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大 】我的第二故乡

竹简幽虫 最后编辑于 2024-06-03 10:41:29
5261 6 16

                                      我的第二故乡


        我的第二故乡是我插队落户的天目湖镇桂林村。

        众所周知,天目湖镇是现在的地名,以前叫沙河乡。顾名思义,沙河可谓是沙流过的河,能流沙的地方肯定是山区,至少也是丘陵山区。

        在我的记忆深处,清楚地定格着当年我担着行李来到沙河乡桂林村的画面。那是下了班车还要走上好多里山路、越过好几座山岗,才能到过的地方。

村庄是坐落在桂林山的脚下。这里山岗连绵起伏,满眼是杂草丛生的荒山野坡,有开垦后的山坡上,种着一垄垄的山芋、南瓜,还有一块块散落不定的玉米地。没有大块的水田,只能在低洼处看到一点水稻的绿色。

        我插队的知青点就设在桂林茶场。那时的茶场兴办不久,刚刚种下第一年的茶树。

        我们的劳作是从开荒种茶开始。钉钯是我们用得最多、也是损得最多的农具,可以从入秋一直用到开春。其他就是扁担和担绳,那就是上山砍树枝、割茅柴。

知青点离桂林村约有一里路。收工后有时会去村头的小店买点日用品,也会村里转转。村里有一座小学,那是由祠堂改建的,十分破败。没专职老师,是由我们的知青在那里上课。

        总以为桂林村的桂花树很多,可全村只有一棵桂花树,聊以安慰的是这棵桂花树有约二百年的历史。村里房屋不少,但许多是茅草屋。墙体的下半截用石块驳起,上面用黄土夯筑。这些都是就地取材。山里有的就是石头,只要有力气就行;茅草山上就有,只要有力气割就行;黄土脚下就是,只要挖上来用力夯就行。也有几户是铺黑瓦的,那应该是上等人家了。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夏晚,我们三五个到村里去,竟然发现许多妇女晚上在场园上乘凉都是袒胸露乳,毫不避讳,吓得我们连忙转身。后来才知道,村里只要是生过孩子的妇女,晚上一般都赤膊。

        靠山吃山。山里人可以上山砍树枝、割茅草当柴烧。可桂林村的村民们吃不到山,因为桂林山是属于我们茶场的。再说我们炒茶制茶及食堂的三餐,也要烧树枝和茅柴,所以山是要派人看的。茶场就派我们知青看山,因为本地人看不住山,都是沾亲带故的,他们看山只能是睁一眼闭一眼。

        知青看山有虎气,村民都不敢公开上山,只能在放工后偷偷地上山。

        我也曾看过几天山。说实话,看山很悠闲,但却让心灵很是煎熬。一方面要履行看山的职责,另方面不也忍心看村民无助的神情。一位村民上山偷割了一担茅柴,被我拦住。那么村民十分害怕,因为有许多村民被我们知青抓到后,不仅一根茅草也拿不到,而且连扁担都用镰刀劈断。他惶恐地哀求地说:家里实在是没有柴烧了,已经向邻居借了柴禾。我心里一阵心酸:如果不是实在没办法,谁愿意带着收工后的劳累,冒着被抓的风险再上山来偷割茅草呢?我感到我如果没收了这担茅草,我就有沉重的负罪感。我只能默默地转身离开。此后,我不再看山。

        在桂林村的日子里,除了水田的,其它农活我都开过,包括去炸山轰石,挑河筑坝,去沙河水库挖沙挑沙……

三年后,我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开了桂林村。走在当年来时的山路上,回望渐行渐远的村庄时,我在寻找曾经的脚印。能留在村庄的似乎就是满山满坡的翠绿茶园,而村庄留给我的却依然是贫穷、落后与闭塞。

        工作之后,我就如陀螺在岗位上转个不停。第一故乡都很少去,别说是第二故乡。日子就从眼角下、手指间、发丝上、书本中悄悄地流过。突然有一天接到电话,是桂林村委邀请我们参加“知青四十年”的纪念活动。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虽然桂林山山势没变,桂林村的村址没变,起伏如浪的茶园没变,但山变绿、变秀了,村变新、变大了,茶园变美、变丰了。我却再也找到了当年我离开时的山路。幸好那两排知青宿舍犹在。十分感谢桂林村委特地为我们保留下来这两排宿舍,并说“这是茶场的历史见证”。

        以知青宿舍为基点,我在一点点地回忆当年的场景,然而在去桂林村时,还是出错了。我还是想当然地走上当年的土路,其实村庄早就通上了宽阔的柏油路。

        如果说在知青点,我还能通过宿舍的定位回忆过去,而来到桂林村时,却似在原先的一幅老旧的油画被浓墨重彩的新画覆盖。脑海中过去村庄的痕迹荡然无存,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小洋房林立村中,家家门前有着漂亮的院墙,院内树木浓郁,花草鲜亮。那棵记载着历史的古老槐花树,更是枝繁叶茂,香盈满村。村中的柏油路如黑亮的丝带串起整个村庄,仿佛在要拎起这丝带,就能把村庄带起。

        特别喜爱村前的两口大池塘。池水是由桂林山的山溪汇聚而成,清澈碧透,倒映着村庄及苍翠的桂林山。池塘里有九曲栈道供人漫步,池塘旁有古色古香的长廊短亭给人休闲。

        走在这明净整洁、文明卫生的村庄,油然生发出“想做桂林人”的念头:在此有一幢属于自己的小楼小院,每天洒扫庭除、种菜浇园,抬头见山、低头见水,白天赏茶园滴翠,晚间品月明茶香。

        村里的许书记乐呵呵地告诉我们:桂林村以茶为业,以茶兴村。“桂茗茶”在中国名茶评比中,连续多年获得金奖,不仅仅成为桂林树靓丽的名片,更成为村级经济发展及致富村民的动力。现在村里有十多个茶场和几十个茶叶专业户,更有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和餐馆。

        桂林村现已是江苏省第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村庄,这几年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及村民的共同努力,现已成新农村的典范。

        前不久,村里的许书记又电话给我,要我为桂林村挖掘并采写村史。在许书记的陪同下,我采访了众多的村民及村庄的建设情况。

        现在,村庄已有一个著名的康养中心落户该村,另有多家民宿及酒店在此开设。村庄在发展茶叶经济的同时,更在打造休闲旅游经济,美化、亮化村庄的环境和设施,成为网红打卡地。每到双休日,来村庄的游客的大小车辆能把村庄停满。他们在此感受新农村的美好环境,感受这里的青山绿水,感受这里的米糥茶香。入夜后的桂林村成了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他们可以在草地上自由嬉戏,在戏台即兴演唱,在长廊惬意聊天,在池塘扶风漫步……

        村庄为不断提升内涵与品质。不仅建造了村史馆,把村庄过去与现在告诉明天与未来,还修建了“知青纪念馆”,打造“知青牌”。许书记说:桂林村的发展起步,是离不开当年知青的青春奉献,是知青们的到来,促进了村庄的文明与发展,为村庄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我知道这是书记对我们知青的褒奖,但我心里很清楚的是,桂林村的巨变是党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是各级政府支持与村干部与群众齐心合力的建设的成果。今天桂林村的发展变化正是全国新农村发展变化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后,我党会有更多更好的政策惠及农村、农业及农民,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方面。我期待着我的第二故乡,明天将更加美好!

                                                                                                                                                          赵善坚

                                                                                                                                                  2022年9月18日


图片由缪国林友情提供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图片描述2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西江月
  • 陆吾
  • 竹青
  • 泉水涓涓
  • 嫳屑男子
  • 六塘一柳
  • 南飞燕
  • 方块糖
  • 双桂女
  • 八月小龙
  • 月满西楼
  • 张秋生
  • lzz_
  • zhuang
  • 顺其自然者
  • 兔狼爸
发送

6条评论

  • 这个变化真大~
    2022-09-19 15:12:08 0回复
    0
  • 赵部看着很年轻,没想到竟然插过队啊。
    2022-09-19 10:07:05 0回复
    0
  • 巨变
    2022-09-19 09:40:17 0回复
    0
  • 哇 图文皆让人陶醉
    2022-09-19 09:39:49 0回复
    0
  • 美丽乡村
    2022-09-19 09:38:40 0回复
    0
  • 江南福地。
    2022-09-19 09:35:58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