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讲个有关银丝面的电视短片的故事。
大概是青果巷一期修复工程完工之后,有关部门想利用拍一段电视来宣传一下常州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了撘配吃在常州的宣传,又加上了银丝面馆的内容。
电视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一天上午有老夫妻俩人逛了修复一新的青果巷后,到麻巷的常州银丝面馆总店。婆婆开口说:二碗红汤拌面,下烂点。于是就吃面。就这么简单。
在我老沈看来,婆婆点面时,说的“二碗红汤拌面,下烂点”这九个字就是败笔。把蛮好的一段想宣传常州历史文化名城和“吃在常州”的美好愿望的电视,活生生地弄得一地鸡毛。
我老沈为什么这样说呢?头一点:这对老夫妻可能不是常州老城厢人。第二点:不知道银丝面的特式在哪里。
是常州老城厢的老年人,有几个没吃过大名鼎鼎的银丝面?银丝面以浅碗宽汤(清汤)细面劲道而著名。
而且所有宣传银丝面的图片都是宽汤细面,已经是“标配”了。
这位婆婆开口就点:二碗红汤拌面,下烂点。是完全不懂吃银丝面的主,是“洋盘”。
但这个责任是在婆婆身上吗?不是的。
拍这个电视短片,一定事先写好脚本,选定出镜的人物,设计好台词,定好机位,才会投入拍摄。
这种吃银丝面的外行话,不可能是婆婆随口说说的,是按设计好的台词讲的。
这里头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有关机构,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对常州餐饮的基本情况都不掌握。凭空设计出来的。
联想到为什么银丝面的错误宣传在官方媒体上频频出现?(我以前写的笑侃银丝面的有关章节)这很能说明一个问题,文广新旅方面的有关人士对常州餐饮的了解实在是肤浅了,才会造成一而再,再而三的错误。
如果要想唱响江南美食之都,看来首要问题是要解决媒体人员对餐饮业务素质不髙的问题。
要多沉下去,与名店名厨多多交流学习,才能宣传好常州的名菜名点。少出点“洋相”。
回想起常州餐饮业的髙光时刻,打出了“吃在常州”的响亮名气,大概是在九十年代到二十一世纪的头十年。那时候,城中路餐饮名店扎堆,丽华快餐承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团餐供应,常州四大名点的重创辉煌,电台的“天天饮食”栏目热播,晚报的“金周刊”上刊登的有关常州美食的报道,常州十大农家菜的评选,常州十大名菜,十大名点的评选。是这掉的一套组合拳,才唱响了常州的江南美食之都的这块牌子。
后来像长兴楼、金玉满堂的老板,看到了开发房地产比做餐饮来钱更多更快,就投资做房地产,结果就是大家看到的后果。
常州要想唱响江南美食之都,光靠常州文旅一个方面是不行的,必须要与商务处的餐饮业领导机构结合起来,共同努力,克服“口罩经济”带来的困难,扎扎实实做好自身的本质工作,不要把了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才能重创辉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