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过很多次“学雷锋”活动,有的是单位组织的,有的是网友组织的,活动很丰富,场面很热闹。但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一次偶然的“举手之劳”,一分钟不到的搭把手式的“做好事”。
去年的夏天,还需要经常做核酸检测的时候,一天中午,我去室外排队等候检测。正在排队,身后一个人说“瞧那个老头,摔倒了怎么也爬不起来。”我顺着他说的方向看去,一个老头双手紧抓三轮车的车把手,拼命地挣扎想站起来,却怎么也站不起来。
“人老先老腿”,此言不假。看来这个老头腿脚无力,即使没有完全摔倒在地,但是腿脚软了,站不直了。
排队的十来个人,没有人去帮忙。我对身后的人说,我去扶他,回来继续排在这里啊。身后的人没有意见。于是我赶紧走过去帮忙。
这是一位七旬左右的老头,个子不矮,却长得瘦骨嶙峋,还有点佝偻。他骑着三轮车捡破烂,到了路口想往小巷子里拐,拐弯的时候可能没掌握住龙头,三轮车龙头反转,老头自己跳下车却没想到腿软一屁股蹲到了地上。时值中午,又是夏天,虽然阴天没有太阳,但是湿热的感觉仍让人很不好受。我猜测,老头可能在外捡了一上午破烂,没吃没喝,想通过小巷子回家休息,没想到出了状况,没力气站起来了。
我双手伸到他的腋下,一把将老头扶了起来。老头已经有点语无伦次了,很有可能挣扎使尽了力气,又急又热,思维出现了混乱。我对他说,大中午的,年纪又大了,就不要出来干活啦。老头含含糊糊,也不知道想表达什么,慢腾腾推着三轮车往小巷子里走了进去。
老人摔倒了要不要扶,这本来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彭宇案”后,一直成为了问题。或许,周围的人大多数是愿意扶的,但是各地曝出的“倒地讹”新闻,让很多人心存疑虑,于是不能不犹豫。这种犹豫将来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消化,目前看来还需要文明风气的进一步熏陶。
70来岁的老头,理应颐养天年,然而他仍然出来干活。这种刻进骨子里的勤劳,是中国人几千年传下来的美德。“闲不住”,正是他们这些经历过苦难的那辈人的共同特点。
或许,再过几十年,人们习惯于生活的富足,才会真正闲下来享受生活。老话说“由俭入奢易”,其实由俭入奢很不易。你没富起来,怎么可能由俭入奢呢?没有两三代人的积累,想奢也奢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