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文脉 苦心远旅——读《文化苦旅》有感

心容万象 最后编辑于 2022-09-22 15:35:51
5204 4 8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当无数国人拥挤在出国、下海、升职的闸门口,他却背转身去,在中华文化古迹中细细寻觅。他越过山盘水座,踏雪飞鸿,从黄沙漫漫的沙漠戈壁,到细雨清澈的江南小镇,他的掌抚去那些古迹上的尘埃,点开那些埋藏在荒野僻壤里的精神穴位,唤醒那些人们心中埋没了多年的文化自信,苦想后的回味,冥思后的放松,这便是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从都江堰到环着月牙泉的鸣沙山;从对莫高窟历史的感慨,到对平遥票号由盛而衰的体悟;从厚重苍茫的阳关,到轻丽动人的江南小镇。翻开书页,油墨书香中,一个个古老的物象,承载着中华文化的“根”。黄河文明的盛衰,历史的深邃苍凉,柔丽凄迷的小桥流水后,是清新婉约的江南文化和世态人情。文化人格被一次次地提炼,文化良知被一次次地唤醒,展现了无数中华文人的心路历程。

    在人类古文明中,华夏文明是未曾中断和堙灭的唯一者。每当我的心与这些历史古迹贴近,与它互相凝望,我的心便一同跳动着、呼应着。这是一种来自心底的文化共鸣,是一种找到自己文化身份的激动,是对于祖国文化的认同与敬仰。石窟文化、流放文化、晋商文化、书院文化......在书中被作者逐一勾勒,它们凝聚在一起,组成的是中国文化的璀璨星海,点亮的是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文化信仰。

     一篇篇文章的品读,仿佛是一次次身临其境的文化修行,为我拨开云霾,领我登上层岩,俯瞰群山。在山水中解读着历史,在历史中品味着文化,在文化中领略着山水,我的心也一次次沐浴在文化的熏陶与精神的洗涤中。正如作者书中所言:“我在山河间找路,用短暂的生命贴一贴这颗星球的嶙峋一角。”

    万里江河,滔滔而下,磅礴的气势中也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不和谐,在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揆诸现实,在泛文化的潮流下,一些乱象像毒蘑菇一般掠夺和吞噬着文化的正能量。文化古迹被涂鸦,文化名人被恶搞,文化史实被扭曲——花木兰被演绎成“傻大妞”,杜甫被打造成“插图模特第一人”,那些破坏了文化古迹却在自媒体上堂而皇之地调侃:我又不知道这是文化古迹。对文化的敬畏之心深陷于泥沼。这种恶搞文化甚至扭曲为一条能迅速走红的“捷径”,令许多人趋之若鹜。对此,我心痛悲凉,长叹唏嘘间,是对文化的一次又一次的祭奠。

    好在我们同时也惊喜地看到,文化古迹正通过新技术、新思路、新平台,在加速传播和普及,创新成为当下推动文化发展的新引擎。运用大数据将文化古迹的至美带入千家万户,让文化与人们实现跨时空的交流,将冰冷古朴的文化古迹融入文化产品——敦煌飞天纹样的书签,印着故宫青花瓷花纹的笔袋,红楼梦人物造型的梳篦,文旅专题片等,原来高冷的塔尖文化,纷纷走下神坛,真正“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这些年轻人,或许真应该多出去走走。鸟瞰名山大川的秀丽绝美,千里江山的磅礴气势,一连串无可超越的绝境,一重重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包围着你,征服着你,又吸纳着你......这时你的目光变得更清澈,你的心灵会因滤去浮躁而安宁,你在蜕变在新生!

此时,如果你从行囊里再次捧起《文化苦旅》,挑灯夜读,在这纯粹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夤夜里,文化直击着你的心弦,那种震颤、那种折服,那种跌宕而透彻的生命状态!

阅读着、遐想着、感动着……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我似乎也背上了行囊,为赓续中华文脉,而苦心远旅……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孤芳不自赏
  • 西江月
  • 陆吾
  • 人参果
  • 菊满南山
  • 顺其自然者
发送

4条评论

  • 感谢各位!
    2022-09-23 15:47:21 0回复
    0
  • 这本书曾经风靡一时。
    2022-09-23 15:13:39 0回复
    0
  • 谢谢分享
    2022-09-23 14:56:47 0回复
    0
  • 挑灯夜读,精神可嘉。
    2022-09-22 15:39:57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