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未公开刊行的印谱

羿耿庵 最后编辑于 2022-07-12 12:56:53
4399 3 7

曼翁篆刻选的尘封记忆


《澳门书法》杂志和2012年3月28日《书法导报》分别长篇刊登由彭一超撰稿的:斯人远去 印痕永存 《曼翁篆刻选》:一本未公开刊行的印谱节选如下:

壬辰年惊蛰次日,笔者如约来到位于北京崇文门地区某商务写字楼的中国报业书画艺术研究院,拜会了已有12年未曾见面的老朋友、常州籍知名书法篆刻家羿耿庵….此番见面,缘于耿庵兄为兑现他去年给笔者许下的一个承诺,将一本由他本人于1991年自费为其恩师沙曼翁主编的《曼翁篆刻选》亲手赠给笔者…

耿庵兄为了出其恩师的印谱,当年花费了一年多的心血,印制成2000本,除了自己留下100本备赠同好外,其余全部赠送给了沙老。光阴荏苒,时光一晃20多年过去了,如今他手头留存的该印谱已所剩无几,更显弥足珍贵。

沙曼翁是首任东东吴印社社长、彭城印社等名誉社长,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当代苏州书坛学书法、篆刻者均受到先生艺术的影响。2009年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聘为艺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还荣膺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毋庸讳言,沙老在书法、篆刻、中国画诸艺中,尤以篆刻成就最高。然而在其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没有出版过多少个人作品集,而这本非公开刊行的《曼翁篆刻选》,共收录沙老各个时期创作的篆刻印蜕357方(不含边款),这是目前唯一能够反映沙老篆刻艺术成就的作品著录。

沙老在其印蜕后页墨迹题跋:“老曼治印几六十载,向以自学秦汉为宗。偶见前贤所作,凡正宗正路者,亦尝借鉴,唯时下人之作多有积习,则不取也。余深知篆刻所贵者文,文之不正虽精工雕刻亦无足取焉,今承羿子耿庵选出近30年旧作以付印,为同仁内部参考,偿若公之于市,恐将为大雅君子所讥焉。佛历二五三四年初秋,曼翁记于三友草堂,年七十五。”后钤印两方,上方的白文双边印为“曼公信鉨”,下方为仿古玺式细朱文印:“旧王孙”。从跋记正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理解沙老的良苦用心:该印谱只是供其弟子们内部参考的,故不想公开出版。这也说明他对其印作出版持谨慎态度。

那么,这本条十六开、仅80个页码的印谱是如何编印出来的?据耿庵兄如实告诉笔者,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往事,他平时利用节假日经常往返于常州和苏州,常到苏州一人弄中的三友草堂探望并问学于沙老,他发现沙老手边留存有十来本宣纸线装原钤本印谱,全是沙老各个时期的自存印作,当时耿庵兄就萌生要为恩师出版一本印谱的设想。沙老很爱惜书籍,更何况是他心爱的篆刻作品印谱,所以耿庵不好意思一次全部借走沙老的印谱,于是耿庵每次来苏州沙老家时,就小心翼翼地借走一两本印谱,然后归还上次所借。在20多年前,社会上对于各种资料的保存主要依赖于复印。耿庵每次将借回去的沙老印谱都会进行推敲,细心领悟,并把最精彩的印蜕挑出来作记号,然后集中拿到打字复印店里去复印成黑白印稿保存。这样一二年下来,耿庵累计复印出来的沙老代表性印蜕达三百多方,然后逐一剪贴拼排在十六开的白纸上,汇编成册,并请沙老题写书名和作跋记。一部《曼翁篆刻选》就是这样编辑出来的。在沙老76岁那年,也就是1991年春天,耿庵自费耗资2000元人民币将其印出来的《曼翁篆刻选》1900余本运到沙老家(他自留100本),沙老对弟子的义举善行深受感动,便主动挥毫书写下了一幅石鼓文笔意的对联:“禽鸣花底不如我;鱼乐渊深即是天”。上款是“集雍邑刻石文字:‘禽鸣花底不如我,鱼乐渊深即是天’;辛未初夏,连日阴雨忽放晴,适耿庵弟来访相叙甚欢,并书小联为赠留念也。此纸极佳,盖北京荣宝斋纪念品之一,非一般安徽宣耳,得好纸如得好友,为一大快事。”下款为:“南园客曼翁篆于大圆砚斋(沙老当时喜欢的斋号之一),年七十有六。”款下方钤盖有“曼公信鉨”双边白文印,和一方“旧王孙”古鉨式朱文印。尘封的历史记忆,鲜活地记载了沙老书赠篆书对联答谢耿庵编印《曼翁篆刻选》的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沙老于2011年10月8日仙逝。耿庵兄游学沙老门下30余载,可谓弹指一挥间,成为沙老门下问学时间较久的弟子。他诚信做人,勤奋治艺,忠实地传承了沙老的衣钵。在上述这副七言联墨中,字里行间传递着沙老与耿庵兄的一片赤诚而淳朴的师生情谊….沙老若九泉有知,定将欣然含笑,功德圆满。斯人远去,印痕永存。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羿耿庵
  • 泉水涓涓
  • 张秋生
  • 人参果
  • 顺其自然者
  • 陆吾
  • 月满西楼
发送

3条评论

  • 印痕永存???
    2022-07-13 12:08:40 0回复
    0
  • 应该好好传承下去。
    2022-07-12 20:43:51 0回复
    0
  • 斯人远去,印痕永存。
    2022-07-12 15:27:41 0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