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北口进入篦箕巷,有坊标“大码头”字样,以示小巷及巷边,是有点历史的运河码头。
篦箕巷改造前,在沿河“皇华亭”旁,以及“篦梁灯火”牌坊旁,曾经,确有两个近水阶石大码头,供已消失了的市果品公司和怀德贸易货栈水运商品的上下货,以及巷里居民洗涮之用。但改造时,临水称得上真正水码头的,基本消失。西边尚留一口子,供游船停靠,后来,亦消失无踪。
篦箕巷亲水大码头,历史悠久,甚或,曾是维糸古常州老城厢繁华的重要通道。自隋朝大运河开通后,花市街码头(清乾隆未赐名篦箕巷的前身),就商贾云集。明正德十四年(1519),官驿毗陵驿,终移设于此。清朝乾隆下江南,曾三临常州,均从河边大码头上岸入城,并赐名花市街为篦箕巷,以更适应古巷真实业态。
更有将千古流传的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很稀见地实名提及古巷毗陵驿,把贾宝玉和其父亲梦幻中的最后一面,安排于此。作者曹雪芹,对常州厚道地把一个禅性的启示,留在了小巷岸边。曾有著名红学家,专来巷里水边徘徊、沉思……想悟透曹雪芹作品的真义。没错,许多人事,终将消失,但伟大著作里的这一情节,却会永远存在并引人遐思。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篦箕巷还是常州市鲜活农副产品,如鲜果、水产、蔬菜,改革流通体制机制的发源地和成功地。其中几个近水大码头,功不可没。
综上所述,亲水大码头的消失,实在可惜,使得常州作为运河城市发展中的老城厢里,丢失了一大物证和载体,尤其大运河申遗成功之后!何况,青果巷新发现的周有光私家小码头、三堡街沿河中小老码头,都得到了保护。所以,建议恢复篦箕巷皇华亭边的亲水大码头。
在大码头原址复建,有历史依据,也有现实意义,哪怕随着河水的日建改善,让人们有机会撩下水,削个片,钓次鱼,也不失为一种亲切、真实的运河沿岸人间烟火气息,更何况码头上还有城市那么些厚重的东西,可展示、可体会,完全可加深人们对这座古城的情感和理解。今后水上活动(停航后可利用河面),也有个上下码头。也让古巷所标大码头,名副其实。
水边大码头的复建,并不复杂。当然花费也不多,习惯想通过基建让自己有个收益涨停板的,请绕道。但要建,就要谋划好。可让构思设计人先去苏杭观摩学习一下,坚守自我,又扬长避短。若动手,就建一个富含常州特色、尽显江南文化的水边大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