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些说法,我们可能已经习以为常,但仔细深究其中的意思,又会感觉很奇怪,比如关于一些动物的称呼。
我们有时会在一些动物的名字前面加个“老”字,比如“老虎”“老鼠”等,但很少见有人说“老狮”“老兔”的;同样,我们会称这些动物为“狮子”“兔子”,但不会管前面的动物叫“虎子”“鼠子”。
这是为什么呢?
古时,人们对虎和鼠这两种动物是相当畏惧的。因为虎威猛无比,所以古人多用虎象征威武勇猛。如“虎将”,喻指英勇善战的将军;“虎子”,喻指雄健而奋发有为的儿子;“虎步”,指威武雄壮的步伐;“虎踞”,形容威猛豪迈。
但虎也经常伤人,所以人们通常是在敬畏之余又怕它们。
鼠则什么东西都咬,还会传播鼠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话就表明了人们对老鼠的憎恶。
众所周知,老鼠繁衍速度快、破坏力强,实在让人头疼。古人打不过自然就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当时人们对自己敬畏的事物一律是采用这种做法的。
于是,古人在这些事物之前冠以“老”字,以表示敬畏和不敢得罪的意思。
有些地方因为迷信,在说到老虎和老鼠时,往往不敢直呼其名而呼之以“大虫”“耗子”等。也有人认为老鼠的“老”是指年老的意思,认为老鼠是指鼠类中最为长寿的,但这种说法未必可信,因为老鼠其实并不长寿,寿命一般为1至3年。
其实,兔子、狮子的说法与“子”的特殊用法有关。这里的“子”读为轻声,是名词的后缀。
从春秋寓言中宋人的守株待兔开始,老百姓就喜欢称“兔”为“兔子”,两个字的词通常在口语中运用得较为广泛。而“虎子”“鼠子”的说法也许只是因为拗口,而没有被广泛采用。
虽然“虎子”“鼠子”作为对虎、鼠的称呼没有为大众所接受,但这两种说法在古代还是有的。与“子”的后缀用法不同,虎子里的“子”是指动物的幼崽,成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就是这个意思。
“鼠子”却是古时骂人的话。古人恼怒之时常说“鼠子胆敢如此”,这里的“子”泛指人,前面加个“鼠”字,表示对对方的蔑视。
如今,“虎子”也可以指代人,通常是夫妻、爱人之间的爱称,还有的是对自家小孩的昵称,主要是以中褒性色彩为主。
你对此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