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3】

陈平 最后编辑于 2023-08-04 08:30:59
2636 1 1

微信图片_20230803101549_副本.jpg

浅识文学、文学史与文史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讲座【3】

【三】文史的概念

文史乃文书记事。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

1. 文书记事。

 《汉书·司马迁传》【24】:“僕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汉书·东方朔传》【25】:“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

2. 指文学、史学的著作或知识。

 南朝 梁 刘勰【26】 《文心雕龙·时序》:“其文史则有 袁 殷 之曹, 孙 干 之辈。”《北史·山伟传》【27】:“ 伟 涉猎文史, 孝明 初, 元匡 为御史中尉,以 伟 兼侍御史。” 唐 杜甫【28】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十五富文史,十八足宾客。” 清 孙枝蔚【29】 《送王金铉归里》诗:“ 晋 世擅风流, 汉 贤足文史。”

3. 指诗话、文评之类的书。

 《新唐书·艺文志四》“丁部集录总集类”有“文史类”一目。凡所以讥评文人之得失者,如《文心雕龙》、《诗品》等,均列入该类。

文学与史学的书籍或学问。

《隋书.卷七五.儒林传.刘炫传》【30】:“玩文史以怡神,阅鱼鸟以散虑。”《唐书艺文志》对诗话、文评所别设的一类,论述学术的源委、着作的流别。

24,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25】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5,李陵,(?-前74年),西汉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北)人,字少卿。李广之孙。武帝时,为侍中建章监,善骑射,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将士,防备匈奴侵扰。天汉二年(前99)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自请率步卒五千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至浚稽山,为单于所率八万余骑包围。虽率军力战,终因粮尽矢绝,救援不继而投降。单于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尊贵用事。后武帝听信谣传,以为李陵教匈奴为兵,遂族灭其家。汉昭帝立,霍光遣使招之归汉,不还。居匈奴二十余年。病卒。

26,东方朔, (约前161年-前93年?) ,字曼倩,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德州陵县神头镇 )人, 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辞赋家。东方朔博学广识,能言善辩,善于以诙谐的语言和方式,陈说国政大事,甚得汉武帝赏识。其事迹在《史记》《汉书》中均有记载。 汉武帝即位,征辟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拜为郎。后任常侍郎中、太中大夫等职。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汉武帝面前谈笑取乐,曾言政治得失,上陈"农战强国"之计。汉武帝始终视为俳优之言,不以采用。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等名篇。诙谐风趣,义理精辟,言辞才辩,独树一帜,文采风格,卓然一家。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他为"滑稽之雄"。 亦有后人假托其名作文。明朝张溥汇为《东方太中集》。

27,刘勰,(约公元465年~?),字彦和,祖籍东莞郡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沈庄)人。南朝梁时期大臣,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宋越骑校尉刘尚之子。少时家贫笃志好学,依靠名僧僧佑,学习儒家和佛家理论。撰写《文心雕龙》,得到宰相沈约称赞,授奉朝请,历任临川王(萧宏)记室、步兵校尉、太子通事舍人。昭明太子萧统去世后,内心伤悲,请求出家,没有得到梁武帝许可。于是,烧发明志,法号慧地,出家并圆寂于定林寺

《文心雕龙》引论古今文体及其作法,与刘知几史通》、章学诚文史通义》,并称文史批评三大名著,奠定了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28,山伟,生卒年不详,字仲才,河南洛阳人,北魏、东魏时期大臣。祖上为代人,后移居河南洛阳。祖父山强、父亲山稚之,都在朝为官。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受举荐,兼任侍御史,因秉公执法,官位转正并受加封为兼任国子助教、迁任员外郎、廷尉评。 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六镇之乱后,受元义引荐,被推举为谏议大夫。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河阴之乱后,担任安东将军、秘书监,著作郞。 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孝静帝登基,授卫大将军、中书令,监管修编《起居注》。死后东魏朝廷追封山伟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幽州刺史,谥号为文贞公。

29,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30,孙枝蔚,1620年一1687年),清初著名诗人,字豹人,号溉堂,陕西三原人。因其家乡关中有焦获泽,时人因以焦获称之。 生于明光宗泰昌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六十八岁。

孙家世代为大商人。李自成入关,孙家即散家财组织团勇抵抗李自成,却为之所败。只身走江都,折节读书,肆力于诗古文。僦居董相祠,高不见之节。王士祯扬州,先赠以诗,称为奇人;又特访之,与订莫逆交。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举"博学鸿儒"科,因年老不能应试,特旨偕邱钟仁等七人授内阁中书。但不忘故乡,因颜所居曰溉堂,以寓西归之思。枝蔚工诗词,多激壮之音。

31,刘炫,(约546-约613) 字光伯,隋河间景城(今河北献县东北)人。隋经学家。。刘献之的三传弟子。开皇(581-600)中,奉敕修史。后与诸儒修定五礼,授旅骑尉。旋任太学博士。卒于隋末,门人谥为宣德先生。相信伪《尚书孔氏传》,并伪造《连山易》、《鲁史记》等;所提出《春秋》规过之论,对后世影响大。所撰《尚书述义》诸书,已佚,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本。少时与刘焯友善,同受《诗》于刘轨思,受《左传》于郭懋,问《礼》于熊安生。为人聪敏,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口诵,目数,耳听,五事同举。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发送

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