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梨结缘铁匠村

陈德荣 最后编辑于 2023-07-07 11:10:11
10586 1 4

黄花梨结缘铁匠村

肖声

海南有个邢孔见,很谦逊,大名就以“一孔之见”谦称。其实,他是个才华横溢的大作家,居然为海南岛作传。而他在《海南岛传》里,又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赞美一种植物——黄花梨,说它是“堪称阳光与水的陈年佳酿”。

似乎有点玄,是吧一种树,怎跟醇醪美酒相提并论呢这就得刨开黄花梨的芯格,挖出其奇上加奇的传奇故事,方能知其所以然了。

黄花梨,其实是红木(檀木)的一种。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地,都产有黄花梨。但唯有我国海南所产的黄花梨出类拔萃,价连城,贵为“植物的人间传奇”。其品质金贵,相较于林林总总的所有树种,就如同沙堆里的金子,具有卓不群的内涵。

不要以为,大森林是世界上的净安逸之地。实际上,所有的森林,跟人类社会极其相像,都充满了你死我的争斗。且不论动物之间的嗜血相争,即使看似温婉平和的花草树木,也无都在为攫取身下的土地头顶的阳光而相互挤兑与绞杀。为了自身能多照点阳光,乎所有的草木在踮着脚尖一个劲地往高里拔。甚至包括那些大树木之间缠来绕去的,都挤占更多空间使身解树木的高枝攀爬。相反,在浩渺无边原始里,只有黄花梨与众多竟相拔高长快的植物迵然相异。它不与任何植物抢空间,抢阳光,全心全意地往内心深处生长,跟所有树木相比,长得慢成了它独树一帜的美德。而且,在它平庸呆板的外貌里藏着令所有木黯然失色的璀璨品相,那就是它贵如珍宝材。海南人把花梨木称为花梨母,花梨木的芯称为。这种“格”,类似于石头的玉化部分,是木中精华。,这种贵为珍宝“格”,是一年两年便成的需要经过数乃至百个轮的修行,才会慢凝成一种密度很高的“格”。花梨母必有了格,才不会随时间流逝或环境迁移变形有那些古怪意味深理。花梨玄妙有的像眼睛,有的像虎皮,有的,有的像狐尾,有的在像什么又不像什么之间,出说不道不明难以言传能意会的趣。最极致的格,会人的鬼脸还会诡秘地泛出若有若无的笑意,真神!这还只说的品相,再用鼻子闻闻,哈哈,花梨母还会隐隐透出一种既有点辛辣又有点温馨的气息,一定怀、镇痛降压之功能。此外花梨母的实用价值超越了其他有品种的木材,曾经是做具的上上品。,由于我国封社会时朝廷它封为贡品,成了少数达官贵人或奸商尔虞我诈争相逐利的工具,自、宋、明、清以来

(元朝例外),原生态的花梨母往往在还未成材之前,就倒在锋利的刀斧之下,断断消灭。直到解放以后,海南花梨母才被誉为黄金树,受到应有的保护和合理应用。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大幅度提高,海南黄花梨已经进入了普通百姓的精神生活领域,成为一种大众也能用来观赏、把玩及显摆的极佳选择之一。

我偶尔相识的一个海南村庄,早在十几年前就善于把握时代机遇、及时洞察新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时尚需求,敢于跟黄花梨结缘,不仅引领了市场新潮,也传奇般地成为名闻遐迩的富豪村。

这个村庄,其美名曰“铁匠村”。为啥叫这么个名字呢?其实,它的真名叫北岸李村,是隐于儋州市又穷又破的木棠镇墟旁旮旯里的一个小村落。建村已达600多年历史的李村人全姓李,这就难免让我浮想连翩,突想起唐代三朝明相李德裕,被第四代宣宗皇帝一贬再贬,直到流放“孤悬海外”的崖州。据传,虽然李德裕本人死于崖州三年后获准归葬中原,但其弟李德禧等后人仍留在海南,传宗接代,开枝散叶。恕老朽无从考证,儋州的这个北岸李村,跟李德裕的后人有没有关系。但是,海南是个移民岛,现今占全省人口最多的十大姓氏,其中名列前三甲的陈、王、李三大姓氏的现代子孙,基本上都是唐宋以后从内地流放、迁徙过来的官员或王宫贵胄或商贾墨客繁衍生息的后裔。作为现今海南第三大姓氏的李氏族人,如不是李德裕的后裔,则很大程度可能是自福建进入海南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和太宗皇帝李世民后裔所派生出来的支脉。我曾询问过新任北岸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日信,却因其太过年轻又对此一无所知,故我也一无所获。不过,不管北岸李村人是李德裕的后裔抑或是李渊李世民后裔的支脉,都是我国古代名门望族的后裔,其中不乏敢为天下先的志士能人。就说生于1987年的新支书李日信吧,小小年纪,就能当上这么一个声名显赫的富豪村的一把手,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且看他的大名就很不一般。“日信”与“日新”谐音,“日新”是啥意思呢?《礼记·大学》篇有曰“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如能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就是激励人要勤勉反省不断创新。老朽与李日信的交谈中就感受到他的沉稳和进取,颇有点后生可畏。再看北岸李村的村民们,都不简单。只须了解一下“铁匠村”的来历,便要给他们竖大拇指了。何谓“铁匠村”?早在明清时代,因土地贫瘠,十年九旱,北岸李村人被迫背井离乡,外出谋生,习得打铁技艺,归来切磋砥砺,世代相传;特别是解放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植下,他们的打铁事业欣欣向荣,逐步发展成“户户有高炉,人人会打铁”的繁荣景象。因而得名“铁匠村”。

一个村庄,有一两家铁匠铺不稀奇;一个村庄,家家都开铁匠铺,并都靠打铁翻身出名,这就很稀奇了。以前,全国名地哪儿都有铁匠,为啥这铁匠村的铁匠靠打铁能打出远播之美名呢?究其根本,是因为这里的铁匠们不仅仅用铁锤钳子打铁,而是在用脑袋“智造”名种铁器。他们“智造”的农具,也比一般铁匠打造的经久耐用。这就是铁匠村的奥秘所在。

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代发展了,打铁行业落伍了,铁匠村的铁饭碗变成了泥饭碗,村民们一度又陷入生活的低潮。又到了一个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怎样闯过这一生活大坎呢?铁匠村有梦有追求并善长“智造”的能工巧匠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心脑翅动,把梦和追求化为再劈蹊径的动力,反而逼出了一波更加引领时尚的创新潮。起先,他们瞄准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产特色,把笨重的铁锤钳子置换成轻便的小型加工机械,加工制作各种贝壳工艺品;后来,他们又收购被称为海南两大自然遗产宝物之一的黄花梨老材(所谓老材,即野生花梨母的格),用来加工制作黄花梨工艺品,并很快就发展成“家家有工场,户户开卖场”的黄花梨工艺品制造和销售一条龙的全新铁匠村。

有句行话称,手艺人不是生意人。而铁匠村新一代的手艺人,却能在手艺基础上滋润出艺术涵养,又把手艺、艺术与生意绸缪融合成一体,既为繁花似锦的工艺品市场添上别具新意的一景,又为铁匠村劈出一条致富新路。现今的铁匠村可牛了。全村拥有180多家黄花梨加工作坊,62家实体店铺,80多家网上店铺,2000多名从业人员,产品畅销全国各大城市。只要走近铁匠村口,那高耸雄伟的牌楼和花团锦簇的车道以及布满火山石小景的别致停车场,让八方来客惊异自己是否己置身于一个名胜风景区。跟周边简易牌楼的穷村相比,真有天壤之别。走进铁匠村左顾右盼一番,一字排开的两委办公室、村史馆、医务室和两排由村委统一规划建造的崭新店铺,店内各种黄花梨制品排列有序,琳琅满目,熠熠生辉,令游人不得不驻足翘首,问东问西。其中就会有不少来客选购到自己含英咀华的工艺品,如获至宝地回去向亲友们显摆了。

铁匠村今非昔比,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豪村,更享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大串的荣誉。怪不得,在新冠疫情泛滥的2021年,慕名前来的游客还达1.1万人次。谁都懂的,众多的游客,可不单单是来此观赏鳞次栉比的豪华店铺和世间珍稀的黄花梨老料的,更是不请自来的消费者。老朽第一次游铁匠村,就是被中视海湾一位高邻的义务宣传吸引去的。据他的感悟,铁匠村的黄花梨产品,并不一定是原生态老料制作的,但他们的工艺精细别致,老料和新料制品的价位悬殊,营业员也会坦陈老料和新料制品的区别,基本没有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以新料冒充老料等虚头巴脑的欺诈行为。我首次游铁匠村时,也被一些店主的真诚态度所打动,这才有了先后多次带朋友频频出现在铁匠村,并萌生出采写一篇拙作以抒怀的想法。

当我在他们村史馆里看到李纳“风华正茂”四个大字的墨宝时,就更坚信铁匠村人确实不简单。他们把很少露峥嵘的毛主席小女儿也征服了。可见,海南黄花梨能与铁匠村结缘,也是这海南瑰宝有幸,让它能物尽其美再放光华造福人类了。

铁匠村的新老铁匠们,配得上“风华正茂”这一荣耀。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顺其自然者
  • 珍珠传奇
  • 人参果
发送

1条评论

  • 铁匠村如今成了木匠村。
    2023-07-07 14:57:57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