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坡詩註劄記·卷第四 哲宗朝(一)

淨海蓮風 最后编辑于 2023-09-25 09:41:43
3110 2 4

後學毗陵徐 曦子瀛撰

 

 

和王晉卿並引

  “蟲虺莫余毒”句,馮應榴註云:“‘莫余毒’,用《左傳》晉文公語。”

  “莫余毒”《春秋左氏傳》凡二見,皆晉文公語;《僖公二十八年》載姬重耳知成得臣引咎自裁,喜形於色,云:“莫余毒也已!蒍呂臣實爲令尹,奉己而已,不在民矣。”《宣公十二年》録士渥濁聞景公欲允荀林父請死,迺以周襄王二十年城濮戰事爲諫,云:“楚殺子玉。公喜而後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定風波·贈王定國侍兒柔奴

  “此心安處是吾鄉”句,吳開評曰:“此語本出於白樂天,東坡偶忘之耶?樂天《吾土》詩云:‘身心安處爲吾土,豈限長安與洛陽?’又《出城留別》詩云:‘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又《重題》詩云:‘心泰身寧是歸處,故鄉可獨在長安?’又《種桃杏》詩云:‘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白居易雖謙稱背時遺老,而人多呼爲“散仙”;身心閒適無擾,有此識見何足爲奇?宇文氏於神宗元豐二年隨王鞏謫監賓州鹽酒稅,飢餐蠻煙、渴飲瘴雨三載後,猶以是辭答子瞻問,豈不可欽?和仲喜其豁達,故“爲綴詞”;前在齊安已引忠州故實自號,焉能偶忘樂天習語?

 

 

用舊韻送魯元翰知洺州

  “直泝無生源”句,師尹註云:“佛氏以無生爲樂。”

  “無生爲樂”云者,佛家經、律兩藏固多言及,《佛説彌勒大成佛經》云:“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爲樂。”釋智圓《維摩經略疏垂裕記》云:“‘無生’‘寂滅’,一體異名,故得通用。”是“寂滅爲樂”即“無生爲樂”。《根本薩婆多部律攝·第五部衆學法·七佛略敎法》云:“三界惑盡,業累俱亡;契會無生,證涅槃樂。”道敎眞、玄二洞亦有是語,《無上內祕眞藏經·辯三寶品》云:“天尊慈悲開寶藏,普施衆生甘露藥。一切根中皆受潤,自然無生受大樂。”《上方大洞眞元圖書繼説終篇》:“篤喜無生,豈樂自爲?”知浮屠、三清皆主此説。

 

 

奉敕祭西太一和韓川韻四首·其二

  “金童來侍天香”句,趙次公註云:“道家有言‘散花玉女’‘侍香金童’。”

  《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眞科·九幽玉匱罪福緣對拔度上品》録依威儀具法祈請諸仙,內有“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侍香金童、傳言玉女”。宇文邕《無上祕要·授洞玄眞文儀品·宿露入壇發爐法》合“散花玉女”“傳言玉女”稱“傳言散花玉女”以降,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併用三者在前,仲勵《道門科範大全集》鼓吹“傳言散花”於後;“侍香金童、傳言散花玉女”遂與“侍香金童、散花玉女”“侍香金童、傳言玉女”皆成玄門儀軌定制。

 

 

西山詩和者三十餘人再用前韻爲謝

  “願求南宗一勺水”句,趙次公註云:“‘一勺水’出《禮記》。”

  《禮記·中庸》云:“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黿鼉蛟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鄭玄註云:“水之不測,本從一勺。”後世多用其量少義,或省作“勺水”;王定保《唐摭言·輕佻》“諮仗取一勺水”、葛洪《抱朴子·用刑》“鑽燧之火,勺水可滅”、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二十首·蝦蟆請客》“願君借我一勺水,與君晝夜歌德聲”等皆此意。

 

 

和黃魯直燒香二首·其一

  “四句燒香偈子”句,趙次公註云:“《金剛經》偈,謂之四句偈。”

  《金剛》五譯,晉本伽陀凡二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梁本三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彼如來妙體,即法身諸佛;法體不可見,彼識不能知。”“一切有爲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陳本三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應得見我。”“由法應見佛,調禦法爲身;此法非識境,法如深難見。”“應觀有爲法,如暗、翳、燈、幻,露、泡、夢、電、雲。”隋本三見:“若我色見,若我聲求;邪解脫行,不我見彼。”“法體佛見應,法身彼如來;法體及不識,故彼不能知。”“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見如是,此有爲者。”唐本三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起邪觀,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一切有爲法,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能斷金剛分》三見:“諸以色觀我,以音聲尋我;彼生履邪斷,不能當見我。”“應觀佛法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所識,故彼不能了。”“諸和合所爲,如星、翳、燈、幻,露、泡、夢、電、雲,應作如是觀。”眞諦末偈僅三句,自不得謂爲“四句偈”;其餘十六種宋時皆傳世已久,未知彥材視子瞻以何作燒香用。

  四句偈釋典習見,如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壽命品》“有爲之法,其性無常;生已不住,寂滅爲樂”、《地藏菩薩本願經·囑累人天品》“現在未來天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墮在諸惡趣”等,爲世尊闡法;《長阿含經·第二分·大會經》“諸歸依佛者,終不墮惡趣;捨此人中形,受天清淨身”、《妙法蓮華經·授學無學人記品》“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等,迺受衆頌佛;唐本《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我今已爲諸菩薩,説佛往修清淨行;仁亦當於此會中,演暢修行勝功德”、《大寶積經·菩薩見實會·序品》“染服大師從何來?成就威儀難見者;若有所須願速説,我今誠心必奉給”等,係同修攀談。和仲久耽內學,未必止識一卷《金剛》;究以何經四句偈作燒香用,實難攷定。

  “不是聞思所及”句,施元之註云:“《楞嚴經疏》云:聞、思、修爲三觀,惟觀世音三觀俱全。”查慎行註云:“佛書稱觀世音爲‘聞思大士’。”

  釋子璿《首楞嚴義疏註經》、釋懷遠《首楞嚴經義疏釋要鈔》皆未見德初引文,長水註“佛敎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語云:“聞、思、修慧,諸行通途;無有一佛不以音聲而化羣品、無有一機不從耳根聞敎解悟,由是彼佛敎從此入。”是修行者均由斯證,不獨觀自在爲然。

  內典言及“聞思大士”者,僅《佛日普照慧辯楚石禪師語録·偈頌·送信首座參禮育王寶陀》云:“法身元無設利羅,方便示現降羣魔。聞思大士應塵剎,至竟不曾拘寶陀。”據《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載觀世音自述“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釋梵琦所謂“聞思大士”似指正法明如來現在身;然子瞻卒於楚石生前近兩百年,必不能徵此未來實。是辭天水朝以前諸家俱未見,蓋和仲《子由生日以檀香觀音像及新合印香

銀篆盤爲壽》“此心實與香俱焄,聞思大士應已聞”首創新説,李綱《虞公明出示序觀音詩事並頌次韻》“聞思大士眞奇絶,俱妙形神侔玉雪”、虞儔《安奉觀音》“聞思大士應嫌汝,枉費精神詠綺霞”等相繼用斯義,後世文人遂因循作不眴太子別號,悔餘《佛手柑奉旨題畫扇上》“聞思大士應微笑,披拂先敎鼻觀通”、厲鶚《觀音巖次石壁上宋人趙冰壺韻》“聞思大士蹟猶存,坐斷千巖水氣昏”等皆取是意。

 

 

軾以去歲春夏侍立邇英而秋冬之交子由

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述所懷·其四

  王文誥評曰:“此詩雖佳,終是語讖。”

  子瞻自註“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緣終淺道根深”句云:“樂天自江州司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誥,遂拜中書舍人;軾雖不敢自比,然謫居黄州,起知文登,召爲儀曹,遂忝侍從。出處老少大略相似,庶幾復享此翁晚節閒適之樂焉?”白居易於唐文宗朝自祕書監除刑部侍郎、拜河南尹、改太子少傅,武宗初以刑部尚書致仕;和仲在宋哲宗時以學士出知定州、遷寧遠軍節度副使、貶瓊州別駕,徽宗初因迭經大赦而復朝奉郎——前者逍遙帝京、故都,後則蹭蹬粵嶺、儋海;暮歲際遇霄壤如此,純生猶以是篇爲“語讖”,實屬謬誕。

 

 

九月十五日邇英講論語終篇賜執政講讀史

官燕於東宫又遣中使就賜御書詩各一首臣

軾得紫薇花絶句其詞云絲綸閣下文書静鐘

鼓樓中刻漏長獨坐黄昏誰是伴紫薇花對紫

薇郎翌日各以表謝又進詩一篇臣軾詩云

  “文思天子師文母”句,林敏功註云:“‘文母’見《周頌》。指言太皇太后。”

  《毛詩·周頌·臣工之什·雝》云:“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毛亨傳云:“烈考,武王也;文母,太姒也。”孔穎達疏云:“成王太平之時禘祭太祖之廟。”

 

 

送喬仝並敍

  葉夢得曰:“仝去,訖不復見。或傳妄人也。”

  陳師道《賀水部傳》云:“居士因仝以詩寄之。後仝復來,出賀書,曰:‘將使若人通言於君。’”知少蘊“訖不復見”説未確。然子瞻敍稱當時“人無復見賀者,而仝數見之”,趙道一《歷世眞仙體道通鑑·賀亢》則謂和仲寄五絕句後“世莫有見水部者”;是喬仝果識賀亢否實無證可據,所出“賀書”蓋無非李少翁飯牛故技、王欽若降籙舊轍。

 

 

寄賀君五首·其一

  “生長兵間早脫身”句,邵長蘅註云:“《後漢·光武紀》:生長兵間,久厭武事。”

  《後漢書·光武帝紀》云:“帝在兵間久,厭武事。”陸遊《南唐書·烈祖本紀》云:“生長兵間,知民厭亂。”子湘蓋混淆成文。據此釋義,子瞻下句“晚爲元祐太平人”迺謂宋哲宗朝漢光武帝或李昪猶在世;然前者駕崩在建武中元二年、正倫卒於後晉出帝天福八年,是皆史有明文,至和仲送喬仝時已逾千載、百歲,豈欲寄詩與陵中殘骸、塚內枯骨?觀敍稱賀亢“唐末五代人,得道不死”,知“生長兵間早脫身”實指水部員外郎。

 

 

次前韻送程六表弟

  “江水在此吾不食”句,程縯註云:“《晉》:桓玄曰:江水在此,吾不食言。”施元之註云:“《後漢·岑彭傳》:光武曰:河水在此,吾不食言。”

  桓玄與漢光武帝皆憑水立誓,然江、河異處,焉容混淆?子瞻詩謂“江水在此”、上句“浮江泝蜀有成言”明言取道長江,季長是註可通。若從德初説,則成指黃河爲證,和仲當先自開封溯洄至華陰,折北經秦、晉入契丹部,轉西航七百四十餘里,復南過党項部達青、川界登岸,再東南行近九百里回眉山;依此釋義,勢致詩辭、註文方枘圓鑿,且途程迂曲,焉有人謀歸鄉而行旅如斯?知不足信。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和蘇伯固二首·其二

  “寓身化世一塵沙”句,傅幹註云:“內典:化佛以三千大千世界,其衆猶微塵、其數猶恆河沙。”

  佛經以“微塵”“恆河沙”喻世界量夥習見,《佛説大乘入諸佛境界智光明莊嚴經》“有菩薩以三千大千世界微塵等數一切衆生,普令建立成緣覺果”、《佛説觀佛三昧海經·觀相品》“衆界數如三千大千世界無量微塵,是世界中皆有琉璃頗梨億寶以爲佛窟”、《佛説無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敎王經·一切如來身語心清淨自性金剛大智分》“三千大千世界如微塵數一切衆生,悉能證得無上菩提”等與《大乘悲分陀利經·離諍王授記品》“我五體禮世尊足時,令恒河沙數世界震動”、《佛説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四維、上下恒河沙數世界,諸佛如來出廣長舌相、放無量光、説誠實言,稱讚無量壽佛不可思議功德”、《大方廣寶篋經》“我時遍觀無量無邊恒河沙數十方世界,其中皆有摩訶迦葉而打楗槌、欲擯文殊”等俱是類,子立蓋綜括爲語。

  “塵沙”連辭固多表數繁意,費長房《開皇三寶録總目序》“一音敷揚,萬類各解;機緣匪一,敎有塵沙”、顧況《如意輪畫讚並序》“大悲廣運無邊際,已渡塵沙生滅海”、釋延壽《宗鏡録序》“無量國中,難聞名字;塵沙劫內,罕遇傳持”等皆其類。然揆諸子瞻前後文,知此“塵沙”當係自譬微渺;柳宗元《解崇賦並序》云:“金流玉鑠兮,曾不自比於塵沙。”和仲蓋用斯成言。

 

 

次韻答劉景文左藏

  “有味難名只自知”句,宋援註云:“佛書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達摩大師血脈論》云:“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後世禪僧習用此語,釋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各各觀心,各各察念;留藥防病,不爲健人;立法防奸,不爲賢士。”釋契嵩《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云:“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藤花館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发送

2条评论

  • 谢谢分享
    2023-09-24 10:02:26 0回复
    0
  • 文学基础差,很难读懂。
    2023-09-23 13:55:12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