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传统文化知识讲座【16】
【十六】苏东坡为何从不卖自己的字画?
陈平
"好″就是喜好,对于喜好书画者,宋代苏轼曾写过《杜处士好书画》的文章,内容是,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意思就是说,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朋友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几百件。有一幅戴嵩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用美玉做轴,用锦布做囊把它卷起来带在身边。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的是斗牛。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如今却画成牛摇摆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杜处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纺织的事应该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果然是真的。这就引起一个话题,那就是苏东坡在世时卖过自己的书画作品没?苏东坡在世时的一幅字画值多少钱?
众所周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个生性豪放的人,他爱喝酒、爱吃肉、爱请客,爱好茶还爱收藏臻品。从来不会省着花钞票。所以一旦他被贬就陷入穷困,有时基本上是上顿不接下顿。那他为何不卖自己的字画?而且据可靠资料证实,苏东坡这世时从来不卖自己字画。
其实宋代书画店铺林立,生意走向国际,作为中国历史上发展的最为繁荣的一个朝代。宋代的书画市场同样也是其经济行业中发展得较为兴盛的一个部分。无论是文化环境,还是经济环境,都为当时的书画市场发展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助力。根据考证,当时的书画市场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从当时店铺、集市和典当行的买卖当中就可以看出,出现在这些地方的商品,有多数都是书画作品。而宋代书画市场的兴盛,也正好是符合了一定的经济和文化条件,才能够得到如此的发展。【1】
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因素,宋朝的商品经济发达程度可以从《清明上河图》当中看出一二,而商品经济的发达,也间接促进了国内外文化市场的繁荣。【2】
1、坊市限制打破后,商业城市得到快速发展,文化市场逐渐繁荣首先,对于国内的文化市场而言,由于政府打破了坊市限制,允许夜市发展,各商业城市都得以形成,为国内的书画市场提供了最基础的条件,【当然,假冒伪劣品在宋代也很盛行,这个问题以后会有专门论述】
东京、建安和洛阳等大城市也在宋朝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由于交通便利、人口繁多,在这些大城市当中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市场,书画市场则是当中发展得较为迅速的一个市场。当时的大城市人口已经达到了几百万上下,店铺数量规模庞大,营业时间从早到晚的店铺比比皆是,并且各个店铺的设置也不再界限分明,而是形成了以皇宫为中心的完整的市场景象。正如《东京梦华录》当中所记载的那样:“灯宵月夕,雪际花时,气巧登高,教池游苑。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可以看出,当时的商业城市的市场有多繁荣。
2、对外贸易繁荣发展,促进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书画市场交流。其次,对于国际市场来说,由于当时对外贸易发展比较繁荣,所以不同国家之间的书画市场交流也逐渐频繁,促进了国际书画市场的兴盛。
宋朝的造船业和航海业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其对外交流的发展。宋朝当时的水陆交通都比较便利,形成了遍布全国甚至远达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水陆交通网,再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支持,宋朝的对外贸易市场十分繁荣。而在这其中,书画市场也因此得以扩大到国际市场当中。
如当时的高丽国,就是宋朝书画市场兴盛的主要国际市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都以书画等艺术品为主。除此之外,也有宋代商人经常利用海上交通运输买卖书画作品,扩大两国之间的书画贸易往来。从对外市场的扩张当中就可以发现,书画市场也是宋朝当时市场扩张的重要途径。
除了经济原因之外,书画市场的消费人群扩大也是重要因素,而当时书画市场主要的消费人群,包含士大夫群体和普通的市民阶层。
3,“崇文抑武”的政策推行,促进了文人阶层的扩大。文人阶层的扩大,主要得益于国家推行“崇文抑武”的国家政策。宋太祖上位之后,对于武将颇为忌惮,所以采取了重用文臣的主要策略。正是因为统治者的重视和政策的推行,科举入仕成为大多数人的理想。如此一来,人人都有资格参与科举考试,而不再受到门第要求的限制,自然而然读书人也会因此扩大。而爱好风雅、喜好艺术的读书人,更是当时书画市场主要的交易主体。家里条件较好的文人士大夫参与书画市场,主要是以休闲活动和爱好为主;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文人士大夫,也通常会通过充当画师来维持生计。如此一来,这些文人士大夫就成为了书画市场当中最主要的买卖者,而文人阶层的扩大,也直接促进了书画市场的繁荣发展。
4,社会发展稳定,促进了城市居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
除了文人阶层之外,在宋代开始形成的市民阶层,其文化修养也因为精神境界的不断提高而有了提升,成为了书画市场的主要消费者。
由于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市民阶层开始注意精神生活的品质。且因宋朝教育机构的普及,使得很多市民阶层也提升了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久而久之,流通于市场之中的书画艺术品也受到了市民的喜爱,促进了书画市场的繁荣。【3】
市民阶层购买书画的主要目的,通常是为了装饰室内使用。而且家庭条件不错的市民,还特别喜爱追求名人字画,同样也是书画市场繁荣的重要助力之一。比如说在《都城纪胜》当中就有记载此类事件,“大茶坊张挂名人字画,在京师只熟食店挂画所以消遣久待也,今茶坊皆然。”可见,当时的书画艺术逐渐受到大部分普通居民的支持,甚至成为了一种室内装饰品。再加上名人字画的涌现,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会进行书画的交易买卖来获取利润,书画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商品,从而促进了书画市场的扩大和兴盛。
宋朝书画市场的繁荣和兴盛不是一种偶然现象,而是与其经济和政治的发达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从经济层面上来看,商业大都市的兴起和对外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书画国内外市场的兴盛;从交易主体层面上来看,士大夫阶层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直接给书画市场带来了活力。
这也说明,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都非常适合书画市场的兴盛,促进了其规模的扩大,而书画的平民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朝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具备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但是苏东坡在世时为何从来不卖自己的字画?
原因就是,作为才高八斗的文化大茄,天生就有副傲骨,他认为,自己创作的书画凝聚了自己的艺术结晶,是自然赋于自己的赞赏,根本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价值,所以即使遇到仕途坎坷生活拮据,宁可自食其力辛勤耕耘养活家人,也不去变卖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所以才能为后人留下无数艺术瑰宝,成为世界敬仰的“千年英雄“。
但苏东坡的影响实在太大,想取他的墨宝倒弄文物的“名人”不少,明知买不到他的书画作品,他也不会随便赠与,怎办?于是就利用他的朋友骗来苏东坡写的信件去换十几斤羊肉。宋代的一斤相当于如今的1.3斤。十几斤,那就是现在的20多斤了。羊肉怎么也得四、五十块钱一斤吧。差不多就是1000块了。而且苏东坡写信的艺术价值绝对大于他的书法作品。很多达官显贵都是千金难求他的一幅字画。
也许有人认为,苏东坡在穷困潦倒时干脆卖字画不就行吗。一天写一幅字也够他喝酒吃肉了。可惜,苏东坡就是不卖,他不仅不卖,而且遇到下列五种情况绝不提笔赠书,这就是史上有名的“五不写”;
1,限定大小者不写:
东坡认为求书的人,居然限定字的大小,可见他的用意根本不在乎笔法的工拙.
2,未曾谋面者不写:苏东坡曾经回答刘元忠一封信,说道:“白云居士是不是你的号称?或者是你替他代求的?不管怎么说,我既然不认识他,就不便随便落款赠送,如果真是你的名号,我却不喜欢你轻易使用这个我不知道的别号。”结果自然没有写啦!这大概是怕别人别有居心或诚意不够,不知珍惜。东坡是自负的,假如字落在个下里巴人的手中,岂不是对牛弹琴如何舍得。
3, 绫绢不写:他认为绫绢该用来做衣服,不该用来写字。
4 。藉此扬名者不写:当时有些文人想凭借他的书法,书写自己的文章,以求彰显于后代。东坡认为,这种方式未免太卑鄙无耻了,不凭正当手段求得门径,却只会钻营、巴结,这种邪风杜绝还来不及,怎么能再助长呢?
5,文无深意者不写:如果所写的内容,欠缺深意,必然格调浅陋,当然写不得了!所以,他更不会卖字了。即使被贬黄州的第三年,他开垦的东坡遇到灾害,寒食节前,大雨下了很久,从小赔伴他的乳娘去世了。房屋四处漏水。自己也病倒了,躺在湿哒哒的床上,乌鸦叼着纸钱在窗户飞来飞去。起身想做点吃的,看到头发都白了锅台只有一点咸菜,奈何灶台里的草都湿了。于是他写下《黄州寒食帖》,“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天下第三行书,就此诞生了,如今估值几十亿。 是的,就在那样的情况下,苏东坡也没去卖字画。所以史家评价,如果他去卖字画,也就没了后来到苏东坡,也就没有了《寒食帖》,真乃难能可贵也。
注;
1.《东京梦华录》
2.《宋代书画市场研究》
3.《梦梁录》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