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预嘱,让死亡也多情

辋川集 最后编辑于 2022-07-14 10:35:46
6049 3 8

生前预嘱,让死亡也多情

辋川集

最近热映的《人生大事》中莫三妹的父亲老莫在临终前说“人生除死无大事”,人这一生,短短数十载,平淡地过着生活,看过世间璀璨万物,烟火有情人间后,然后从容地面对死亡,就像《入殓师》中的老人说的“死亡,其实就是一扇门。它并不意味之一个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的一扇门。而我呢,就是守门人,送人们穿过那扇门,并对他们说,路上小心,我们后会有期。”

近日,深圳市人大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修订稿,在“临终决定权”上做出大胆突破:如果病人立了生前预嘱“不要做无谓抢救”,医院要尊重其意愿,让病人平静走完最后时光。许多人对此支持,认为这是中国医疗人道主义的体现,是“文明的一大进步”,但也有人对“尊严死”提出质疑,觉得生前预嘱和安乐死无异。一时间,这项新推出的制度备受关注。

事实上,生前预嘱是人们在身体健康或意识清楚时签署的、说明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或临终时要或不要接受哪种医疗护理的指示文件,与安乐死所指的是对无法治愈的末期患者,在本人或近亲的同意下,不对其进行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急救药物注射等治疗,只进行缓解性、支持性的医疗照护,使患者随病程进展而死亡的方式是不同的。生前预嘱是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放弃抢救和不使用生命支持系统。让死亡既不提前,也不拖后,而是自然来临。在这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尊重、符合并实现本人意愿,尽量使患者有尊严地告别人生。

 

笔者认为,生前预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自古以来都重生讳死,避讳死亡,且因为中国“孝”为本的心理结构让许多面临“道德拷问”的病患家属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对病患的抢救,导致很多患者生命最后的时光都是在医院痛苦度过。因而在医院的ICU总会见到这样的场面:濒死者身体布满管道,各种抢救仪器哒哒作响,闪烁着的红蓝信号灯和呼叫声随时都会招来医护的一番忙碌;患者气管切开,插着管子不能与亲人交流,流露出痛苦无助的眼神……在这种情形下,患者没有任何私密空间和个人隐私。患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在最需要子女尽孝的时刻,一切由医务人员和护工代劳,子女却被挡在了病房门外,导致他们失去了与亲人相伴的最后权利,无法享受到人世间最后的温情。南京鼓楼医院肿瘤科护士长袁玲说,“确立生前预嘱,目的是尊重生命,使人们正视死亡,从而更充实地生活并平静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公里’。”

 

总而言之,如何减少过度抢救是一个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深圳率先通过立法探索有效的化解方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特殊性,例如如何确定病患是否真的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死亡,亲属是否真的要尊重病患而放弃挽救病患;如何避免被极个别丧失良心的家属因不愿花钱而胁迫病患签字,难以得知病患的真实意愿等等。因而在推行这项制度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完善这项制度的配套规则,该如何推进等问题。

 

生前预嘱,让一个人为自己的死亡做主,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让夕阳艳丽,让死亡也多情。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人参果
  • 周博
  • 乐水老人
  • 张秋生
  • 西江月
  • 陆吾
  • 文学院
  • 怿怿
发送

3条评论

  • 尊严死也是尊重生命的体现
    2022-07-17 20:28:17 0回复
    1
  • 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公里
    2022-07-14 10:58:28 0回复
    1
  • 其实这遗嘱不一定有用,最爱的家人全是哪怕只要有百分之一希望,也要全力去抢救,多活一天也好。。要变的是我们的观念,变得是医院能够明确施术后的结果。
    2022-07-14 10:45:21 2回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