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英紫叶
天开化宇日月新,斗炳轮回业绩丰,在全市人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回忆起走过的岁月,真是往事如烟,不生感慨。就拿我这个做裁缝手艺的人来说,数十年的剪、尺生涯,精勤于业,不负时光,虽也略有成绩,稍有欣喜,但对比近十年来方兴未艾的服装流行趋势,我深为我国古诗中所说“衣冠上国”的精彩出萃而赞美不尽。你看:今不论在车水马龙的繁华街市;还是在芳菲田野的阡陌小道,人们身着各式各样的华丽服饰,将时代打扮得异彩丰呈、绚丽斑斓。
我老家在金坛农村,小时候因生活贫困,初中毕业后,父母信奉“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乡俗,送我去学了个裁缝,于是我开始有了与剪、尺打交道的一世人生。那时人们生活清苦,物资匮乏,不但缺钱做衣,剪布还要凭布票。做件衣服,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也不足为奇了。若是多子女家庭,还会一件衣服老大穿过老二穿;老二穿过老三穿的递次轮着。更有做不起衣服的人,遇到要走亲戚、喝喜酒等事,还会在全村商借别人穿的新衣,出门撑面子。当时市场上的布料品种也很少,洋气一点的“卡其”、“毕叽”就算上等的了。众人出家门,男人们是清一色蓝,女人们是相仿的单色花布。男装款式无非是“中山装”、“列宁装”之类,女人们穿的也尽是“对面襟”、“大缚头”等几套。我这个女裁缝,每天一清早,手握着剪、尺,去走村串户做上门工。虽然每天只有一块五角的工钱,但比起在田间挣工分好多了。又因为我是女匠人,烟酒不沾,请我做衣服的人家特别多,乡间姐妹们都羡慕我“吃鲜的、拿现的”。这种吃“百家饭”的行当,一直做到跟知青丈夫回常州。
回城后,适逢改革开放好岁月,有手艺的人更可各尽其能,可个体开店、可经商贸易、可入职挣薪。我那时在丽华新村“光彩一条街”开起了紫云(我名字谐音)服装店,由于我精于技艺,中西款式全在行,再加女性特有的温和服务,门市生意甚是兴旺。温饱无虞奔小康,穿着服饰讲时尚。此时给服装业带来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人们的生活逐趋富裕,选料做衣不只局限于流行的“的确良”、“人造棉”等织物,而是追求纯羊毛制品、丝织品等高档面料。从“华达呢”到“花呢”,再到“麦尔登”、“马库呢”,人们穿过了“凡立丁”又穿“陀丝棉”,着过了“乔芝纱”又换“真丝皱”,各种面料竞艳放彩,媲美炫秀。西装、茄克、T恤成了帅哥酷男们潇洒倜傥的形象代言;裙服、旗袍、套装又成为女士们出秀展美的写真。人们来到我的服装店,不仅选料定做,刻意求新,更多的是品味生活、美化自身的好场所。
天道酬勤,厚德载物,随着人们的爱美、审美、享美品位在不断提升,街市上的各类服装店,也如雨后春笋越开越多。各种新老款式、中西品牌竞相亮相,递遴迭萃,不但本地品牌如“瑞卡”、“潇翔”等系列深受市民喜爱,就连价格不菲的“鳄鱼”、“皮尔卡丹”等世界名牌也多有人问津。人们不再为省几个钱再找裁缝量体裁衣而费神待时,路过商场集市,见有时髦服饰,或入乡随俗、或追求新异、或遂选品牌,都会即时试衣,随买随穿,方便适宜。而许多靠手艺吃饭的裁缝,此时纵然有三头六臂,面对服装产业的兴起,还是“望衣莫及”,大多数裁缝都图松身而退隐或改行。我也不例外,加盟到市内一家服装厂,一直至退休。
“云锦生五彩,霓裳艳四季。”更让我欣慰的是,近十年来,人们的穿衣着裳发生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当你漫步城市街道,或乡镇村野,见到的不论是城市居民,还是乡间农民,不论是俊男倩女,还是老人儿童,穿着都人人一身新,个个显时髦,根本分不出,谁是城里人,谁是乡下人。男士穿花衣,倩女穿西服,老人着彩装,少儿穿“动漫”,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这是当代全新理念的服饰潮流,更是近十年来人民生活幸福,时代斑斓多彩的见证。再拿服装行业来说:如今早实现了多功能、高科技、自动化的流水生产,流向市场的服饰琳琅满目、美轮美奂、应有尽有,有的还远出重洋、畅销国外,为中国、为常州、也为我们裁缝,争得了荣誉。如此斯如,真可谓:盛世呈昌期,云蒸霞蔚布锦绣;服饰炫时代,姹紫嫣红幸福路。
2022-11-4
作者:叶芝英(本名)
联系电话:13182572570
作者地址:常州丽华二村26幢-甲-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