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苦难是直面生活的态度,并非赞美苦难

辋川集 最后编辑于 2022-07-08 16:29:40
3005 0 6

 

感谢苦难是直面生活的态度,并非赞美苦难

辋川集

 

近日,从大凉山走出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生苏正民和南京大学毕业生陈时鑫的毕业论文致谢在网上刷屏,感动了无数网友。然而这时候却有声音说要感谢苦难,好像他们的成功是苦难所赐予。笔者认为,“感谢苦难”的背后,是战胜苦难,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

 

来自大山深处的少年陈时鑫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南京大学电子学院,大学期间他也从未停下学习的脚步,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奖项,因大学四年的优异表现,陈时鑫获得全奖直博香港中文大学的机会。他在自己的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或许我会遍体鳞伤,甚至脱胎换骨,但我希望永远能够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永远不要丢掉奋斗的意志品质。”面对媒体采访,陈时鑫更是直言“比起苦难,更希望因为科研成就被看见。”从少年到青年,陈时鑫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成长之路上的风雨和阴霾,由此构成了一份独一无二的生活理解,更从中收获内心的平和与改变命运的力量。

 

苦难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有可能提升人的精神品质,增强人自我实现的能力,是一个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生命的庸常。但是与此同时,苦难转化为创造的动力是有条件的,苦难并不总是导致成功,相反,在很多情况下,它使人自尊毁坏,心灵蒙尘,良心失去,道德丧失,人性沉沦!

 

试问,司马迁不受宫刑,难道就写不出彪炳史册是《史记》?曹雪芹不抄家,难道就创造不出中国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红楼梦》?鲁迅家道不中落,难道就不能成为中国的文学之魂?这显然是把特殊的历史情景当成了普遍的创造规律。

 

18年考上北大的寒门学子王心怡说要感谢贫穷,并不是赞美贫穷,而是赞美那种热爱生活,勇于奋斗的态度和在人生过程中收获的宝贵成长。相对应的,贫穷必然带来苦难,我们今天许多人所说的感谢苦难,失去了从前的励志功能,反而带上了心灵鸡汤的色彩来麻痹群众。

 

周国平先生说,“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人天生是软弱的,唯其软弱尤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感谢苦难是直面人生的态度,并非赞美苦难,陈时鑫和苏正民的成功并非必然,而是他们历经无数风雨之后才见到的彩虹。


收 藏
分 享
表态的人
  • 文学院
  • 顺其自然者
  • 人参果
  • 陆吾
  • 西江月
  • 无所求
发送

0条评论