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无所求 最后编辑于 2023-10-08 14:53:10
2485 3 4

爱惜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地球上大约150万种动物中,虽不清楚有多少种动物能够奢侈地享受自己获取的食物,但知人类算是其中之一了。然而,观看动物世界之类频道节目,不难发现,那些所谓森林中或草原上的王者,食物链上的顶流,它们猎取的食物也常常不足以饱腹,极少有吃一半丢掉一半的。其实,人类在茹毛饮血时期,同样是在饥不择食、食不果腹的困境中顽强求生的。可以说,在石器时代,人类不可能发生餐饮浪费。


  于是,炎帝,神农氏,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之一,看到族人靠狩猎难以维系生存,便创新求生之道,进入刀耕火种时代。教大家耕田播种庄稼,种出粮食补充食源;识别五谷,种植百果;带领大伙制作农具,兴修水利,便于长期耕种。“神农”之美名,也由此而来。继而为了解决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植物可以药用,哪些植物不能食用,又留下了神农尝百草和神农架采药的感人故事,激励中华民族大家庭发展壮大,代代繁衍。毋庸置疑,农耕伊始,“餐饮浪费”这个意思的语词,大约也不会存在。


  诚然,考古发现,农耕历史更早。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出7000年前的稻谷、稻秆、稻叶,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发掘出8000年前的碳化粟米粒,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发掘出10000年前的稻米遗存。这些都比神农氏更早,只是没有历史条件留下口口相传的故事。有文字记载的,从先秦时期《尚书▪舜典》中的“百谷”、《周礼▪天官▪大宰》中的“九谷”、《周礼▪天官▪疾医》中的“五谷”,直到清代《授时统考》中的3429个水稻良种,251个谷子良种,30多个小麦良种,10多个大麦良种,无不生动地展示了一部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史,也是一部浩繁辉煌的农耕文明发展史。


  爱惜粮食的理念和传统,便是这部文明史的闪光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晴天防雨天,好年防荒年”“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有荒节约度荒,无荒节约备荒”“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家有万石粮,挥霍堆不长”……,这些农谚格言,既是提醒种植庄稼、收获粮食的不易,也在警示节约粮食、丰年防荒、杜绝浪费,同时闪耀着代代农人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的品德光辉。


  另外,在这5千年农耕文明中,自大禹时代后期起,社会生产力有了发展,生活资料有了盈余,浪费现象有了可能,社会阶层有了分化,统治集团常常成了“硕鼠”。殷纣的“酒池肉林”遗臭万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老少皆知,“粪土视金珍,犹嫌未奢侈”触目惊心,白居易诗作《轻肥》中的“樽罍(léi盛酒容器)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果擘洞庭橘,脍切天池鳞。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更是揭露了权贵生活的豪奢,强烈对比了劳动人民遭遇旱灾陷入饥饿的绝境。然而,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始终是中华文明的主流,代表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本质。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西江月
  • 金田
发送

3条评论

  • 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
    2023-10-09 10:19:57 0回复
    0
  •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节约粮食重要,保护耕地更重要。
    2023-10-08 15:16:25 0回复
    0
  • 粒粒皆辛苦哇
    2023-10-08 15:14:05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