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小金讲正骨(六) 巧用“压垫”稳骨折

杏林接骨 最后编辑于 2023-06-16 13:59:42
5815 3 7

某日,小金早早地拿着几张X光片在诊室等我,见面急切地对我说:老师,前几天手法复位XX床骨折病人,骨折又移位了。我仔细看了看病人的X片,这是一个不稳定型骨折,便问小金:病人的夹板有没松?答:扎带未见明显松动。我接着问小金:你知道影响骨折稳定常见因素吗?答:教科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骨折的形态、部位,骨折对位的准确,外固定是否可靠,康复训练是否恰当等因素有关。我深以为然!我分析道:“这个病人的骨折,从形态上来看,骨折线呈斜形,与骨干夹角较大,且骨折小碎片产生,虽手法复位对位满意,但骨折不稳定,夹板扎带看似并松动,其实并不可靠。”

手法正骨只是骨折治疗的第一步,虽然正骨手法很重要,但治疗的真正难点还在于固定上。与手术内固定不同的是,夹板外固定过程存在较多的变数只有正确处理,才能防止骨折再移位。

压垫是骨折小夹板固定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夹板与压垫的作用,是通过夹板和扎带的压应力和约束力对抗骨折断端的侧方剪切力,从而达到维持正骨后骨折、脱位良好的解剖关系;压垫的作用就是控制或抵消引起骨折再移位的倾向力甚至可以进一步矫正正骨后骨折端残余移位和成角畸形

压垫是采用软硬适中,透气吸水材料制作而成(如:棉纸、棉花、毛毡等)。其使用主要根据骨的形态、肌肉是否丰厚等情况而定,其形状原则上应与肢体轮廓贴合,以保持压力的平衡。其大小、厚度和硬度宜适中,若厚而小,质地坚硬,可使夹板与肢体难以紧贴而造成固定不稳;薄而大,质地柔软,则又因作用力过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实际使用根据正骨后复查的影像学资料灵活调整压垫的厚度、形状、位置等,不断纠正残存的不满意骨折断端对位对线关系。主要有:平垫、塔形垫、梯形垫、高低垫、抱骨垫、葫芦垫、合骨垫、分骨垫等多种。我在临床上常用四种:

平垫为长方形或方形厚薄均匀的压垫,其宽度可稍宽于夹板的宽度,以扩大与肢体的接触面。长度可根据作用部位而定,厚度可根据患肢局部软组织的厚薄而定,软组织薄弱处可用较薄的固定垫,软组织丰厚处可用较厚的固定垫。平垫适用于肢体平坦的部位,多用于四肢长管骨骨干骨折。

塔形垫为中间厚,两边渐薄,形状似塔形的固定垫。多用于肢体关节附近的凹陷处,如尺偏型的肱骨髁上骨折时,为防止肘内翻,可在骨折近端的外侧和骨折远端的内侧放置塔形固定垫。

梯形垫从薄至厚逐渐叠成阶梯状的固定垫。多用于肢体斜坡处,如防止伸直型肽骨體上骨折向后移位,可在骨折远端后侧加用梯形垫。踝部骨折脱位(内翻或外翻)时也可采用。

分骨垫以一根铁丝为中心用棉花卷成圆柱形的固定垫,适用于尺、桡骨骨折、跖骨骨折及掌骨骨折。用钢丝制的分骨垫,其作用是在X线检查时便于观察固定位置。

我问小金,压垫技术除了上述位置和形状关键点外,临床应用时还有什么注意事项?我告诉小金,骨折小夹板固定后并不是机械的认为治疗结束了。随着病情的变化也应适当调整正骨后的早期,伤肢肿胀会增加,在包扎的松紧度不变的情况下,压垫的效应力会随之增加,如果不作调整,就有可能会出现骨折的矫枉过正,甚至影响伤肢的血运;正骨后的中、后期,伤肢肿胀会逐渐消退,压垫的效应力会随之减弱,这就是为何治疗后期骨折再移位的重要原因。

我试着以常见的桡骨远端骨折为例,来进一步说明。

发生于桡骨远端3厘米以远的骨折均可称为桡骨远端骨折。多因平地跌倒,手掌屈、背伸撑地及前臂内旋位受力引起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属于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很容易造成骨折。另外桡骨远端关节面有两个生理角度:桡骨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称掌倾角;桡骨关节面向尺侧倾斜20°〜25°称尺偏角。桡骨远端骨折的复位理想与否,以此两角度为标准

桡骨远端骨折常根据其受伤机理及骨折远端移位方向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及粉碎型。伸直型骨折,多因跌倒时腕关节伸直位,手掌撑地,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骨折后临床表现为典型的餐叉样畸形。屈曲型骨折,多为腕关节伸屈曲,掌屈位受力,使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外观呈锤状畸形。如受暴力较大,骨折呈粉碎性,骨折块在三块以上,骨折线多波及腕关节面,受伤大多较严重,畸形亦无规则。X线片、CT检查可以确诊。

桡骨远端的骨折治疗绝大多数采用手法正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其手法正骨应根据骨折各自不同的类型,严格按照上述骨折特点及逆损伤机制的过程进行,桡骨远端骨质较为浅表,易触及,正骨并不困难。但是,依然会有部分病人正骨后发生再次移位。这类病人,大部分骨折线呈斜形(不稳定)或不规则(粉碎);小夹板固定过程中,没有使用或没有准确使用“压垫”。

我接着对小金说,以上仅仅对“压垫”使用的泛泛而谈,临床还希望你们多实践。就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采用二垫固定法用于不稳定的斜形骨折。骨折复位后,选用合适的压垫,将两垫分别置于两骨端原有移位的一侧,以骨折线为界,两垫均不超过骨折线。在此基础上再用小夹板固定、并不断观察,及时调整,即可骨折再移位风险降低。

小金点点头,对我说:中医正骨许多小技术的确还没掌握,平时还是要勤学苦练,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西江月
  • 云水谣
  • 顺其自然者
  • 珍珠传奇
  • 晓视界
发送

3条评论

  • 太专业了,小金遇良师,职场之幸。
    2023-06-16 16:25:57 0回复
    0
  • 中医正骨有一套
    2023-06-16 14:22:01 0回复
    0
  • 专业骨科大夫。
    2023-06-16 14:10:35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