个名垂千古贤人、伟人出来。
近几年来,我旅游的地方也很多很多的了,单从我的微信朋友圈便可一数,很可能是懒的缘故,也可能是实在是文笔不佳写不出东西,或可能是记忆不很好,当时看看蛮有感触,过后便忘记了,想再写下来又觉得没啥好写的了。这次旅游大岕口村时,就决定回去用电脑打字写一篇出来,实在是喜欢这里的农村生活,且不说我本身就是农村人,在农村长大的。
生活在当代的大岕口村,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过去就不要说了,四个字“交通闭塞”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如今公路穿村而过,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的门口,下水道、污水处理、雨污分离工程一样不缺,成为了旅游景区,村里环境整治一新,还要弄一些花亭、拱桥,仿古避雨长廊,健身设施,一有尽有。如大岕口村这个地方,虽然被群山夹在中间,却距离太湖不是很远,在江南这块水系发达的地区,山货一年吃到头,四季餐餐都有笋制品可食,又有各种鱼类可吃,这正是别人十分羡慕之处。如今我们看到大岕口村的民居,低矮破旧且住人的房子,注意,住人的房子,那是没有的了,替而代之起码是二层的三间楼房,更多是三层的楼房,这居住面积虽然不值钱,足够让广大上海人眼红得要命。生活在大岕口村,时时刻刻感受到生活的脚步在这里慢了下来,鸡犬相闻,荣辱不惊的。我总在想,他们是怎么赚钱的?而我的生活,总觉得钱是那么的缺!因为尽管我很羡慕大岕口村里的生活,想来想去也没机会来住夜、度假,归根结底一句话:没钱,怎么来呢?
这就是我的困惑,当我能解开这个矛盾心结,或许就是我个人思想境界提升的一个高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