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灯与护栏设置•为老人多一点温馨
――有感“绿灯为老人延时5秒”
吴尧舜
近日,有媒体报道:东莞一女子求助12345热线,因当地一斑马线人行道通行时间太短,年迈的母亲难以按时通过,申请斑马线人行道绿灯加时。交警调研后,将通行时间由13秒调至18秒。
绿灯为老人延时5秒,看似很小的一件事,却做到了对老年人温柔相待,也见证了一个城市对普通人的尊重和善意。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更有尊严与自豪。
老人难以按时通过斑马线人行道的情况,在常州道口也不少见。有的老人,通过斑马线人行道时,道口绿灯时间过短。老年人步履蹒跚,速度慢于常人。当绿灯闪烁即将关闲时,在斑马线人行道上的老人就会产生恐慌境地,不得已在穿梭的车流中慢步穿过。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对老年人带来精神上的紧张,也会增加安全隐患。
又如:有些道路交通护栏设施太长,严寒酷暑特别是对于老年人过街造成不便而烦恼。例如:从世纪明珠园进入对面的兰园,就要绕道行百米远。再例如:从东坡公园出来到对面乘公交,也要绕上百米远一圏。
笔者认为,公共空间的安全运行离不开共识性的规则,信号灯与护栏的构建,确保了交通秩序的安全。然而,规则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特别是面对银发愁的今天,一个老龄化程度日益俱增的城市,规则的制定应该将关爱老人融入城市建设之中,老黄历需要更新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者也要思考。如今的马路越建越宽,红绿灯的时间却没有相应调整。有的斑马线人行道,不要说步履蹒跚的老年人,就是小伙子要在绿灯时间内通过,也需要快走慢跑。
如何在交通设置上更加科学?笔者认为:在交通设计上,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交通,在交通管理上做好适老化预案。城市的治理者要视角多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树立老人友好理念,对于绿灯设置时间不足的道口,应考虑为老人“慢”一点点。用科学的手段把护栏,设置得既灵活又安全,让老人出行简单顺畅。从而提升文明程度,传递城市温暖。
绿灯为老人延时5秒,本质上实现了百姓与管理部门的互动与共治。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吸纳市民的建议,创建尊老、爱老和谐型社会,不能止步于口号,更要化为行动。特别是为老年人多一点温馨,是城市治理精细的一种体现与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