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詩註劄記·卷第五 徽宗朝

淨海蓮風 最后编辑于 2023-09-25 10:11:27
1908 1 2

後學毗陵徐 曦子瀛撰

 

 

虔州景德寺榮師湛然堂

  “定慧寂照非兩法”句,查慎行註云:“《楞嚴經》註:即寂而照曰妙明,即照而寂曰明妙;寂則三諦俱寂,照則三諦俱照。”

  悔餘引文出釋惟則《大佛頂首楞嚴經會解》,其書自序撰於元至正二年,子瞻必不能得覩其説。劉澄《南陽和尚問答雜徵義》云:“即定之時名爲慧體,即慧之時即是定用;即定之時不異慧,即慧之時不異定。”《宗鏡録·標宗章》云:“寂照無二,爲菩提相;猶如明鏡:無心爲體、鑑照爲用。”和仲蓋化用此類語。

 

 

再用數珠韻贈湜老

  “古佛既手提”句,程縯註云:“《傳燈録》:手提諸佛,直指本來面目,諸方尊宿無能出其右。”

  《景德傳燈録·南嶽懷讓禪師第六世·仰山南塔光湧禪師法嗣·郢州芭蕉山慧清禪師》云:“不問二頭三首,請師直指本來面目。”全書未見“手提諸佛”語。孫覿《圓悟禪師傳》謂張商英“自許手提古佛、席捲諸方,一切衲子莫敢攖其鋒”,季長似混淆二説爲釋。是言蓋當時佛門習用讚辭,故和仲、天覺皆以對禪僧。

 

 

南禪長老和詩不已故作六蟲篇答之

  題註,查慎行云:“題云‘六蟲篇’而詩中止及五種,豈以鳳、凰爲二耶?殊不可解。”

  《大戴禮記·易本命》云:“有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爲之長。”是人屬倮蟲。子瞻蓋以鳳凰、鷾鴯、井蛙、蠹魚、耕牛、老人爲六蟲。鷾鴯戀庭宇、井蛙坐埳壑、蠹魚死書卷、耕牛喘明月,俱難適意;和仲與釋惟湜疲於唱答且累及侍者奔波,尤屬作繭自縛——五者皆不如鳳凰遠引瀟然,故結語謂“深寄恨語淺”。

 

 

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

數珠篇以督之二首·其一

  “一一風輪轉”句,趙次公註云:“《維摩經》云:是身無作,風力所轉。”查慎行註云:“《大集經》:有風能上,有風能下。心若念上,風隨心牽起;心若念下,風隨心牽下。轉運所作皆是風隨心轉。”

  彥材以“風力所轉”釋“風輪轉”,顯有未確。“有風能上,有風能下”載於《大方等大集經·虛空目分·彌勒品》,全書與《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讚》《大方等大集經菩薩念佛三昧分》《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均未見“心若念上”等言;是辭實出諸釋智顗《維摩羅詰經文疏·方便品》:“《大集經》云:‘有風能上,有風能下。’心若念上,風隨心牽起;心若念下,風隨心事牽下。運轉所作,是風隨心轉。”又見《宗鏡録·問答章》。悔餘蓋未覈原典,遂誤認天台僧説爲薄伽梵開示。經疏俱謂體內出入息,以“風隨心轉”解詩,顯悖意旨。

  老泉《贈景福順長老二首並序·其二》云:“歲歷風輪轉,禪心海月圓。”和仲蓋用此成語。

 

 

明日南禪和詩不到故重賦

數珠篇以督之二首·其二

  “全鋒雖未露”句,趙次公註云:“羅山示衆云:全鋒敵勝,罕遇知音;同死同生,萬中無一。”

  “全鋒敵勝”等言載諸《五燈會元·青原下七世·羅山閒禪師法嗣·婺州明招德謙禪師》。彥材卒於是書栞刻前,必不能徵其説;未知引文究出何典,當別有本。

  “半藏已曾轉”句,趙次公註云:“有一媪,詣趙州求轉藏經。趙州起,繞禪牀。媼曰:何故只轉半藏?於是復繞一匝。”

  《景德傳燈録》載此事於《諸方雜舉徴拈代別語》篇,謂受請繞禪牀者爲“老宿”而無名;《五燈會元》録在《南嶽下三世·南泉願禪師法嗣·趙州從諗禪師》篇,不知何據。二書皆未見“於是復繞一匝”語。彥材釋辭所本未詳。

 

 

用前韻再和許朝奉

  “歸時月滿舟”句,林敏功註云:“《傳燈録》:慧禪師唱曰: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

  《景德傳燈録》題“慧禪師”者凡十一見:牛頭法融第八世《舒州天柱山崇慧禪師》,南嶽懷讓第四世《福州九峰慈慧禪師》,青原行思第五世《安州九嵕敬慧禪師》、第六世《撫州荷玉山玄悟光慧禪師》《筠州黃檗山慧禪師》、第七世《福州怡山長慶常慧禪師》《福州永隆院瀛和尚明慧禪師》《廣州華嚴慧禪師》《西川慧禪師》、第八世《漳州報劬院玄應定慧禪師》、第十世《天台山般若寺通慧禪師》;雖分屬三系,皆未見子仁引語。是辭實載於《青原行思禪師第七世·福州羅山道閒禪師法嗣·建州白雲令弇和尚》篇,上句作“夜靜水清魚不食”。

 

 

寒食與器之遊南塔寺寂照堂

  “誰爲寂照境中人”句,趙次公註云:“《楞嚴經》云:湛然寂照。”

  《佛説首楞嚴三昧經》《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俱未見彥材引語。是辭習見佛門漢地諸宗撰著,釋智顗《禪門章》云:“湛然寂照名如來禪。”釋延壽《觀心玄樞》云:“湛然寂照,非從境生;含虛任緣,未嘗作意。”

 

 

贈詩僧道通

  題註,查慎行云:“《詩人玉屑》及《石林詩話》皆作‘惠通’,未詳孰是。”馮應榴云:“道通、惠通,俱失攷。”

  李祖堯註孫覿《與李主管》謂斯篇係“贈廬山宣秘大師”。《補續高僧傳·雜科篇·宋·善慧》云:“乾德間,有司以德行聞,賜號‘宣秘大師’。”下距子瞻什成逾一百三十年,知非是僧。倭成尋《參天台五臺山記》載宋仁宗朝有釋惠賢號“宣秘大師”,至和間與譯《大乘集菩薩學論》,建中靖國初或尚在世,然未見能詩、駐錫匡廬語。《嘉泰普燈録》記黃龍慧南高足釋常總法曾孫有“揚州石塔宣秘禮禪師”、釋守智弟子有“潭州開福宣秘文玉禪師”,皆無弘法廬山事。不知仲益門人何據。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録·青原行思禪師第十二世·潭州大溈山密印宥禪師法嗣》有“廬山歸宗慧通禪師”,傳承雲門家風,屬釋了元法姪行,與釋維琳、孫覺平輩;“惠”“慧”音同字通,和仲詩蓋即贈此優婆塞。

 

 

次韻法芝舉舊詩一首

  “春來何處不歸鴻”句,趙次公註云:“建中靖國之初,皆起諸公之廢者,先生又得請歸常州,此詩蓋以興也。”

  “諸公之廢”起於哲宗元符三年五月,非“建中靖國之初”;至今已歷一載,何須再興?其時子由苦勸相聚潁昌、錢世雄固邀遷居毗陵,和仲以兄弟情堅、友朋誼深而難取捨,遂致行計屢改,“何處”二字正摹其反復思量狀。後人故神其説,雖百般附會,皆不足爲訓。

  “誰家甕裏不相逢”句,馮應榴註云:“任註《山谷集》引《高僧傳·醋頭和尚頌》:揭起醋甕見天下,天下原來在甕中,甕中原來有天下。先生似用此意。至‘甕裏’字,佛書習見,如《五燈會元·遵古禪師》曰大悲菩薩甕裏坐之類。”

  釋慧皎《高僧傳》、釋道宣《續高僧傳》、釋義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釋贊寧《宋高僧傳》、高麗沙門覺訓《海東高僧傳》皆未見“揭起醋甕”等句;《建中靖國續燈録》目録於“南嶽福嚴慈感禪師法嗣”下載“漢州醋頭清岸禪師”,註云“未見機緣語”;何光遠《鑑誡録·妖惑衆》謂彭城有僧號“醋頭”,未録其辭。不知任淵釋辭出諸何典。子瞻卒於《五燈會元》編纂前百餘歲,焉能得覩其説?“大悲菩薩甕裏坐”首載《景德傳燈録·青原行思禪師第五世·舒州投子山大同禪師法嗣·興元府中梁山遵古禪師》篇,必謂和仲化用禪僧言,則當自此。

 

 

夢中作寄朱行中

  “舜不作六器”句,趙次公註云:“《周禮·宗伯》:以玉作六器。《書·舜典》:修五禮、五玉。註:五等諸侯所執之玉也。”

  《周禮·春官宗伯·大宗伯》云:“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明言“以禮天地四方”,知必非“五等諸侯所執之玉”。又云:“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王執鎮圭、公執桓圭、侯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穀璧,男執蒲璧。”自“桓圭”至“蒲璧”固可謂即“五等諸侯所執之玉”,然此皆岐山禮官職,何預姚墟天子?古史未見舜作六器事,《尚書·虞書·舜典》云:“輯五瑞。”又云:“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贄,如五器,卒迺復。”子瞻《書傳》釋云:“‘五瑞’,五玉也。”又云:“‘五玉’,五瑞也。”“五瑞”“五玉”互訓襲自鄭玄:“執之曰‘瑞’,陳列曰‘玉’。”孔穎達用“公執桓圭”等語疏“五瑞”,和仲承其説,復從馬融義云:“‘五器’,五玉也。”蓋因而混淆蒲坂、鎬京典章,遂致錯識。證諸經籍,虞時“五瑞”“五器”或爲同,周室“六瑞”“六器”實有異。彥材勉爲彌縫,更添謬誤。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藤花館
发送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