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仲至
詩四首·見和西湖月下聽琴
“背作蛇蚹紋”句,趙次公註云:“‘蛇蚹’出《莊子》,司馬註云:謂蛇腹下齟齬可以行者也。”
《莊子·齊物論》云:“吾有待而然者邪?吾所待又有待而然者邪?吾待蛇蚹、蜩翼邪?惡識所以然?惡識所以不然?”
次韻奉和錢穆父蔣穎叔王
仲至詩四首·見和仇池
“下與風輪共一癡”句,施元之註云:“《華嚴經》:‘金輪、水際外有風輪。’《樓炭經》:‘地深二十億萬里,下有金粟、金剛,亦各二十億萬里,下有水際八十億萬里。此雖六重,前四是地輪,第五水輪,第六風輪。’”
晉本《大方廣佛華嚴經》、唐譯《大方廣佛華嚴經》與《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大方廣佛華嚴經不思議佛境界分》《佛華嚴入如來德智不思議境界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四十二字觀門》《華嚴經心陀羅尼》《大乘方廣曼殊室利菩薩華嚴本敎閻曼德迦忿怒王眞言大威德儀軌品》《大方廣曼殊室利童眞菩薩華嚴本敎贊閻曼德迦忿怒王眞言阿毗遮嚕迦儀軌品》皆未見德初引語。所徵《大樓炭經》文以風輪何處釋何爲,顯屬未切。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意地》云:“大風輪量等三千大千世界,從下而起,與彼世界作所依持,爲欲安立無有宮殿諸有情類。此大風輪有二種相,謂仰周佈及傍側佈,由此持水,令不散墜。”
沐浴啟聖僧舍與趙德林邂逅
“穩睡如禪息息勻”句,馮應榴註云:“《傳燈録》:照本發非發,爾時起息息。”
《景德傳燈録·道信大師旁出法嗣·金陵牛頭山法融禪師》云:“照本發非發,爾時起自息。抱暗生覺緣,心時緣不逐。”星實篡“自息”作“息息”以釋詩,實屬無謂。
“息息”爲辭習見,或謂諸時每刻,如張果《太上九要心印妙經·八卦朝元統要》“天地沖和之氣常在坎離之間,緜緜晝夜,息息無窮”、施肩吾《西山羣仙會眞記·養炁》“息息要住,納之不出,閉炁而鍊形也”等;或指呼出吸入,《天台智者大師禪門口訣》“行住坐臥恒用此心,自四處有雜病時須此息息通”、《上洞心丹經訣》“久久服之,直使一萬三千五百息,息息入胎”等與子瞻此詩皆用是意。
軾欲以石易畫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二物穎
叔欲焚畫碎石迺復次前韻並解二詩之意
“二豪爭攘袂”句,宋援註云:“《晉書》:劉伶《酒德頌》自稱爲大人先生、唯酒是務,‘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迺奮袂攘襟、怒目切齒’。”
正輔以“攘襟”釋“攘袂”,雖皆衣屬,畢竟腕上、胸前有異。“攘袂”爲辭習見,《漢書·鄒陽傳》“能歷西山、徑長樂、抵未央、攘袂而正議者,獨大王耳”、《宋書·范曄傳》“詹事當前共疇昔事時,無不攘袂瞋目”、《舊唐書·高祖二十二子列傳·隱太子建成》“高祖大怒,攘袂責太宗”等皆其類;即以《晉書》文論,《賈充傳》“郭槐怒,攘袂數充”、《夏侯湛傳》“子值有道之世、當太平之會,不攘袂奮氣、發謀出奇”、《應詹傳》“及洛陽傾覆,詹攘袂流涕,勸澄赴援”等俱是類;若就劉伶本傳言,“嘗醉與俗人相忤,其人攘袂奮拳而往”實較《酒德頌》辭適於入註。
程德孺惠海中柏石兼辱佳篇輒復和謝
“要予臨老識方壺”句,王文誥評曰:“此語迺南遷之讖。”
《列子·湯問》謂歸墟在“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圓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子瞻後因貶瓊州別駕居儋耳,東北距渤海近五千里,去方壺尤遠不可計;純生以此爲“南遷之讖”,實屬牽強。
次丹元姚先生韻二首·其一
“徐以方便論”句,趙次公註云:“‘方便’字出佛書‘大巧方便’。”
“大巧方便”數見内典,《寶星陀羅尼經·相品》“彼釋迦如來大巧方便具足”、《妙法蓮華經憂波提舍》“十三名一切諸佛大巧方便經者,依此法門成大菩提已,爲衆生説天人、聲聞、辟支佛等諸善法故”、《大乘莊嚴經論·歸依品》“四者智勝,得救一切衆生大巧方便故”等皆其類;然彥材以“大巧方便”釋“方便”,究嫌未切。
“方便”爲辭習見佛氏三藏,晉譯《大方廣佛華嚴經·世間淨眼品》“以力無畏顯現無量自在力光,開方便門敎化衆生,悉能普現一切衆會”、《摩訶僧祇律·明四波羅夷法》“唯願世尊爲開方便,令是善男子更於如來法中得出家受具足戒”、《大智度論·釋初品·菩薩》“菩薩以方便力現入五道、受五欲,引導衆生”等均斯类;是語復多載道敎三洞,《太極眞人説二十四門戒經》“出有入無,應時方便;隨緣設敎,濟度蒼生”、《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惟願大慈廣開方便,示以大道、拯拔之門”、金陵子《龍虎還丹訣·黃花丹陽方》“有道術士能製治方便,巧使相入,亦可爲寶”等俱此類;儒士亦常用斯言,皇侃疏《論語·八佾》云:“更向或人陳其方便。”孔穎達疏《禮記·學記》云:“明君子敎人方便善誘之事。”楊士勛疏《春秋穀梁傳·序》云:“或當方便註《穀梁》,故言其短。”知流傳既廣且久,已爲成語。姚安世自稱從禹餘諸眞遊,揆諸前文“不敢叩門呼”“且令紹介先”等辭,子瞻恐未必以釋家義次韻。
丹元子示詩飄飄然有謫仙
風氣吳傳正繼作復次其韻
一
“飛仙亦偶然”句,施元之註云:“《楞嚴經》:衆生堅固草木而不休息,藥道圓成,名飛行仙。”
德初以“飛行仙”釋“飛仙”,意似相近,究嫌未切;而況世尊明謂飛行仙屬“不依正覺修三摩地、別修妄念存想固形”者,姚安世奉持三清,子瞻以是次韻,豈非失禮?
杜光庭《墉城集仙録·太眞夫人》稱得仙者有九品,“第八號飛仙”。
二
“失身墮蓬萊”句,施元之註云:“《漢·司馬相如傳》:文君既失身於司馬。”
卓文君無媒自嫁,故其伯叔稱爲“失身”;以此釋詩,子瞻迺謂姚安世違禮成婚致遭貶蓬萊。揆諸前文“脫命瞬息中”“玉丹已入懷”等言,知和仲意指丹元子因“一語遭綽虐”而失仙身;故後文歎息“上界足官府,謫仙應退休”,遂訂約“笑指東海乘桴浮”。
次韻王定國書丹元子寧極齋
“著書未絕麟”句,施元之註云:“《左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獲麟。杜預註曰:仲尼傷周道之不興、感嘉瑞之無應,故因魯《春秋》而脩中興之敎,絕筆於‘獲麟’之一句。”
《春秋》三傳存經,《公羊》《穀梁》皆終於周敬王三十九年“春,西狩獲麟”;《左氏》於是句下尚有“小邾射以句繹來奔”等一百零七字,並録四十年、四十一年事,杜預以爲“弟子欲記聖師之卒,故採魯史記以續夫子之經”,則《公羊》《穀梁》何以不欲“記聖師之卒”?攷諸漢史,《公羊》《穀梁》皆屬今文,於武帝、宣帝朝先後立在學官;《左氏》爲古文,迭經劉歆、賈逵鼓吹,至章帝時始設博士。然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猶以《公羊》刻爲石經。是“絕筆於‘獲麟’”説行世已久,幾成共識;傳《左氏》者迺因而彌縫,遂爲定讞。其實《春秋》固未必出自孔丘手訂,脫簡尤屬古籍流傳常事;勉爲臆斷,徒增歧見。
次韻錢穆父馬上寄蔣穎叔二首·其一
“剩與故人尋土物”句,施元之註云:“《左傳·成公二年》:齊賓媚人曰:‘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國佐所謂“物土”,意爲查攷土地,《春秋左氏傳·昭公三十二年》“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漢書·敍傳》“分州域、物土疆,窮人理、該萬方”、《梁書·諸夷列傳》“故知九州之外、八荒之表,辯方物土,莫究其極”等皆其類;子瞻詩稱“土物”,迺指當方特產,《後漢書·西域傳》“土物琛麗、人性淫虛,不率華禮,莫有典書”、《舊唐書·酷吏列傳·吉溫》“自謂失職,託於溫結歡於祿山,廣載河東土物饋於溫”、《舊五代史·周書·李知損傳》“常有朝士奉使回,以土物爲贈,其意猶望卻回”等俱是類。
吳子野將出家贈以扇山枕屏
“千巖在掌握”句,趙次公註云:“杜詩:大千在掌握。”施元之註云:“柳子厚詩:大千在掌握。”
杜甫、柳宗元詩皆未見“大千在掌握”,是辭實載於子瞻《辯才老師退居龍井不復出入軾往見之嘗出至風篁嶺左右驚曰遠公復過虎溪矣辯才笑曰杜子美不云乎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因作亭嶺上名曰過溪亦曰二老謹次辯才韻》:“大千在掌握,寧有離別憂?”與子厚《法華寺石門精舍三十韻》“小劫不逾瞬,大千若在掌”云者差相仿佛,德初蓋因而錯識。
謝運使仲適座上送王敏仲北使
“衝風振河朔”句,趙次公註云:“阮籍詩云:寒風振山岡。”
彥材以“振山岡”釋“振河朔”,顯屬未確。封敖《授史憲忠涇原節度使制》云:“生知臣節,幼學兵符;氣高風雲,聲振河朔。”子瞻蓋用此成言。
次韻曾仲錫承議食蜜漬生荔枝
“奇苞零落似晨星”句,李厚註云:“王逸《荔枝賦》:離離若繁星之著天。”
德載以“繁星”釋“晨星”,未見其確:“晨星”謂量寡,據“零落”二字得知其意;“繁星”稱數多,味“離離”云者可明斯旨。
次韻滕大夫三首·雪浪石
子瞻《雪浪齋銘並引·引》云:“予於中山後圃得黑石,白脉如蜀孫位、孫知微所畫石間奔流,盡水之變;又得白石曲陽,爲大盆以盛之,激水其上。名其室曰‘雪浪齋’云。”
或謂和仲因自稱“雪浪翁”,遂成與人酬答落款。然查諸全集,以別號署者除“東坡”“東坡居士”,未見有此。徐光溥《自號録·齋》以“雪浪”爲文忠別稱,實誤室名作人號;是説蓋即據斯致訛。
次韻子由書清汶老所傳秦湘二女圖
“方平神鞭常使物”句,趙次公註云:“‘使物’字見《費長房傳》。”
《後漢書·方術列傳·費長房》未見“使物”,唯曰:“能醫療衆病、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彥材蓋謂“使物”即“鞭笞百鬼及驅使社公”意。
行香子·寓意
“得無念、得無名”句,傅幹註云:“釋氏以滅五慾,故無念;以存四諦,故無名。”
子立引文未知何據,細查其辭,似有違空門敎旨:既思“滅五慾”,何堪稱“無念”?所存號“四諦”,安得謂“無名”?《佛説法集經》云:“何者是顛倒念?所謂念欲界、念色界、念無色界。何者是不顛倒念?謂念小乘涅槃。何者是無念?所謂離彼二念,名爲無念。”唐譯《大方廣佛華嚴經·佛不思議法品》云:“一切法本無名字,無過去名、無現在名、無未來名,無衆生名、無非衆生名,無國土名、無非國土名,無法名、無非法名,無功德名、無非功德名,無菩薩名、無佛名,無數名、無非數名,無生名、無滅名,無有名、無無名,無一名、無種種名。”
次韻王雄州還朝留別
“白髮羞歸供奉班”句,查慎行評曰:“殆成詩讖。”
子瞻筆耕終身,詩文傳世凡百餘萬字,日後行藏偶有合於隻言片辭,何足稱怪?周景王二十年冬,有星孛於大辰;裨竈謂公孫僑曰:“宋、衛、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瓚,鄭必不火。”子產弗與。明年,四國果災;鄭大夫曰:“不用吾言,鄭又將火。”成子迺曰:“多言矣,豈不或信?”歷代註家以和仲語爲讖兆者,皆當作如是觀。
次韻王雄州送侍其涇州
題註,查慎行云:“侍其,複姓也;名失攷。《宋史》有侍其曙、侍其淵。”
《宋史》未見侍其淵,司馬光《涑水記聞》凡三録其事,謂“熙寧中致仕”;侍其曙本傳五百餘字,無一語言及涇州——此二人當皆非子瞻詩送者。淩迪知《萬姓統譜·去聲·四寘·侍其》復載宋時類、君佐、瑋、端、銓、光祖、傳、沔八人,類“雍熙登科”,至元祐九年已逾百歲;銓“咸淳中爲華亭尹”,上距哲宗甲戌近一百七十年;沔“屢舉不遇,退爲鄉先生”——是三者固俱非和仲所送。餘五子未知孰是,抑斯輩俱否、另有其人?
月華寺
“僧言此地本龍象”句,趙次公註云:“《達摩録》云:此僧中之龍象。”
釋典三藏未見題爲“達摩録”者,《南天竺國菩提達摩禪師觀門》《菩提達摩大師略辨大乘入道四行觀》《達摩大師血脈論》《達摩大師悟性論》《達摩大師破相論》皆未見“此僧中之龍象”語。《曹溪大師別傳》載釋惠能讚黃梅門人云:“此間大有龍象。”彥材蓋用此成言而錯識。
碧落洞
“高處連玉京”句,李厚註云:“《靈樞金景內經》曰:下離塵境,上界玉京。註云:玉京,無爲之天也,蓋三十二帝之都,玉京之下迺崑崙;北都羅鄷,北帝三十六洞之所居處。”
道敎文獻未見題爲“靈樞金景內經”者。“下離塵境”數十言復載於楊齊賢註李白《訪道安陵遇蓋還爲余造眞籙臨別留贈》“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羅鄷”、杜田釋杜甫《寄韓諫議注》“玉京羣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吳兆宜解庾信《奉和趙王遊仙》“玉京傳相鶴,太乙授飛龜”等,偶有字詞出入,蓋皆輾轉剿説爲釋。細查其辭,似略乖於三清敎旨:玄門固有“無爲天尊”“無爲天寶”“無爲天師”衆號,而列天中實未見以“無爲”爲名者。不知德載引文出何典籍。
《上清太上開天龍蹻經·九京九山通生天人八十一好元置品》云:“玉京之山,山有十重而有十名:一曰蓋天首山、二曰彌玄上山、三曰羅玄洞虛山、四曰高上眞元山、五曰衆寶幽劫刃山、六曰無色大覺山、七曰周觀洞玄山、八曰景華太眞山、九曰不思議山、十曰太玄都玉京太山。山最上一重三清天蓋,總統彌羅。”又云:“崑崙上宮亦名玉京玄都之山,金城九重,下統九氣;玉樓十二、八景持區各揔一天、四氣生甯,中爲天柱、上通天關;總氣上元三十五分,合爲璇璣六百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