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称谓

安文 最后编辑于 2023-05-25 14:56:55
10381 3 6

戏说称谓

 

年轻人入职,先要学会正确称呼同事,尤其领导,叫错会像李白那样惹人不快。不知你发现没有,同一个安文,在南方尤其广东人阿文”,在北方或体制内单位则称“小安”或“老安”,这里面有什么讲究?

其实,古代中国北方称呼也是“阿X”,现在南方不过是保存了北方语言进化过程中的“活化石”而已。在一首著名的汉乐府诗中,就出现了两次“阿X”:

十五从军征  【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即使相隔两千年,这首乐府依然令人唏嘘,也留下了古代北方人称“阿谁”组合,即阿作为词缀的历史痕迹。

在单称前加个“阿”字,语言学上叫阿字前缀。著名汉语言学家王力《汉语史稿》对其有过阐述,认为阿字由先秦的伊字变来,最早的作用是给“谁”字做前缀,二者的组合是“阿谁”,就是谁的意思,现代苏南吴语还保存着这个“阿谁”。东汉末年,阿字结束了不确定性,开始扩展到亲属称谓中。汉朝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时,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长诗,其中就有这么几句:“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兄、妹、母前边都带上了阿字。

同一时期,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吕蒙人称吴下阿蒙,充分说明阿字已突破谁的不确定性限制,成为亲属称谓的万能搭配。这时期阿字兴盛原因,有人分析认为,阿字发音简单,且带有婴幼儿牙牙学语的感觉,是家庭中较常见的发音。再加上中国古代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单音节词,用在书面尚可,口语中不够顺畅,用个最常见元音当前缀,叫阿哥阿姐并不意外。

到魏晋南北朝,中国北方被鲜卑人统治近三个世纪,汉语与鲜卑语相互影响、大量混杂。而古鲜卑语阿字在亲属称谓中常见:母亲叫阿摩敦(amatun),哥哥叫阿布干、阿干(agin),伯父则叫阿莫贺(ambaha)。两种语言混用,进一步增加了阿字前缀的使用频率。“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鲜卑女花木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1.jpg

《木兰辞》(局部)。作者/(北宋)米芾

但到宋朝,阿字用作亲属称谓在北方日渐稀少,取而代之的是叠字称谓。南宋倪思的《经鉏堂杂志》中,曾载:慈福庆寿,寿皇新作一袍,刺绣甚华,慈福见之云:“哥哥寻常不曾着此衣服,今何故如此?”寿皇对云:“政为妈妈万寿献杯之故。”慈福云:“哥哥可谓孝顺。”这里的妈妈指宋孝宗母亲慈福太后,但哥哥却是对男子代称,并非真哥哥。《水浒传》浪子燕青去东京拜见名妓李师师,也要“烦请姐姐请出妈妈来”,才能“小闲自有话说”。这里李师师的“妈妈”是那个剥削她的鸨母。撮合潘金莲与西门庆的那位王婆,评书口语一般都称为王妈妈。

不过在南方,阿字作为亲属前缀还是得到传承,随着南方方言一直沿用下来。《儒林外史》成书于清,讲明故事,特别注意称谓细节。那位到死都不放心点两根灯草费油的严监生,家住广东省高要县,请来两位亲戚叫阿舅;家贫游学、得了救济归养病父的匡超人是浙江人,跟叔叔谈事情一口一个阿叔;带着戏班子闯荡江湖的鲍廷玺是南京人,见了哥哥的小厮就叫阿三(待续)。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徐长河
  • 常州小城
  • 善舞
  • 竹青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3条评论

  • 不知道怎么称呼 一般就叫老师或者师傅吧
    2023-05-26 09:43:22 0回复
    0
  • 带阿字,表示亲切。
    2023-05-26 08:34:43 0回复
    0
  •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部队下级对上级称谓中有带副的,如某副司令;可地方没有,如果地方也带个副的,如某副书记,会很别扭,领导会很不高兴。
    2023-05-25 15:12:15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